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學校小學部 孫立民
小學作文教學是由一個題目引發(fā)的一連串思想、理論以及情感表達的學科。然而,對于正處在思想發(fā)育初級階段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世界以及事物的認知并不完整,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難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獲得有效的知識。由此可見,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對小學作文的教學成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俗話說“有樣學樣”,學習是一個起源于模仿的過程,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領頭人,作為學生的導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然而,樹立典范是正確引導學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教師親身示范,例如:在作文任務下達之前,老師可以將自己的文章與大家進行分享,從文體架構、思想內容、所用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討論分析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規(guī)定作文完成的時間限制,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是從學生中找出學習的典范,比如:在作文批閱完畢后,可以邀請一些作文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朗讀,并分享自己想要抒發(fā)和表達的情感意思。通過樹立學習典范,可以建立小學生正確的學習榜樣,有利于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
傳統(tǒng)小學作文教學一般基于課本知識和課堂內容,由于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學生在思維開拓方面受到了局限,從而導致學生對小學作文教學感到乏味,大大降低了教學成果。基于這個問題,教師應該開放教學思路,豐富教學素材。比如:在針對事物描述的教學中,我們就以《我的母?!窞轭}的作文為例,老師可以突破教室限制,讓校園成為課堂,讓一草一木成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從母校事物的描述升華到感情大表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小學語文是一門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科,而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文字表達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小學作文教學的核心意義在于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小學生情感。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不同的畫面,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課外知識讀物,觀看新聞聯(lián)播等,開放思路,與時俱進,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事物正確的認知,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同時,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生活中的事物成為作文題材,不僅能增強小學生的文筆功底,還能增強情感抒發(fā)。所以,教師作為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引導者,對小學生正確認知事物,抒發(fā)情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