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縣城頭實驗學校 馬 健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江蘇省泗洪縣城頭實驗學校 馬 健
學校體育是學生在校的一項重要教育活動,更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特性之一,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這是21世紀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和品質(zhì)。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是以集體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合作是什么?合作就是團結(jié),就是講求一種團隊精神。為此,作為教師就應注重加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同時更要重視學生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提升,讓學生的身心在學習中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體育教學 合作能力 培養(yǎng)
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課堂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課上的各種活動都會反映個體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交際的能力。經(jīng)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guān)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在體育活動中善于交往的學生一般都能較好地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guān)系,使心理處于比較平衡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身體與身心健康發(fā)展。體育活動大部分是在實踐中進行的,它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xiàn)機會。在體育教學中合作是主流,學生只有在團結(jié)協(xié)作、充分交流的集體中,才能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所以體育學科中的合作能力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而體育課活動也是學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主陣地。
現(xiàn)代教學論告訴我們,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的教學成果,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起著明確調(diào)整、導向、控制作用和激勵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如:老師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部分就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的基本目標,以及在每個教學內(nèi)容的開始部分就告訴學生這個練習的目的,讓學生明確主攻方向,就會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步調(diào),教學任務就能順利完成。
團體行為規(guī)范是指為了保證團體目標的實現(xiàn),團體要求其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標準。它可能是正式規(guī)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善于利于各種積極的措施來形成良好的規(guī)范。比如隊列操的比賽、拔河比賽、接力比賽、籃球賽、足球賽等,每個學生都會屬于一個團體之中,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互配合,需要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能為了個人成英雄、出風頭,而損害團體利益,只有讓學生明白“團隊榮我榮,團隊恥我恥”這一道理,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為集體而奉獻的品質(zhì)。體育教師應該及時地對學生中表現(xiàn)出來的好的行為傾向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才能形成積極的團體行為約束力。
此方法是利用團體成員歸屬與交往的需要,造成個體擔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棄的心理氣氛而實現(xiàn)的。但作為體育教師必需看到團體輿論的兩面性,若來自團體的輿論壓力是正確的,就能產(chǎn)生促進體育教學組織目標的作用,若是錯誤的就會帶來消極影響。如在練習強度較大的中長跑時,要引導學生用“快點、跟上我、再堅持一下、我們一起跑”等積極的語言相互鼓勵,堅持不懈,才能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而如果學生中有人說“累死了,跑不動了”等消極的語言,其他聽到的同學很容易就會因從眾的心理而放棄不跑了。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維護正確的輿論,以促使學生與體育教學組織目標保持一致的認識。切忌學生中正確的意見被不正確的輿論或相應的從眾行為所壓例,要弘揚正氣。
現(xiàn)在學生競爭的意識比較強,但很多的時候為了獲得競爭最終的勝利,必須與他人協(xié)同合作。競爭與合作兩者互相包含,這意味著在同一團體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同一小組的成員在為了一個共同目的,相互之間也可能會發(fā)生競爭;幾個小組在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目的,也可能會發(fā)生競爭,而小組內(nèi)成員間則可能出現(xiàn)高度的合作。合作是手段,是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的是價值所在,是民主精神、團隊精神和力量的表現(xiàn),是成功的主要重要條件。
(1)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間的合作,新《課標》的實施尤其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設計與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情境,老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與學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與小組分不開,小組的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具有榮辱與共之感。
(2)要把合作精神滲透到整個學校體育中,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行為習慣,團隊精神、民主精神、科學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時間和和空間范圍內(nèi)得到發(fā)展,這也是合作學習的最高目標和終身體育的最終目的。
歸屬感就是感覺自己屬于一個特定組織、地域和群體,它是人體特有的心理需要。在學校,擬感覺到你自己屬于這個班級,它的存在與你息息相關(guān),個體只有產(chǎn)生了自己是歸屬感某一團體的感覺,才能免于孤獨的恐懼感,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體育活動使個體有了更多歸屬團體,滿足了個體的歸屬需要。如年級籃球比賽中,學生為了給本班爭光而團結(jié)一致,本來許多女生對籃球并不感興趣,但當自己的班級參加比賽時,她們會非常熱情地做啦啦隊,如果贏了,她們會為班級比賽隊員感到歡欣鼓舞,而如果輸了,她們會非常難過,這時這個班級就是一個體育團體,每個隊員都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追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可以說完全是“同路人”,彼此都是屬于這個集體的。這種歸屬感能使班級成員對班集體產(chǎn)生比別的團體更親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為,更深刻的相互依賴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學要善于創(chuàng)造各種的環(huán)境來形成良好團體歸屬感,從而使團體內(nèi)部產(chǎn)生高度的整體化凝聚力量。
合作能力是當今社會成功的重要法寶,這是從松散的個人集合走向團隊最重要的標志。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合作能力時,不但要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協(xié)作能力,更要讓他們自己通過團隊活動體會快樂、感受力量,只有這樣,合作能力在他們?nèi)松牡缆飞喜拍苋站脧浵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