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湖
(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漁峽口中心學校)
摘 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歷代教學的經(jīng)驗結晶。教師要通過歷史教學讓農(nóng)村中學的孩子們了解一個有細節(jié)的歷史,讓學生用歷史的“知”來理解,充盈于今天的“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通過諸種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學習,提煉出以史為鑒的生活能力。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措施
漁峽口鎮(zhèn)中心學校地處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的西陲,是一所以土家族學生為主的邊遠農(nóng)村中學。所轄學生歷史知識獲得的途徑比較單一,知識儲備不夠豐厚。但他們生活的家鄉(xiāng)同時是“長陽人”的故鄉(xiāng),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這里的孩子們對歷史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并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樂于展示、發(fā)表自己的成果,在學習中已經(jīng)懂得互幫互學。結合新編歷史教材和《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我認為在今后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課堂教學。
一、歷史教科書是大歷史,是缺少細節(jié)的歷史
但沒有細節(jié)的歷史是“無人”的歷史,并沒有那與社會、與歷史、與自我發(fā)生著豐富糾纏的人,或者說人只是歷史長河中一個個被規(guī)范化了的標簽、符號,就只是一個個的“(人)物”。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外歷史書籍和史料的能力,尤其在農(nóng)村中學生缺少相關歷史知識的獲取渠道和貯備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補充適當?shù)恼n外材料;特別要引導學生進行專業(yè)閱讀,即在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時,同步把《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書籍讀完。
對中學生學習歷史來說,他們觀察問題主要來源,甚至可以說全部是憑閱讀歷史材料來獲取信息的,這樣,閱讀文字材料的能力就更為重要了。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白話文的材料,還要適當?shù)貛ьI學生接觸一些古文史料(現(xiàn)在的教科書已在提供這種材料);不僅要閱讀一些一般的闡釋性材料、回憶材料,還要閱讀一些文件。教師切不可以為“這是語文教師的事”。這個任務與語文教學的關系甚為重要,但也不全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我們的教學本身肩負著一定分量的此種義務。所以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加強閱讀,讀懂教材。
二、學習歷史,熟悉歷史
為了讓學生用歷史的“知”來理解、用充盈于今天的“識”以生存,使我們在歷史的回望中審度今天與明天、現(xiàn)實與未來,讓歷史寄予我們今天的生活以意義。我們就生活“在”歷史“之中”,在歷史寄予我們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我們也因此而真正“擁有”了歷史。
因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抓住典型的事例向學生介紹辨?zhèn)巍⒄撟C、史諱等方面的常識及其重要性。歷史到底告訴我們什么?歸納成三個方面:第一,展現(xiàn)人類的過去;第二,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第三,帶我們展望未來。歷史讓我們得以了解人類的過去、更好地理解現(xiàn)在、理性地規(guī)劃未來。比如,戰(zhàn)爭與沖突,在當今的和平現(xiàn)實中我們很難有親身的深刻體會,但站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碑前,近距離接觸那些雖然靜止卻充滿迫人張力的浮雕,我和我的學生被深深震撼之余,倍加珍惜和平安寧的當下,對未來的期待也更加理智和樂觀。
三、抓住典型的歷史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在治史方面,我國從司馬遷開始就重視時空觀,作為農(nóng)村歷史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也重視這方面的問題,但還未做到普遍自覺、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這一工作的高度。
在美國的歷史教學大綱里,講過歐洲人對美洲的發(fā)現(xiàn)后,就建議讓學生做一次“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一個人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旅行想象”;到后來講到美國國土擴展過程時,再請學生們結合當時的情況了解這些新領土對美國發(fā)展的影響……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結合到現(xiàn)下的教學實踐中。例如,在教學中講到遠古社會的歷史時,具體描述當時歷史環(huán)境的內容是很少的,這就不利于學生想象當時的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這時其實可以讓學生充分想象一下:“遠古的人到底吃的什么?”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加深學習的印象。至于時間概念、時間的記憶法等教學活動,也都應是有計劃地逐步進行。
四、選擇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
向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方法的教育。評價歷史人物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我們應選擇歷史上正反兩差距較大的個體人物——如既有積極貢獻又有明顯過失的個人,同是處在剝削者/統(tǒng)治者范疇卻有著不同的歷史作用的個人等——并對這些不同的典型人物進行具體的分析,有計劃地向學生逐步傳授,如何通過歷史唯物主義思路和辯證方法去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講到秦始皇,不僅要講他統(tǒng)一六國,也要提到他的焚書坑儒;講到漢武大帝,不僅講他的漢代中興,還要提及其宮刑司馬遷,通過這些具體人物的具體分析,歷史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活立體,學生也能逐步學會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
五、通過諸種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培養(yǎng)和健全學生的歷史觀
古人云:“述往事以為來者師?!敝袊飞鲜呛苤匾暁v史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有著名的“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言,而他在位期間的“貞觀之治”就是采納了以往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思想遺產(chǎn)里最重要的幾個觀點后形成的,尤其“重視百姓、以農(nóng)為本”這一點使得唐太宗能夠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自己的統(tǒng)治政策,穩(wěn)定社會秩序,恢復全國經(jīng)濟,最終成為一世英主,作為“唐宗宋祖”而被傳揚至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發(fā)展科技和經(jīng)濟是不行的;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輕視史學,也是不行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務必通過基礎教育中的歷史教學,培養(yǎng)年輕人正確的歷史觀,指引他們自己并間接推動這個群體乃至一代人和整個國家更好地發(fā)展。
六、通過對歷史問題的分析、綜合并具體地運用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系統(tǒng)化等方法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的是:把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列寧曾經(jīng)說過:“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因此,我們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事件或者人物時,務必將其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和條件一并考慮在內。講到岳飛的歷史功過,必須由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fā)才能全面地、恰如其分地評說他,若只談他抗金,或只談他鎮(zhèn)壓鐘相、楊么起義,那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出全面的、公允的、科學的結論的。
七、抓住每次作業(yè)、測試的時機認真嚴格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盡管我們的大歷史教學旨在減輕學生負擔,但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是很明確的,所以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作業(yè)、測試過程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文字表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實現(xiàn)歷史教學目標。
總之,課堂是學生的,改進歷史課堂教學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做好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生生對話,讓學生成為學習歷史的主人,以充分發(fā)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的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xiàn)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黎靖.會讀史是本事:成大事必溫習的13段歷史[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