史春樹
美軍核武部隊原前線指揮官伊凡娜·莫里斯對職業(yè)生涯的回憶,勾勒出大國間核威懾戰(zhàn)略的本來面貌:威懾成功,她就是和平的守護者;威懾失敗,她便成為毀滅世界的人。
每次開始值班時,伊凡娜·莫里斯只有3分鐘時間進入作戰(zhàn)崗位。如果超時,她可能被送上軍事法庭。
莫里斯是美國空軍“大力神2”型彈道導彈發(fā)射基地的第一批女性指揮官之一。30多年前,她曾在亞利桑那州的圖森服役,管轄著3名部下和一枚9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以威懾換和平,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彼嬖V英國廣播公司(BBC),“但若是威懾失敗了,我們便不得不發(fā)射導彈,毀滅世界?!?/p>
準備作戰(zhàn)的時間只有3分鐘
20世紀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位于沙漠中的圖森市被18座“大力神2”型導彈發(fā)射井環(huán)抱。這意味著,蘇聯(lián)方面也會有數(shù)量差不多的導彈瞄準此地。如今,大部分發(fā)射井已經(jīng)拆毀,只剩一座被改造為博物館,莫里斯退役后來此擔任講解員。在這座被她稱為“世界末日博物館”的地下設施內,時間永遠停留在了1982年,深埋于地下的各種設施乃至老舊的導彈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仿佛在提醒世人:當年,在此工作的軍人隨時準備終結一切。
“在3分鐘內到達井下的控制中心,實際上是一個內置的安保程序?!蹦锼菇忉屨f,“如果我在3分鐘內無法就位,下面的值班人員就會認為,地面上的形勢出現(xiàn)了變數(shù)?!?/p>
在東、西方冷戰(zhàn)最激烈的歲月里,該基地實行24小時輪班警戒。對莫里斯來說,每天的工作始于在附近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舉行的絕密簡報會,它的作用就是描繪世界局勢。
“信不信由你,我服役時經(jīng)常比現(xiàn)在睡得香,”莫里斯說,“簡報多數(shù)時候會一片祥和,所以,駕車外出并路過導彈發(fā)射井時,我總會試著告訴自己‘今天應該不會出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世界末日不會在你心情最放松的時候到來?!?/p>
執(zhí)勤軍人相互監(jiān)視
“世界末日博物館”離最近的高速公路大概半英里(約800米),發(fā)射井藏在看似普通的沙堆下。向周圍望去,只見塵土飛揚的山坡上點綴著仙人掌類植物,旁邊還有個醒目的標語牌,上面寫著“當心響尾蛇”。從表面上看,鐵絲網(wǎng)籬笆后頭并沒有太多軍用設施的跡象,只有少數(shù)低矮的金屬結構、混凝土防護門、天線和消失在地下的樓梯偶爾閃現(xiàn)。
“導彈發(fā)射井酷似冰山,”莫里斯的語氣中帶著知情人士特有的得意,“只有約10%露出地面,其余全埋在地下?!?/p>
走下第一層樓梯后,莫里斯會打電話給下層值班人員?!八麄兇蜷_門上的電子鎖,我會進入滯留區(qū)——頂部和底部各有一扇門——并在此處再次用當日的進門密碼撥打電話?!敝蛋嗳藛T則通過閉路電視確認進來的只有莫里斯,以防范有不速之客入侵。
從地下10米處開始,博物館才開始展露真身。首先是一扇用實心鋼板和混凝土制成的防爆門,2.7噸的重量直接壓在兩個巨大的鉸鏈上,防爆門的厚度達到了30厘米,寬度則是普通門的兩倍,但由于設計巧妙,成年人只需一根手指就能把門推開。
“從現(xiàn)在起,我們已接近導彈發(fā)射井最堅固的部分。它的結實程度足以承受附近發(fā)生的核爆炸。”但莫里斯承認,“我們并沒做好被敵方導彈直接命中的準備?!?/p>
隧道內壁上橫七豎八地突出著金屬梁,上頭懸掛著一排排電纜,讓人聯(lián)想起戰(zhàn)艦的內部。盡頭就是發(fā)射控制中心——一個塞進了大堆電子設備、老式計算機終端、轉盤和開關的圓形小屋。地板中央還有個布滿指示燈的控制臺,前面擺著一把固定在地面上的椅子。
配置牢固的座椅,也是為了讓值班人員能經(jīng)受住第一波核打擊,堅持履行職責。事實上,這間操作室的地板安裝在減震器上,燈具也懸掛在彈簧上,以吸收沖擊波的威力。
控制室內最重要的物件自然是那個紅色保險柜,即傳說中的“核戰(zhàn)爭保險柜”。柜子里放著一張認證卡,用于核對美國總統(tǒng)下達的攻擊指令。保險柜的兩把數(shù)碼鎖由值班軍官保管。通常,下一班值班人員到崗后就會更換鎖芯,只有指揮官知道四位數(shù)字的組合。
莫里斯對BBC表示:“有多少次在雜貨店排隊,你卻無法記住支付密碼?但我這個密碼,必須能夠在重壓下牢牢記住,就算外頭天翻地覆也不能有半點含糊?!?/p>
控制室上方的樓層是設有鋪位、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休息區(qū)。這是發(fā)射井內允許執(zhí)勤人員自由活動的唯一區(qū)域。在其他地方,他們必須始終處在其他同事的視線之內。
“‘禁止獨處制度是確保核武器安全地工作的一部分,”莫里斯表示,“你絕對不能讓一個人單獨待在控制室內,因為不能給某個人單獨發(fā)射導彈的機會。”
這項命令在狹小的空間內制造了許多滑稽的場面。例如,值班人員下班前需要對控制中心的地毯進行除塵。吸塵器存放在主控機柜后面,每次取用,都得一個人拿、另一個人站在支架邊緣,第三人則站在控制室中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確保他們能一直監(jiān)視著彼此。
在58秒內“確保相互摧毀”
其實,像莫里斯這樣的值班人員的日常工作就是檢查和維護發(fā)射井內的設備,作為主角的導彈,則位于76米長、被稱為“索道”的另一條走廊盡頭。
“大力神2”型導彈豎起來差不多有7層樓高,上頭涂著“美國空軍”字樣,頂部的黑色外殼裹著彈頭,或稱“重返大氣層飛行器”(RV)。如今,博物館里的這枚展品導彈只剩下空殼,但莫里斯依然清楚地記得,當她還是個中尉時,第一次接觸導彈時的感受。
“指揮官安排新人在首次值班時檢查‘重返大氣層飛行器,以便他們能盡早與導彈面對面?!蹦锼够貞浀?,“我很緊張,走來走去,還注意到導彈上有通用電氣公司的印章?!?/p>
“當時有一則通用電氣的廣告,里面有個口號‘我們帶來美好生活,想到這一點,我突然捧腹大笑?!彼钩?,這副模樣絕不是指揮官希望看到的。
“大力神”的威懾力來自它能夠在58秒內點火升空的優(yōu)異性能?!懊捞K雙方都有足夠的導彈,能把對方摧毀不止一次,何況,我們當時已經(jīng)有能力發(fā)現(xiàn)敵方的異動,對方剛一出手就能反擊?!蹦锼拐f,“兩邊的導彈會像夜間的艦船一樣擦身而過,化作蘑菇云,沒有能慶祝勝利的幸存者?!被蛟S,這就是這種機制被稱為“確保相互摧毀”的理由。
萬一最嚴重的情況發(fā)生,導彈發(fā)射人員第一時間得到的信號就是四面響起的警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在最短時間內鉆進控制中心,以接收設在內布拉斯加州的戰(zhàn)略空軍司令部廣播的一串字母和數(shù)字。指揮官和副手將信息內容與密碼本進行比對,若密碼正確,他們就會拿出保險柜里的發(fā)射卡,開始進一步驗證。
所有程序通過后,發(fā)射臺上會有6個撥號盤,每個盤由16個號碼組成,必須輸入一串密碼,才能將導彈徹底解鎖。解鎖用兩把單獨的鑰匙完成,它們應由指揮官和副手同時轉動并保持5秒。由于彼此獨立且離得遠,兩把鑰匙是無法由一個人操作的。
“一旦發(fā)射程序啟動,指揮官將完全聽命于控制臺上的指示燈,”莫里斯補充道,“啟動、發(fā)射井打開、制導開始、引擎點火,最后飛向目標?!?/p>
“我99.999%會毀滅世界”
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按照這樣的劇本開始的。由于地下控制室隔音效果很好,莫里斯和她的部下幾乎聽不到多余的動靜。這樣一來,剩下的問題就是:她會不會轉動鑰匙,毀滅世界?
“我敢說,99.999%會?!边@位退役女軍官淡定地告訴BBC,“我的家人住在弗吉尼亞州,在華盛頓特區(qū)以南約100英里(約160公里),即便在我接到命令時他們還活著,時間也不會剩下很多。到那時,你在電影中看到過的所有關于世界末日的景象都會變成現(xiàn)實?!?/p>
導彈發(fā)射人員也無法幸存。發(fā)射井本身無法承受核武器的直接命中;同時,鑒于蘇聯(lián)方面清楚地知道這類設施的位置,他們一定會把圖森市設定為第一批要摧毀的地方。
“(導彈)從蘇聯(lián)到美國的飛行時間為30分鐘,”莫里斯說?!拔覀兒螘r接到發(fā)射命令,決定我們可以繼續(xù)活多長時間。”
幸運的是,戰(zhàn)爭終究沒有爆發(fā),而導彈基地依然保留著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模樣。前來參觀的客人可以走遍整個發(fā)射井,甚至站在最頂部,通過管道俯視“大力神”沉睡的深淵。
對莫里斯和其他所有曾經(jīng)親歷冷戰(zhàn)年代的人來說,“世界末日博物館”就像一尊特殊的紀念碑,它告訴后世:人類文明的造物(核武器),可以終結人類文明本身。
“博物館并不宣示對核武器的立場,但為人們做決定提供了參考?!蹦锼箯娬{。
〔本刊責任編輯 袁小玲〕
〔原載《青年參考》201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