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召琴
互換空間 互助成長
——家庭游學活動實踐探索
高召琴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獨立意識、合作意識和自理能力相對較弱,班主任通過在家庭之間引進“游學”機制,讓學生互相交換成長的空間,在交換的空間里發(fā)揮孩子和家長的作用,讓學生體驗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通過學生間和家庭間的相互影響產(chǎn)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互換空間;活動教學;體驗教育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獨立意識、合作意識和自理能力相對較弱,而家長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各有高下。為了幫助學生和家長成長,筆者在工作實踐中開展了“互換空間,體驗生活”的家庭游學活動實踐探索。筆者希望通過家庭游學來改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相教育和家長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借鑒。這個活動主要是基于俄國文藝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論,所謂“陌生化”,實質在于不斷更新我們對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陳舊感覺,把人們從狹隘的日常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擺脫習以為常的慣性化的制約,從而感受到對象事物的非同一般。交換空間讓學生參與到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學生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能使他們重新認識自己。而每一個家庭在接受一個新成員時,也能實現(xiàn)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
為了提高學生的個體適應能力,讓他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筆者在六(2)班舉行了“互換空間,體驗生活”的家庭游學活動。活動開始前,學生自主報名選擇意向的交換家庭,在征求家長的意見后,交換學生周末到各自交換的家庭體驗生活。我們家庭游學的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活動時間:2016-03-01至2016-03-15
活動地點:參加結對的學生的家
活動班級:XXXX小學六(2)班
(一)活動目標
1.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
2.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交流平臺,讓學生和家長共同成長;
3.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進步。
該書是作者是詹姆斯G.馬奇和蒂里·韋爾,其中馬奇堪稱組織學習理論的先驅、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倡導者、垃圾筒學習型組織模型的締造者、權變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管理決策學派的集大成者。被稱為“繼彼得·德魯克之后的管理大師”。企業(yè)和組織運行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基礎而平凡的,而馬奇倡導的領導觀,強調的是關注組織運行的平凡式領導,并幫助社會定義那些對社會有用、使民眾滿意的領導者的角色。
(二)活動準備
1.制定活動方案并上報學校批準;
2.發(fā)放“告家長書”;
3.學生和家長共同策劃交換空間的活動內容;
4.召開班會課進行活動動員和交換結對。
(三)活動內容安排
1.利用兩個周末讓結對的學生互相交換空間,體驗生活;
2.交換學生在活動中展示特長。
(四)成果展示
1.寫一篇活動日記并配上活動內容的照片;
2.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一篇500字的活動感想。
經(jīng)過兩周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最初選擇的交換對象都是平時關系比較好的朋友,因為彼此興趣相投,這樣的互換并沒能產(chǎn)生預想的教育效果。經(jīng)過觀察、思考和學生訪談后,我決定調整活動內容。首先,我改變交換對象自由組合的形式,采用差異配對的方法;其次,我把活動目標調整為: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讓不同性格、習慣的學生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再次,在活動準備階段,我對互換學生的分組進行調整,將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學習習慣好和學習習慣差的分為一組;最后,在活動內容安排上,我要求家長保障學生安全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同時,要努力幫助交換對象改正一個缺點。
經(jīng)過新一輪實踐,家庭游學的教育效果開始顯現(xiàn)出來。但是因為游學活動的對象都是城市家庭的孩子,游學陌生理論產(chǎn)生的效果不夠明顯,于是我又對游學活動方案做了一些調整。我主動聯(lián)系了一所離城區(qū)不遠的鄉(xiāng)村小學,并與他們學校的一個六年級班級結成友好班級,讓城市學生和農(nóng)村學生互相交換空間,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互相留下聯(lián)系方式,定期寫信或者電話交流。這樣的游學活動,使游學活動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深化。
1.和諧了親子關系。變換生活環(huán)境能增強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并能鍛煉他們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疤靸x的媽媽是個很隨和的人,這大大消除了我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而且我發(fā)現(xiàn)天儀一家很親密,他們有事會一起商量,干活也是全家一起。在這個新家庭里,我就想表現(xiàn)得更好,不任性、不拖拉、有禮貌?!边@是小季寫在活動體會中的話。在小季的體驗結束后,我接到小季媽媽的電話,她激動地對我說:“昨天,小季交換回家后,我正在打掃衛(wèi)生,她突然走上前來,親了我一下,對我說‘媽媽辛苦了,我?guī)湍惆伞?。孩子之前從來沒有對我這么親密過,我實在是太感動了,我沒想到交換生活居然讓孩子體會到了我一直以來的辛苦付出?!?/p>
“交換空間,體驗生活”活動為家庭教育輸送了“新鮮空氣”。將學生推向一個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在陌生的新關系架構中,不管是學生還是父母,都要重新學習怎樣與對方相處。
2.完善了學生的人格。人和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我們的學生也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這些都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通過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可以彌補其性格上的缺陷,完善學生的人格?!靶$魇莻€習慣非常好的孩子,做事有條理、講衛(wèi)生、懂禮貌。相信不用我多說,我們家小樂已經(jīng)自慚形穢啦!從小琪身上,我感覺到我對小樂教育上的不足。當然,小樂也有表現(xiàn)突出的地方,如他比較謙讓,當早餐只有一個雞腿的時候,他會主動留給小琪。兩個孩子互相看、互相學,其樂融融!”這是小樂的家長在活動感悟中說的話。
3.增強了學生的自理能力。人在新的環(huán)境中總是希望能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很多學生在進入新的家庭后,會盡力將自己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并且兩個學生也會互相學習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增強。一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星期六的晚上,我到了我的結伴對象小昊家,他們一家熱情地接待了我,讓我開心不已。小昊的臥室非常整潔,他自己會主動整理,這點讓我深受教育。我想以后也要向他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
4.改變了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俗話說:獨木難燒,獨子難養(yǎng)。通過這次活動,家長們也從對方家庭和孩子這面鏡子之中,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觀念。下面是家長們在活動后寫下的感悟:“這次活動給我提供了發(fā)現(xiàn)孩子優(yōu)點的一個新的角度,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試著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一些曾經(jīng)被忽略的優(yōu)點。”
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我明顯感覺到了學生的變化:他們變得獨立了、能夠主動分擔家務了、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懂得與人友善相處了,甚至有的學生性格更開朗了……此次交換的不僅是空間,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當然,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我們的家庭游學活動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交換的時間短,只有兩天時間,學生適應環(huán)境和相互學習的時間不夠充裕;交換家庭往往會精心準備,只展示家庭好的一面,不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空間;城鄉(xiāng)差異比較大,農(nóng)村學生游學后是否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城市學生是否會產(chǎn)生優(yōu)越感?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G625.1
A
1005-6009(2017)47-0041-02
高召琴,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2)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