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盛利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要具有一定的連貫性,英語學習也不例外。英語新課程標準從小學到高中有著其體系的一貫性。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是以十年為一貫制的分為九個級別。小學英語和中學英語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英語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小學英語是中學英語的基礎,中學英語小學英語的延續(xù)。從教材的編排上,中小學英語的銜接是較為順暢的。但是往往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到中學以后興趣慢慢消失,以至于對英語產生厭學的態(tài)度。這一現(xiàn)象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也阻礙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如何進行中小學英語的銜接教學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問題。綜觀中小學英語,就能發(fā)現(xiàn)這兩者在知識結構、教學模式、學習習慣和方法,以及教學評價上存在差異。因此,要保持學生在進入中學以后繼續(xù)對英語的興趣,為學生的終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解決好以上差異勢在必行。解決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問題主要是遵循連貫性的原則。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到課與課、單元與單元、年級與年級之間的自然連貫。
一、知識結構的差異及對策
要做到知識結構的很好銜接,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很了解中小學英語教材及其板塊和知識結構的構成。
1.語音方面的差異及對策
許多中學英語教師抱怨學生不會讀單詞,甚至抱怨小學英語教師沒有教音標,導致學生在進入中學以后不會讀單詞,要么讀出來的單詞也是南腔北調。事實上,小學英語教師也在教音標、教單詞的拼讀規(guī)則。久而久之,學生在無形之中對字母和常見的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有所感知。長此以往,學生對基本的單詞發(fā)音規(guī)律有所掌握,對記憶單詞也會感到輕松,進入中學以后不至于措手不及。
2.詞匯方面的差異及對策
小學階段出現(xiàn)的詞匯大部分都是一些直觀易懂的名詞、動詞等,因此,記憶起來也比較直觀容易,而進入中學以后很多抽象的詞匯讓學生覺得很“空洞”,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另外,在詞匯量上,中學英語比小學英語有了很大的增加,讓學生一下很難接受。筆者在小學六年級的詞匯教學中,不僅是讓學生通過讀音記憶單詞,還要求學生掌握常見的構詞法。通過這些構詞法學生常常會主動的變一些單詞,以此擴大詞匯量。另外,進入六年級以后要求學生每天自己獨立的閱讀短文,而且要學會在根據(jù)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猜測所遇到的不認識的單詞的意思,而不是一味通過查字典來追求短文的故事情節(jié),以此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增加詞匯量的方法。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且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一舉多得。
二、教學模式的差異及對策
小學英語教學是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模仿,讓學生 邊玩邊學,在游戲中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而中學英語則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且中學英語單一的課堂輸出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有趣生動的英語課堂一下變成了很重的負擔,因而導致了英語學習興趣的慢慢消失。作為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師,在六年級英語課堂上盡可能增加語言信息的輸出量,讓學生在逐漸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讓六年級成為學生學習小學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成為學生進入中學很好的過渡。
三、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差異及對策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知識的機械記憶明顯大于理解記憶,小學生缺乏足夠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中學則要求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學習一門語言,掌握正確的該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是必需的。筆者在平時在教學中就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的學習方法,而不僅僅局限于小學階段。例如,要求學生聽力的訓練落在平時,堅持每天聽錄音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平時多看英文原聲的電影等,一直堅持到中學大學。閱讀訓練,要求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堅持每周自主閱讀短文兩三篇。課堂要求學生做筆記,課后整理筆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評價的差異及對策
小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態(tài)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課堂中的表現(xiàn)為主要依據(jù),而中學英語教學的評價則是以書面測試為主,讓學生覺得平時在交流和課堂表現(xiàn)都不是很重要,因而忽視了日常的交流,從而導致對英語學習興趣的慢慢消失。小學六年級階段筆者在堅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同時,組織難易適中的診斷性英語測試,包括詞匯測試、聽力測試以及綜合測試。在難易適中的測試中既能最大限度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其英語的各項技能。
總之,解決好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將會有力推動和促進整個中小學英語的教學,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左慧芳.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11).
[2]廖小萍.淺談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