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展館,晦暗的燈光悄無聲息地壓抑著人群,只能聽見腳步窸窸窣窣向前挪動的聲音,所有的情緒只能彌漫于沉默中,碰撞,融合,爆發(fā)。
訴說這一切的,是白色燈光下的黑白照片。模糊間最清晰的,是那一根根、一堆堆、一片片的白骨,還有那日軍手中锃亮的屠刀和臉上炫耀般的笑容。而對于這黑白又滲著血的照片,我們也只能憤怒,痛恨。我多想此刻重新來場戰(zhàn)爭,用盡全身的力氣揮舞著那屠刀,撕碎他們的嘴臉,砍斷他們的尖刀。可即使這樣,歷史也不會讓這一堆堆白骨長出生命。那一刻,滿腔的憤怒與痛恨頃刻間化為挫敗,嗡嗡作響。
接著,我隨著人群來到另一個展室,而這些照片訴說的是毒氣室里慘死的人。那一張張臉,滿是膿包,大大小小,密密麻麻,而破了的膿包糜爛成蒼白的一團,里面潰爛的液體淚水一般流下,但那不是淚水??斩吹难劬υ缫迅珊裕瑳]有水喝,哪還有淚流呢?我看著那人的眼睛,他也在看著我,我們沉默不語,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沉默呀!我突然想到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p>
又是一張照片,講述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而吸引我的,是她那甜甜的笑容,那么溫暖,仿佛將這黑白照片染成彩色。這笑,與她身后斷壁殘垣的家,與這張照片,與這展館中的一切,是那樣地格格不入。原來,她是在等媽媽回家,哪怕旁邊的人都說她媽媽已經(jīng)死了,哪怕好心人要帶她去逃難,她只知道,她不能讓媽媽回來后沒看到她而為她擔(dān)心。這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張照片,也是最后一張,因為那天下午,她就被殘忍殺害了。
我突然覺得死亡對于她來說是一種庇護,因為她不知道死亡,不知道戰(zhàn)爭,所以她不用承受所有的痛苦!
當(dāng)我走出展館,看著那灰色建筑上赫然掛著的幾個白色大字:“南京大屠殺——300000”。
為什么要有戰(zhàn)爭?如果沒有戰(zhàn)爭,世界將會變成和諧美妙的樂土!如果沒有戰(zhàn)爭,世界將會成為快樂的天堂!我相信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是一樣的,不管他們有怎樣的膚色,不論他們說哪一種語言;我相信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是一樣的,不管他們有怎樣的地位,不論他們做哪一種工作!
我不信上帝,我只以善良的人類的靈魂真誠祈禱——和平!
(武鋼三中 舒 昕)
[范文解析]
這是一篇讓學(xué)生描寫“南京大屠殺”照片而寫成的一篇文章。如從“家國情懷”這一角度來談,這篇文章如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選材獨特。作者選取了日本侵華的那段歷史,很巧妙地在文章倒數(shù)第三段告訴了我們材料的來源。更為巧妙的是,文章選取了一張“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微笑的照片,“這笑”,“是那樣地格格不入”,既是對屠戮者的譏笑,又何嘗不是人類的希望!
二、情感熾烈。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情感外露。文章對侵略者的痛恨有時是通過心理感受來表達的:“踏進展館……所有的情緒只能彌漫于沉默中,碰撞,融合,爆發(fā)?!庇袝r是通過畫面描寫來體現(xiàn)的:“是那一根根、一堆堆、一片片的白骨……和臉上炫耀般的笑容。”一字一句,將作者對家國的愛,對侵略者的恨,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主題鮮明。文章的可貴不僅在于表達了對法西斯的譴責(zé),還在于表達了對歷史的反思、對和平的期盼與珍惜。如文章結(jié)尾句,家國情懷,可感可觸!
[類文生成]
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至高理想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凹覈閼选笔侨A夏學(xué)子千年秉承的傳統(tǒng),是讓自己作文“思想健康”的底勁兒!如何讓自己的作文具有“家國情懷”呢?
道德意識
綜觀近幾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一般從道德情操、價值取向、思想方法上命題,且每年的作文題都貼近考生生活,如2015年全國Ⅰ卷對“女兒舉報父親,對她這一行為,你有什么看法呢?”這里有“情與法”的關(guān)系;2015年全國Ⅲ卷中“時代風(fēng)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chǎn)生最后三名候選人,你認為誰更具風(fēng)采?”這里有道德評判;2016年全國Ⅲ卷中的“小羽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這里有道德選擇。所以在立意行文時一定要有道德意識,這里的道德意識指的是要走出小我,用獨特的眼光、寬廣的胸懷、高雅的境界去看待社會。
時代意識
近兩年全國新課標卷作文題目大部分是社會現(xiàn)象類材料作文。這是一種直擊社會熱門話題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題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公民意識,體現(xiàn)了強烈的時代特征。社會現(xiàn)象類作文強調(diào)“時效性、針對性、準確性、說理性、思想性”,對于考生來說,寫這種類型的材料作文,在注意針對性和說理性時,還要注意文章主題要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責(zé)任意識
“家國情懷”,從小的方面說是對家庭的責(zé)任,從大的方面說是對國家的責(zé)任,每個人歸屬于家庭,而千萬個家庭構(gòu)成國家。個人命運與家國緊緊相連,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們在文章立意時可體現(xiàn)如下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憂國憂民,不宣揚利己主義;互相幫助、助人為樂、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表達積極向上的精神,表達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正義感、進取心、集體主義精神等。
[有感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朝初年,為紀念定居浙江省開化縣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腳種下一棵紅豆杉,金家后人將保護此樹寫入家規(guī),世代守護。每當(dāng)災(zāi)難來臨,金家人總能挺身而出護樹。經(jīng)過16代人300多年的悉心守護,這棵紅豆杉已長成需要3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繁育出幾十萬株紅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紅豆杉苗,大多來自這棵紅豆杉。目前,大郡村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每年給村里帶來數(shù)百萬元的收益。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題目解讀]
這則材料的立意有很多。從“家”的角度,族祖種樹,紀念定居——后人護樹,寫入族規(guī)——長成大樹,澤被后世。立意角度有:(1)守護家風(fēng),終成善果;(2)創(chuàng)基業(yè)者當(dāng)有歷史眼光;(3)傳承優(yōu)良家風(fēng),成就偉業(yè)。從“國”的角度,材料跨度300多年,落腳點在當(dāng)下,帶有強烈象征和隱喻色彩的宏大敘事印跡。可采用類比和引申的思維方式,緊緊圍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問題,結(jié)合當(dāng)代中國的主流政治話語來審視這個時事材料,思考如何解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