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康
材料展示
近日,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深圳市民羅爾稱,由于女兒身患白血病,每天醫(yī)療費要上萬元,所以他和一家公司商定,自己寫的文章被轉發(fā)一次,公司就會為羅一笑捐贈1元錢??戳宋恼碌娜思娂娍犊饽摇H欢?,很快有網友爆料稱,羅爾有3套房產,事件幕后有營銷公司助力。深圳市兒童醫(yī)院回應,患兒目前自付3.6萬余元,不會因費用問題影響治療。
//立意速記點//
一、受捐人角度:道德自律性
羅爾向公眾發(fā)出求助信息,僅說女兒患病一事,不說其經濟狀況。這樣,捐助者在善心的驅使下紛紛掏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完備性,捐助者并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挖掘事情的真相上,所以受困者是否真實,往往考驗的是受捐人的道德自律性。
二、捐贈人角度:“寒蟬效應”
一起慈善事件的真相,需要有人求證、質疑,但這任務應由專業(yè)人士和機構來承擔,不能完全交給普通網友。羅一笑事件中,真正讓人痛心的,不是網友不加求證地釋放愛心,而是事件逆轉對社會愛心的傷害;真正讓人擔心的,是這種傷害會不會形成“寒蟬效應”,導致網友下一次的徘徊、觀望,甚至袖手旁觀。
//寫作巧運用//
話題1:別再傷害樸實的善心
個體救助卷入騙捐漩渦,已非個案。2014年廣西楊六斤事件也曾引發(fā)騙捐爭議。事實上,與這類真實的求助案例相比,更惡劣的是網上屢見不鮮的詐捐事件。這類捐款爭議事件,讓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網上的求助信息,也不敢再輕易地拿出錢來救助他人,因為他們的愛心被一次次地踐踏與傷害。
話題2:不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
羅一笑事件的出現與反轉,是因少了必需的規(guī)矩;羅一笑事件發(fā)展得如此之快,善事沒能善終,同樣是因少了規(guī)矩。德謨克利特說過:“凡事都有規(guī)矩。”一切社會活動都是人的活動,而活動的動機卻因其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沒有規(guī)矩來約束個人行為,社會就會陷入無秩序的混亂中。當今眾多個人捐款,正是由于缺少了必需的規(guī)矩,才有捐款者發(fā)現善心被利用之后的憤怒,才有了幾百萬資金由原路退回給網友的尷尬。公益慈善捐助需要建立規(guī)矩,否則難止亂象。
話題3:冷漠并不是理性的選擇
在對羅一笑事件的反思中,有聲音表示,網友們是“稀里糊涂地感動,不明不白地捐款,最后急吼吼地求真相”。可是,愛心不該被嘲笑,沉默也不是智慧的代名詞。當網絡這個巨型平臺把網友的愛心匯聚到一個人的身上;當輕輕點擊、隨手轉發(fā)和打賞就能達到小小的“自我實現”后,互聯網便改變了人們行善的形式。羅爾“捐款門”的一再反轉,絕不該以冷漠才是最理性的選擇結尾,怎么做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才是我們應看到的大結局。
鏈接:速積累
2015年8月13日,廣西防城港市民楊彩蘭在網上得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后,通過新浪微博賬號“我的心永遠屬于拜仁慕尼黑always”發(fā)布了一條微博:“好害怕,爸爸在那附近上班,剛剛打他電話關機,打他公司的電話也沒有人接,我一個人在家真的好害怕?!贝宋⒉┌l(fā)布后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也獲得了3739名新浪微博網友共計3856筆“打賞”,總金額為96576.44元。后經媒體報道,楊彩蘭的做法屬虛假騙捐。廣西防城港防城區(qū)法院一審判決楊彩蘭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處罰金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