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培 李奇觀 陳曉彤 甘小玲 韋麗婭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博濟醫(yī)療保健中心,廣東 廣州 510120)
廣州地區(qū)老年居民脂肪肝患病趨勢及相關因素
王 培 李奇觀 陳曉彤 甘小玲 韋麗婭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博濟醫(yī)療保健中心,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 研究廣州地區(qū)中老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的趨勢及其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2009~2013年廣州地區(qū)居民的健康體檢數(shù)據(jù),采用單因素和二分類Logistic 回歸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老年組(23.96%)比青壯年組(17.91%)脂肪肝患病率顯著高。老年居民中,女性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男性組,60~69歲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齡組,高血壓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正常血壓組,谷丙轉氨酶升高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谷丙轉氨酶正常組(P<0.05)。年齡、血壓水平、谷丙轉氨酶水平是老年脂肪肝的危險因素。結論 廣州地區(qū)老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高,影響脂肪肝患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
脂肪肝;高血壓
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種族脂肪肝的患病率大不相同〔1~5〕。既往研究中,對于青壯年、青少年脂肪肝的研究較為廣泛〔2~5〕,針對老年人(≥60歲)脂肪肝的流行情況及危險因素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廣州地區(qū)老年居民脂肪肝患病趨勢及其相關因素。
1.1 一般資料 2009~2013年在我院體檢中心行健康體檢的廣州地區(qū)居民,均行肝臟B超檢查。老年健康體檢者2 972人次,年齡60~92歲,青壯年組健康體檢者12 936人次,年齡18~59歲,其中男6 257人次,女6 679人次。
1.2 檢查方法 ①由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建立健康檔案,記錄姓名、性別、年齡,并測量身高、體重、腰圍(WC)、血壓,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②空腹8 h以上,抽取清晨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PG)、尿酸(UA)、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ALT)。③肝臟B超在空腹狀態(tài)進行,嚴格按B超診斷標準。④各項指標判斷標準:24 kg/m2≤BMI<28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男WC≥85 cm,女WC≥80 cm為腹型肥胖〔6〕;血壓≥140/90 mmHg 或登記有高血壓病史為高血壓病〔7〕;FPG≥7.0 mmol/L為糖尿病,6.1 mmol/L≤FPG<7.0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8〕;TC>5.7 mmol/L為高TC癥,TG≥1.7 mmol/L為高TG血癥,HDL<0.9 mmol/L為低HDL血癥,LDL≥3.4 mmol/L為LDL血癥〔9〕;UA>420 mmol/L為高UA血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
2.1 體檢結果 廣州地區(qū)居民脂肪肝患病率為19.04%(3 029/15 908)。老年組(23.96%)比青壯年組(17.91%)脂肪肝患病率高(χ2=57.301,P<0.01)。男性組(23.89%)比女性組(12.74%)脂肪肝患病率高(χ2=355.384,P<0.01)。男性40~49歲組患病率最高(31.61%),其次為30~39歲25.91%,50~59歲25.53%,60~69歲24.04%,≥80歲21.88%,70~79歲14.86%,18~29歲10.62%。女性60~69歲組患病率最高(27.27%)。其次為50~59歲24.49%,≥80歲20.93%,70~79歲20.00%,40~49歲13.16%,30~39歲6.11%,18~29歲1.58%。老年女性組(25.92%)比老年男性組(22.24%)脂肪肝患病率高(χ2=5.490,P<0.05);青壯年男性組(24.31%)比青壯年女性組(11.92%)脂肪肝患病率高(χ2=337.340,P<0.01)。
2.2 單因素分析 高血壓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正常血壓組,AST升高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AST正常組(P<0.05),見表1。
表1 老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單因素分析(人次)
1)數(shù)據(jù)缺失
2.3 多因素分析 性別、年齡、血壓情況、AST水平作為自變量,以是否患有脂肪肝作為因變量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血壓水平、AST水平是老年脂肪肝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老年脂肪肝危險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我國居民脂肪肝亦呈逐年上升趨勢,屬于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10〕。本次調查老年人脂肪肝發(fā)病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體力活動及鍛煉少;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高脂、多糖、多酒飲食相對增多,飲食調控未得到重視;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患病率高,而其對肥胖、血壓增高、血脂增高認識不夠,不重視自我預防等。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大部分研究結果相近〔2,3,10〕。女性絕經前后體內雌激素水平改變,老年女性較青壯年女性更易發(fā)生脂肪肝。既往研究顯示〔2,3〕青年、壯年脂肪肝常見危險因素有超重、腰圍增大、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轉氨酶等,這與老年人不盡相同??紤]可能因為老年人群中代謝異常比例相對較高,代謝綜合征患病率較年輕人高,故而老年脂肪肝相關危險因素類別較少。本次研究對象為廣州地區(qū)老年居民,其中各檢測項目均為客觀指標,并未對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包括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煙酒嗜好、休閑時活動強度及活動時間等內容,這對于老年脂肪肝流行病學分析仍較局限。
1 Bellentani S,Bedogni G,Miglioli L,etal.The epidemiology of fatty liver〔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16(11):1087-93.
2 Berardis S,Sokal E.Pediatric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n increasing public heath issue〔J〕.Eur J Pediatr,2014;173(2):131-9.
3 Li ZZ,Xue J,Chen P,etal.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ainland of china: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9(1):42-51.
4 Schneider AL,Lazo M,Selvin E,etal.Racial differenc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U.S.population〔J〕.Obesity,2014;22(1):292-9.
5 Xiao SJ,FU GJ,Lv YL,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opulation:one center study in southwestern china〔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9(2):358-64.
6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Ministry of Health,P.R.China.Th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J〕.Biomed Environ Sci,2004;17(Suppl):S1-36.
7 WHO-ISH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99;17(2):151-83.
8 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節(jié)選)〔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6):283-5.
9 中華心血管雜志委員會血脂防治小組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3.
10 崔杏芳.中老年脂肪肝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646-7.
〔2015-11-12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甘小玲(1967-),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亞健康人群的健康保健及健康管理研究。
王 培(1982-),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疾病流行病學研究。
R575
A
1005-9202(2017)05-124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