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環(huán)
2016全國高考2卷的作文命題是這樣的:“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請根據(jù)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睆淖魑拿}可以看出,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非常重要。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的靈魂,它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審美情趣、思維品質(zhì)、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我認為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要從小抓起。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責無旁貸,不僅要做好有效的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構(gòu)筑厚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點滴做法。
一、轉(zhuǎn)變觀念,加強閱讀
如果你不愛學生,就讓他做題,做題,再做題;如果你愛學生就讓他讀書,讀書,再讀書。的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然而,有的家長、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課外閱讀看做是“不務正業(yè)”,認為課外“遠書”救不了中考“近火”,便對課外閱讀不屑一顧。卻不知道,近幾年來中考語文卷開放性試題有所增多,對閱讀理解要求也提高了。命題者在向我們投放信號:要強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的要求,尤其是應加強課外閱讀。面對題型的開放、命題觀念的改變,如果再沒有廣泛的課外閱讀的積淀,學生答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不僅要快速轉(zhuǎn)變觀念,更要引導我們的孩子和家長積極投入到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隊伍中來。
二、激發(fā)興趣,快樂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弊鳛樾W教師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讀書興趣。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推薦他們喜愛的課外讀物,并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來激發(fā)孩子的讀書熱情和積極性。比如,開展“古詩朗誦會”“讀書格言接力賽”“小小讀書辯論會”“課本劇比賽”“故事比賽”;還可以開展出墻報、制作好書推薦卡、展覽讀書筆記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每次活動我都大力地夸贊那些讀書讀得好的,和讀書進步很大的學生,讓他們嘗到課外閱讀的甜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三、教給方法,體驗閱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敝挥凶寣W生掌握了正確的讀書方法,他們才能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書的方法有很多,小學階段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瀏覽文章,大致了解全書的梗概;學會精讀,努力做到邊讀邊想,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圈畫、批注。想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學會做摘記,讓學生準備一個讀書摘抄本,把好詞佳句或者是精彩的段落摘抄下來,長期積累,一定會“厚積而薄發(fā)”,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高,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四、加強交流,拓展閱讀
課外閱讀交流不僅僅是一種釋放,也是一種回饋。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低年級的讀書交流,教師要參與的多一些。從書的題目,作者,出版社,文章字數(shù)入手,再了解故事內(nèi)容,進行簡單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喜歡他?不喜歡誰,為什么?)如果要檢查孩子是不是真的讀明白了,還可以根據(jù)課外書的內(nèi)容設計一些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等,進行讀書競賽。這樣粗淺的交流,學生有了讀書的成就感,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濃厚讀書興趣。中高年級便可引導他們進行組內(nèi)交流,小組成員在平時閱讀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秀讀物要互相傳閱,并利用閱讀課的時間,開展讀書交流會,包括情節(jié)欣賞、人物評價、閱讀感受等,他們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利用集體的力量實現(xiàn)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fā)展提高。
五、家校配合,親子共讀
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和老師,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所以我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指導學生家長在家里要給孩子布置讀書角的空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孩子的房間配備書架、坐墊。書架上和床頭上擺放各自喜愛的書,方便孩子閱讀,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同時引領家長陪同孩子一起閱讀。父母要給孩子作出表率,讀完之后要與孩子一起交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
小學階段,我們加大了學生課外的閱讀總量,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和習慣,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這就為其今后的學習積淀了豐厚的文學基礎。通過我們的努力,相信會使每個學生“修養(yǎng)與知識一色,素質(zhì)與能力齊飛”。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