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都懼怕將來在生活中會遇到什么創(chuàng)傷,而畸形人與生俱來就帶著創(chuàng)傷,他們已經(jīng)通過了生命的考驗,他們是貴族?!薄靼病ぐ⒉z
1971年1月26日,48歲的戴安·阿勃絲(Diane Arbus,1923—1971)在紐約家中吞下一把巴比妥鹽酸片,穿戴整齊躺入浴缸,用刀片割開雙腕。兩天后尸體被朋友發(fā)現(xiàn),血水染紅了她的身體,水溢出浴缸,充滿整個房間。她在日記本上留下的最后的詞語是“最后的晚餐”,沒人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戴安·阿勃絲生于紐約一個富有且極具藝術(shù)、文化氛圍的猶太人家庭,哥哥是著名詩人,妹妹是雕塑家,父親在紐約第五大道擁有一家百貨店,退休后專心從事繪畫。
1941年,18歲的阿勃絲與青梅竹馬的美國陸軍隨軍攝影師阿蘭·阿巴斯(Allan Arbus)結(jié)婚,“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們開了一間從事商業(yè)和時尚攝影的工作室。時尚攝影并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1956年,阿勃絲前往紐約學(xué)習(xí)攝影,丈夫改行做演員,1969年二人離婚。
阿勃絲在紐約的老師是攝影師莉賽特·莫多爾(Lisette Model,1906—1983),這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對她日后攝影風(fēng)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攝影史上英雄輩出,阿勃絲的作品獨樹一幟,她將鏡頭對準了侏儒、變性人、巨人、裸體主義者和在馬戲團表演的“怪人”,她的表現(xiàn)相當(dāng)直接,甚至有點暴力,有一種詭異的超現(xiàn)實傾向。這些照片和優(yōu)美沒有半點關(guān)系,空間中似乎充滿了腐敗的氣息,但她給予拍攝對象極大的尊重,從不傳達任何同情和憐憫,他們也總是主動而愉快地配合她的拍攝。她的作品剝離了抽象的概念,盡可能多地展示人們通常喜歡掩飾的部分,有著毫不夸張的真實。
阿勃絲并不僅僅是一個關(guān)心弱勢群體的紀實攝影師,她的拍攝幾乎成為一種哲學(xué)性的思考,讓人們透過拍攝對象去思考命運與悲劇、自己與他人,逼迫人們重新審視“正?!迸c“不正?!?、“道德”與“不道德”、“公正”與“非公正”、“尊重”與“侵犯”這樣一些根本問題。
阿勃絲曾說:“你無法脫出自己的皮膚而進入其他人的身軀,別人的悲劇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的。畸形人有一種傳奇性的特質(zhì),就像神話故事里的人物,阻擋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個謎語。”這個嬌生慣養(yǎng)的女子好像故意要犯一些禁忌來打破自己的家族遺傳,她第一次碰到畸形人時就受到感動,十幾歲時,她常在上學(xué)途中找尋古怪的人,跟蹤他們,觀察他們的生活;后來,她在紐約四十二街和百老匯街之界的畸形人博物館里住下,半夜追蹤巨人和侏儒,進出搖搖欲墜的小屋、妓院、變性人旅館……她一步步地投入黑暗世界,好像只有與邪惡為伍才能洗脫純潔帶來的痛苦。雖然她看上去并不在意,其實內(nèi)心是恐懼的,每天都在克服恐懼中度日,這恐怖的感覺似乎成了一種藥劑,用來釋放在溫室中長大的壓力。
阿勃絲越來越受到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影響,同時又無法真正進入她所謂的畸形人們的“貴族世界”,晚期拍攝的照片也越發(fā)詭異。她患了嚴重的周期性憂郁癥,不覺有慢性肝炎,最后以自殺尋求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