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成
摘要: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實現人文教育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此外豐富的物理實驗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25-02
現在我們學校使用的物理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 物理》,是根據教育部2011年12月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一共22章。這套初中物理教科書,跟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致,倡導探究式的學習,強調科學與實際、科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因此,也稱為《探索物理》。
本文就教材的編寫內容和編排次序,淺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1.對教材的認識
1.1 新教材編寫內容有了重大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改變。
1.1.1 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茖W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究。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方法,受到科學價值觀的熏陶。新教材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了科學探究活動。
教材從序言"科學之旅"開始,通過讓教師演示一些有趣的的實驗及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實驗、活動,再介紹"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使學生初步了解、體會探究的含義及探究的方法。當學生對探究的過程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后,再讓學生相對完整地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將《課標》中提到的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都呈現出來,并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中的探究活動,對有些規(guī)律的探究,書中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己思考、總結出相應結論。
1.2 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科書大量增加了形象有趣的插圖,有的還采用了學生喜歡的漫畫形式,有的以圖代文,能用圖說明的就不再用文字講述。。用一些新奇有趣味的事例說明概念、原理,例如講解蒸發(fā)吸熱時,舉了夏天人靠汗的蒸發(fā)保持體溫不致升高;而沒有汗腺的狗,靠的是伸長舌頭大口喘氣增加蒸發(fā)量來散熱。這些改進使教科書從原來嚴肅地講知識變?yōu)樯鷦佑腥ち恕?/p>
1.3 通俗易懂,便于學習。義務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民素質,以大多數學生能接受而又負擔合理為準繩來掌握,降低了原教材中一些要求偏高的知識。例如,原教材對測量的知識講得較細,要求偏高,考慮到一般公民在生活和生產中只要具備測量的基本技能就可以了,新教材簡化了這部分內容,降低了要求。
講述知識簡明通俗。新教材講述知識注意突出重點,簡捷明了,避免節(jié)外生枝,以便于學生掌握最主要的內容。例如,講用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的值時,只講玻璃管直立時管內水銀柱的高度是760毫米,不討論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高度如何,減少干擾。講述物理概念,注意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過分追求嚴格。例如聲現象一章的名詞術語多,如果都下定義,這一章會成為名詞定義的堆積,沖淡本章主要知識的教學。教材對于一些非基本概念就不下定義,而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幫助他們弄懂這些名詞術語的含義。
1.4 加強聯(lián)系實際,重視應用知識,符合STS教學理念。新教材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學好物理知識,同時也能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自覺應用科學知識的習慣,多看多想,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現象。
1.5 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育思想。幫助學生閱讀教科書,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促使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手。在每章開頭都列出幾個問題,提示該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各節(jié)課文列出幾個小標題,便于學生閱讀課文抓住要點。章后安排"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知識,形成知識結構。 在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注意編排啟發(fā)性問題。在許多節(jié)安排了"想想議議","做一做"的欄目,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討論。課文中穿插許多簡便易做的實驗,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
2.物理教材的編排次序
2.1 內容次序調整的依據。教材內容的編排一定要依據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來進行。內容次序的調整要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能夠與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認知能力產生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內容次序的調整要保證一定的前后關系。
2.2 編排順序。力學與熱學都是物理學中出現較早的理論,也是眾多物理理論的基礎。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有一定的連貫性,新教材將力學熱學的內容編寫在電磁學之前,符合物理的發(fā)展歷史。
2.針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看法
2.1 教材內容方面
2.1.1 在每節(jié)教材內容的編排上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有的一節(jié)課知識內容太多,還重點安排有1~2個探究實驗,這樣既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又要讓學生熟悉所有內容,所以往往出現時間不夠用,有的一節(jié)課內容分成兩個課時還講不完。我建議在課時安排上,借鑒原教材"知識內容循序漸進,小節(jié)奏快循環(huán),層層遞近"的做法。
2.1.2 在新課標中雖沒有要求學生掌握"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阻特點",但在以后的計算題中會經常應用到,況且探究也不難進行,所以我建議把它列入正課的學習,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得出,記憶比較深刻。
2.1.3 物理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實驗教學內容,這對實驗室以及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大部分學校都配備有相關的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但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因為資金短缺的問題,實驗室以及器材還不夠完善,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實驗探究需求。對此,教材在內容的編寫上要盡量精簡這些實驗內容。
2.1.4 教材內容要符合人文教育。強化人文教育的理念。教育本質是培養(yǎng)人才,物理教材的內容編寫上要盡量的縮減介紹物理應用技術的內容,而是編入更多的人文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可以掌握科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這樣有利于學生全面的發(fā)展。物理學發(fā)展史是物理學家不斷抗爭與追求真理的過程,物理學家在這一過程中所付出的汗水有著巨大的精神光輝。這些有關的人文知識應用于教材內容,大多偉大物理學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都值得學生學習。
2.2 內容次序的具體調整。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驗性以及實用性較高的學科,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識是為了構建學生的基礎物理知識以及物理計量單位而設計的,其中也存在著大量的物理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此,需要對所涉及的物理章節(jié)進行逐一的講解,或者是進行集中的講解。例如:2013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級教材雖然其大體上主要講解有關電的物理知識,但是其中的第十三章以及第十四章節(jié)中還包括了基礎的物理計量單位的內容,為了能夠讓學生全面的掌握到基礎的物理知識,有關于物理基礎計量單位的內容應該盡量往前編寫,因此建議將九年級物理課本中的十三和十四章知識編寫到八年級的課本當中《物態(tài)變化》章節(jié)后。
3.結語
物理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為教而教的情況,要強化物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效率。通過合理編排教材內容來降低物理教材的難度,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達成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熊烈.有關對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習題及其設計的探討[J].教育界,2014,(32):153-153.
[2] 楊正方.新舊"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較研究[J].速讀(下旬),2016,(4):276-276,277.
[3] 雷積才.新課程視角下教材隱性知識及滲透方法舉例--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J].物理通報,2015,(z2):124-126.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物理)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