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木輝
【摘要】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最直接的因素,它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下面筆者就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構建互動式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 動式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2-165-01
一、互動式教學的主要內容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課堂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完成課堂學習的任務,并通過討論交流心得體會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及時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的提高,達到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
二、互動式教學的教學實踐
信息技術科具有操作性、應用性、理論性強的特點,學科知識更新快、變化大。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現(xiàn)有的知識和技術,還要求在已有的計算機知識基礎上去不斷吸收、充實、完善、提高自己,互動式教學法正是本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原理,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主動參與了知識推理和技術實踐過程,從而培養(yǎng)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交流、教學信息的有效反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相長。
三、互動式教學的應用方式
1.教師與學生互動。由于我國計算機普及和教育的發(fā)展不平衡,導致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差異要求計算機教育觀念必須從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向努力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轉變。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面對面或網絡的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反饋意見,通過互動找到他們恰當?shù)膶W習起點,構建最適應他們需求的教學模式。
2.學生與學生互動。計算機知識涉及的范圍廣泛,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軟件開發(fā),都需要有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的支持。討論、團隊競爭是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互動的較好方法,通過討論和團隊競爭,學生之間可以互取所長,學習新知,發(fā)現(xiàn)新知,彌補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學生與信息媒體的互動。計算機教學效果最終要在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學生要面對計算機去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上機操作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教學網絡,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人機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
四、互動式教學的現(xiàn)實應用
1.加快發(fā)展計算機軟硬件使用的易用性。初接觸計算機的人往往會覺得難以入門,在使用過程中會因一點微小的失誤而茫然失措。中國的網絡用戶之所以占全國人口的比例較少,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上網使用的難度上,因而易用性是擺在軟硬件開發(fā)商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資源有限的信息技術教學,就應充分在開發(fā)易用的計算教學軟件上下功夫。試想撇開計算機硬件的復雜結構不說,軟件難使用、難掌握,學生又如何有興趣去接受。在這方面全球軟件開發(fā)商作了不少努力,在軟件界面圖形化、可視化,采用鼠標按鈕式方便操作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設計多媒體教案、教學軟件過程中也應注意從易用性入手,特別是某些對學生進行測試的教學軟件,易用性強才能使學生易于接受,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這也是發(fā)揮互動性的前提。
2.及時的教學信息反饋,這是體現(xiàn)教學的互動性的關鍵所在。在現(xiàn)今的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就等于獲得財富,教學過程也不例外。教學信息可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教學時的課堂氣氛,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測驗、考試情況分析等方面,還有學生的提問、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實踐等方面也能夠獲取教學信息,同時教者本人也要努力關注有關教學知識和計算機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在教學中進行反饋和補充。掌握了這些教學方法和信息,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或統(tǒng)計分析,評估教學效果,調整教學計劃,完善教學的重難點,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圍繞互動性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信息技術課堂還應該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在多種信息中捕捉、提煉信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對知識的自主構建,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多媒體更具有獨到的作用。我們讓學生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利用學校網絡查找、收集各種資料;輔導學生制作網頁,記錄活動日志、發(fā)布每個階段的活動成果;組織學生在BBS上進行對話、交流與相互評價;指導學生根據(jù)各自的愛好和基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小報、PowerPoint幻燈片進行交流等。多媒體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條件與資源,激勵學生在廣泛汲取各種信息的基礎上自我發(fā)展,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是教學互動性的追求目標。
4.通過上機實踐指導,激發(fā)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吸收和靈活運用,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要注意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去學、樂于去學。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面,尤其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指導,往往部分課堂上難于理解的知識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親自上機實踐,教師從旁指導,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不斷體會知識點,從而增強繼續(xù)學習的信心和決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并不斷在實踐中主動探索,能夠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教師或同學共同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中的互動效果。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體現(xiàn)了教學雙方互通信息,共同發(fā)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有利于培養(yǎng)善思考、高素質的人才,適應信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當有效互動的意識、方法、技巧成為一種教學風格時,將會使信息技術教學達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