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榮財
(溧陽市大溪小學 江蘇 溧陽 213374)
布置“另類”作業(yè) 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趣味作業(yè)布置策略分析
史榮財
(溧陽市大溪小學 江蘇 溧陽 213374)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yè)是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同學們感到非常吃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做家庭作業(yè),一是作業(yè)量大,二是作業(yè)題目難。其實教師完全可以改變之前的作業(yè)布置方式,將作業(yè)形式變得更加多樣,讓學生在有趣的作業(yè)中更好地感受到數學本身的藝術趣味,從而促使學生更加愿意做作業(yè)。
學以致用;另辟新路;實踐為先
數學其實是一門與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科。要想讓學生真正喜歡數學,必須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在平時布置作業(yè)過程中多布置一些與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做作業(yè)的方式體會到數學的實際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在平時布置一些“學以致用”的實際作業(yè),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練習欲望。
比如在講授《扇形統(tǒng)計圖》(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時,當教師講完當天的內容后,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外作業(yè):“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非常直觀和清晰,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種圖表很容易的總結出很多我們想要知道的數據。當然在生活中,它的使用功能也是非常大的,今天的作業(yè)就是回家后自己設計一個扇形統(tǒng)計圖,圖表的內容需要‘暴露’出你們家的一個小秘密。當你設計好這個圖標后,請用簡單的話語分析一下你所‘暴露’出的這個數據,并簡單做出總結?!苯處煵贾玫倪@樣作業(yè)本身就是一道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業(yè)。由于能夠緊密聯(lián)系實際,因此大家都非常喜歡完成。課下很多同學都愿意根據自家情況進行設計。比如有位同學家住在一個十字路口上,每天他都聽父母說外面交通擁擠,不知道什么時候出去比較好。該生在想要是能做一個時間統(tǒng)計表,通過觀察,做出扇形統(tǒng)計圖不就更加直觀了。于是他站在陽臺上數過往的車輛,從5~8點這四個小時中任意選擇10分鐘作為觀察點,觀察不同時間段車輛的出行數量,并將整個結果以扇形統(tǒng)計圖的方式制作出來。最后它寫出以下總結:“通過觀察和列表,我發(fā)現(xiàn)今天6點10~20這段時間的出行量最多,而8點10分最少,由此可見要想出行,必須在晚上8點后外出比較安全?!?/p>
一道題目的解題方法往往是多樣的。有時可能用這種方法能做出來,用另外一種方法同樣可以做出來,這就是數學的魅力。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不斷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自己的解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際數學能力。為此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教師不用非得布置不同的題目,也不用過分的注重題目的數量,可以從一道做得很熟練的題目中入手讓學生尋找更多的解題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圓柱和圓錐》(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時,教師在講完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后,給大家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堂作業(yè):“假設將兩件同樣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放在一起,如何計算他們的體積?!痹谡n堂上,大家都是按照“先計算圓柱的體積,再計算圓錐的體積”的方法將這一問題解答出來。教師在課堂上表揚了每一位做出來的同學。下課前,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唯一一個作業(yè),作業(yè)內容還是這道題目,見大家詫異的眼神,教師說道:“你們沒有看錯,還是這道題目,但要求大家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來。提示(同高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別看就只有一道題目,但學生如何能把這道題目計算出來,整節(jié)課的內容也就掌握好了。也正是由于只有一道題目,學生們做題的動力更足。有同學是這樣進行思考的:“圓錐的體積=圓柱體積的1/3,那么我可以計算出圓錐的體積,再把圓錐體積乘3,就是圓柱的體積。”有的同學是這樣思考的:“先計算出兩個圓柱的體積,再減掉兩個圓錐的體積就可以計算出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更有同學直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圓柱到底比圓錐大幾倍呢?當得出大2倍的答案后,馬上就得出了答案。”通過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既感動輕松,還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很多學生做作業(yè)出錯不是因為不會算,而是因為粗心大意。要想幫助學生避免這一問題,除了多給學總結以外,還應該讓學生多實踐,通過反復實踐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后,再自主地進行問題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錯誤的關鍵點。為此教師應該布置一些練習加實踐的作業(yè),讓學生養(yǎng)成在實踐中檢驗計算結果的好習慣。
比如在講授《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時,教師在下課前給解答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目:“把一瓶1L的飲料先倒入3個瓶子中,每個瓶子裝1/4L,再把剩下的飲料平分在兩個杯子中,請問每個杯子能裝多少飲料?!苯處熃o學生說道:“這個題目建議大家計算完以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拿出水杯、水瓶、電子秤來演算一下自己的計算結果?!庇捎谶@道題目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也非常受學生喜愛。某位同學看到題目后直接口算,得出的答案是1/2。隨后他開始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最終的結果是1/8,于是他反復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計算的錯誤點。原來1/4÷2=1/8。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總之,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布置作業(y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然而傳統(tǒng)的家庭作業(yè)所暴露出的問題非常多,主要表現(xiàn)在題量大、題目難、缺乏總結及實用性方面。為此在新時期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定要從“另類”的角度出發(fā),給學生優(yōu)化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和數量。首先教師應該布置一些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在作業(yè)的同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其次教師應該布置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讓學生在思考題目的同時鞏固數學知識;最后應該布置一些實踐的題目,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實踐檢驗結果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