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 要:小學小班化教學的授課模式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與側重方向,新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強調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由于小班教學的學生人數(shù)少,教師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發(fā)揚個性特色與各自的才能,師生之間因此互動加強,更加有利于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積極向上;發(fā)展目標;身體素質;教學方法
不同年級的小班化教學人數(shù)不應該是固定的,不同年級應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聯(lián)系實際而定;不僅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也應加強;小班化教學的進度不應依照大班的安排,應視具體實際而定。
一、小班教學的最佳人數(shù),應不同年級不同對待
小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積極性來說,是比較有好處的,尤其是數(shù)學這門課程,不同年級的小班化教學人數(shù)多少為宜?這是當前小班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美國的一項實驗驗證:18人以下的小班課堂最有利于師生之間的對話,所以說,小班教學的人數(shù)在18人以下為最佳。但是,不同年級的小班教學人數(shù)都是一樣的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力與思維發(fā)展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低年級學生接受的知識相對簡單,教師也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溝通、指導;而對于較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接受的知識更加復雜,需要的指導時間與個別對待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因此看來,不同年級的小班化教學最佳人數(shù)是不一樣的,具體多少人為宜,還需要從教師的個人能力與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出發(fā),經過認真、科學的探究決定。
二、加強生生之間有效對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生能力
傳統(tǒng)的大班授課模式中存在最多的就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掌握著整個課堂的氛圍與進度。但是,教師完全掌控課堂的學習情況與互動情況,也因此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有些小班教學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無法避免這個誤區(qū)。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方式,加強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與課堂參與積極性。如何加強生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避免陷入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誤區(qū)?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從學生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與發(fā)展的引導者。比如,在進行低年級的簡單加減法的小班鞏固學習時,教師不妨從一個指導者與旁觀者的角度去指導學生的課堂學習,讓學生圍成一圈、坐在桌子旁邊,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每個人組織一個含有關于加減法的益智小故事,讓學生依次講述,其余學生要認真聆聽,將其中蘊含的計算記錄并計算出來。每個人都要對其他學生的故事中包含的計算要得出結果,讓學生自己組織評判。并組織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讓學生評價誰的故事中的計算最有價值、最有意義。加強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
三、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調整進度
部分小班化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完全依照大班的教學大綱以及課時安排進行授課的情況,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不可取的。小班化教學的模式是特殊化的教學模式,所以,不能完全依照大班教學的方式去安排學生的課堂學習進度,不同小班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進度與學習知識、掌握概念的差異,因此,應從不同小班的學生具體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等方面出發(f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才會真正發(fā)揮作用。比如,對于那些整體上學習知識速度快、概念接受能力強的小班,教師在安排學習進度的時候,應加快知識的學習速度。如果還是按照大班的授課進度,學生在很快掌握了先前學習的知識后,而又不繼續(xù)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就會因此打亂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一旦中斷,就很難再連貫起來,所以保持知識的連貫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的保持;對于掌握知識速度較慢的小班,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進度,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與掌握情況,適時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如果一味地按照大班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起來難免吃力又跟不上進度,會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因此,小班化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合理地安排行進度,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的來說,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尤其對于數(shù)學這樣的抽象性學科來說,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小班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良好、和諧的氛圍中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小班化的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一對一指導作用,讓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指導,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曉瑋.小學小班化轉型的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0(2).
[2]高艷麗.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里如何實施小班化教學[J].現(xiàn)代交際,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