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能平天下事,卻治不了女婿
曾國藩雖能平定邦國,一生殺人如麻,號稱“曾剃頭”,對自己的女婿卻毫無辦法。身在官場,他講究門當戶對,孩子很小時就許配于友人的孩子,定了很多娃娃親。結果,他不僅沒讓女兒過上幸福生活,反而害了幾個女兒一輩子。
曾國藩的長女曾紀靜,嫁的是曾國藩翰林院同事、好友袁芳瑛的兒子。袁漱六是誠實君子,博雅好學,這個兒子長大之后應該也錯不了。所以在大女兒才六歲的時候,曾國藩就迫不及待地主動向袁漱六提親。
袁榆生長大之后,不服管教,等到袁芳瑛去世后,他更如同脫韁的野馬,終日放蕩飲酒,后來因負債累累,竟然出售父親一生藏書。袁漱六死時,紀靜十八歲。曾國藩已經(jīng)聽說這位準女婿品格堪憂,但是一為了不負死去的老友,二則怕世人認為悔婚是嫌貧愛富,所以他還是“厚道”地把紀靜嫁給了袁家。
袁榆生結婚之前,就已經(jīng)瞞著曾家“未婚而先娶妾”,結婚之后,袁榆生經(jīng)常到外面拈花惹草,夫妻感情極為冷淡,曾紀靜也一直沒有懷孕。
曾國藩認為如果有人好好督教,袁榆生也許能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同治二年,曾國藩把女婿女兒接到了自己身邊,親自“教誡”。曾國藩對自己的教子之法還是非常自信的,他的兒女個個守規(guī)矩,懂道理。因此他相信自己能讓這個女婿有所進步。誰承想,事態(tài)遠比想象中嚴重。
一開始,曾國藩認為袁榆生的最大問題不過是不愿讀書,所以給他找來經(jīng)驗豐富又有耐心的老師,孰料他對書籍竟然似乎有一種刻骨的仇恨,曾國藩也不再勉強,就把他安排到徐州糧臺,讓他經(jīng)理湘軍糧餉,以鍛煉辦事才能。
然而袁榆生到了徐州不久,就大肆招嫖,而且還仗著總督女婿的身份橫行霸道,欺壓平民。曾國藩是一個講“禮學”的人,“刑不上大夫”,他沒有直接處理自己的女婿,只是嚴厲責打了女婿的家丁,還把妓女抓了起來。
袁榆生見岳父如此讓自己沒臉,于當日夜晚吞服鴉片自盡,好在最終被搶救過來。這件事轟動內外,盡人皆知。曾國藩差點成為一樁命案的制造者。事情過去后,袁榆生入署向岳父“謝罪”,表示“愿圖自新”。然而,第二年,袁榆生在徐州糧臺又貪污挪用公款六百兩用來揮霍。一貫以清廉自持的曾國藩至此確認袁榆生沒有成器的可能了。
曾國藩共有五個女兒,最小的女兒曾紀芬,她的丈夫聶緝椝是曾國藩女婿當中最初看起來最平凡的一個。但這次曾國藩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在聶緝椝青年時期才選定下來。后來的事實證明,曾紀芬確實是命最好的一個。聶緝椝官至巡撫,夫妻兩人感情和睦,子孫滿堂。圖為曾紀芬
在給紀澤、紀鴻的家書中,曾國藩宣布和這個女婿從此斷絕關系。長期精神痛苦壓力之下,曾紀靜抑郁而終,終年二十九歲。
三女曾紀琛的命運,和大姐很像。紀琛的公公同樣是曾國藩的同鄉(xiāng)兼好友。而且這位公公還是位名人:湘軍名將羅澤南。羅澤南去世之后不久,有人給曾羅兩家提親,想把曾國藩的三女兒許配給羅澤南的小兒子羅允吉。曾國藩一開始并沒有同意。原因主要是父親用性命給兒子掙下了一份功名,父親去世后,羅允吉因為父親的功勛,小小年紀就被朝廷欽賜舉人,授內閣中書,賞戴花翎。
可經(jīng)過再三考慮,曾國藩后來又同意了這門親事。首先,羅澤南是一個極為清廉之人,這樣的孩子應該無富貴公子習氣。其次,羅澤南當初在武昌城下戰(zhàn)死,是因為急著回援處于危險中的自己。現(xiàn)在羅允吉成了孤兒,自己也有教導養(yǎng)育之責。如果成了自己的女婿,豈不是更可以好好調教,使之成立?
同治元年,曾紀琛與羅允吉成婚。結婚之后,曾國藩很關心這位女婿的讀書問題。然而,在自己身邊觀察了一段時間,曾國藩發(fā)現(xiàn)這個女婿“性情乖戾”,動不動就摔東西,發(fā)脾氣,實在可怕。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調教下,讓這個孩子變化氣質,讀書上進,有所成就。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曾國藩寫了個“忍敬”二字的條幅,并“綴以數(shù)語”送給他,希望讓他時時自省。
不論如何,在曾國藩面前,這個女婿還算是收斂了不少,同治四年,曾紀琛在兩江總督署生下了一個兒子。不料孩子剛生下兩月,就夭折了。回到婆家一段時間后,曾紀琛實在受不了婆婆的有意折磨和丈夫的暴躁脾氣,向哥哥紀澤表示,想再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
曾國藩此時寫了一封著名的家書給紀澤,明確表示反對,曾紀琛只好在羅家苦熬度日,辛苦支撐。因為自己沒再生兒子,所以她本著“婦道”,主動張羅給丈夫納妾。后來羅允吉外出謀事,死在外地。
和自己的大姐和三妹比起來,曾國藩的二女兒曾紀耀的生活還不算特別苦。
曾紀耀的公公是曾國藩的另一位同鄉(xiāng)兼好友,那就是曾國藩在京期間家書中經(jīng)常提到的同事陳源兗。
陳源兗是曾國藩的至交,他們兩個人在京期間往來密切,“不啻一家骨肉”。道光二十四年陳妻病逝,陳岱云的兒子陳松生那時剛滿月,無人照管,曾國藩將這個孩子帶回自己家,雇乳母喂養(yǎng)。陳源兗在道光二十七年主動向曾國藩提出聯(lián)姻之事,曾國藩也欣然同意。
陳松生十歲的時候,父親陳源兗在地方官任上抵抗太平軍兵敗自殺,他就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曾國藩對這個未來的女婿疼愛有加,從生活上、學業(yè)上都給予了多方關照。在曾國藩的幾個女婿中,他算是比較有出息的一個。他在1862年與曾紀耀成婚之后,曾有幾年專心攻讀舉業(yè),不過沒能成功,庸庸無為。
雖然陳松生為人雖然不荒唐,但是性格偏執(zhí)急躁,在家里說一不二,很難伺候。
曾國藩的女兒個個賢惠,而曾紀耀又是她們當中最賢惠的一個。后來在父親曾國藩病危時,她從自己的胳膊上割下一塊肉來當藥給父親吃,據(jù)說孝女孝子的肉有奇效,當然事實上是絲毫無補,不過由此可見她的性格和觀念。所以不論丈夫怎么挑剔發(fā)脾氣,她從來都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百般服侍。
紀耀終生沒能生育,三十九歲就病逝了。小妹曾紀芬總結二姐一生,說她“抑郁終身”,“無生人之歡”,“令人愴念不置”。
在曾國藩的前四個女兒當中,只有曾紀純曾經(jīng)品嘗到了夫妻和樂的幸福滋味。曾紀純的公公,是曾國藩最好的朋友之一的郭嵩燾。曾國藩、劉蓉、郭嵩燾三人青年訂交,情同手足,后來又都成了親家。1858年,曾紀純才十二三歲,就許配給了郭嵩燾的長子。1865年,曾紀純和郭依永順利成婚。
曾國藩選婿的出發(fā)點,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一點只在郭依永身上實現(xiàn)了。郭依永和他的父親一樣聰明好學,興趣廣泛,文筆極佳。曾國藩很喜歡這個女婿。
曾紀純從小讀書,也能吟詩作文,結婚后,夫妻二人詩文唱和,相敬如賓,感情很好,又很快生了兩個兒子。曾國藩對自己女兒未來命運的設想,終于有一個算是實現(xiàn)了,他感到非常安慰。
然而郭依永詩歌當中的傷感氣息,似乎預示了他的命運,結婚才三年,不過二十一虛歲,郭依永就因病去世了。紀純從二十歲就開始守寡。
消息傳來,曾國藩悲痛異常。從這件事上,他更切骨地體會到了命運的無常。他的四個女兒,每一個擇婿時都是千挑萬選,公公都是修身立品的正人,然而女兒個個命運不佳??磥?,上天在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或者說,上天的“道理”,超越了人類能理解的尺度。
曾紀純獨自一人含辛茹苦撫養(yǎng)兩個幼子,生活并不容易。1881年,曾紀純積勞成疾,于三十六歲的盛年去世。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岳麓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