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秋聲?崔墨卿
作為革命者的后代,他們發(fā)揚了紅軍長征的精神,為復興偉大的中國夢,他們獻出了青春余熱、拿出了幾十年的積蓄來辦學。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5年底,在一次尋訪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湯雨田、范文英、宋志遠、范文珍的活動中,我們有幸認識了北京市海淀區(qū)振興小學校長湯四平先生。
湯校長年近七旬,魁梧的身軀,暖人的微笑,質樸的人品和豪放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驅車同去濟南軍區(qū)第二干休所,拜訪范文珍老人的幾天中,因為志趣相同,脾氣相投,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湯校長出生在一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父母親就投身于革命的家庭中,父親湯雨田是當年平西游擊隊的戰(zhàn)士,他擔任宛平縣游擊隊敵工部部長。當年腰里別著兩把盒子炮,威風凜凜,在西山一帶聲名遠揚,日本鬼子和偽軍既恨他又怕他,但始終也沒有抓到他。
1950年秋季的一天,湯雨田因為多年的艱苦生活患上了嚴重的胃出血,不幸逝世,年僅30幾歲,他的尸骨埋在了故鄉(xiāng)大牛坊……
湯雨天的妻子范文英,也是一位英勇頑強,令敵人害怕的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范文珍老人說,姐姐范文英當時年輕瀟灑,文武雙全,喜歡穿一身紅色的衣服,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馬,她雙手都會使槍。在艱苦的抗戰(zhàn)時期馳騁在西山一帶,做地下工作……
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父母親的很多基因可以直接傳遞給子女,湯四平繼承了父母雙親的許多基因,父親的堅毅、正直,母親的善良、寬厚。這些都為他以后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他敢于挑戰(zhàn)自己,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夫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海淀區(qū)第一所打工子弟的學校,即海淀區(qū)振興小學。
為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山游擊隊的歷史,弘揚革命傳統(tǒng),為了讓范文英、范文珍與他們的丈夫湯雨田、宋志遠的革命故事讓年輕人了解。著名作家崔墨卿和他的學生嚴秋聲將一起來完成尋訪四位革命老人英雄事跡的任務……
最珍貴的禮物
在海淀區(qū)振興小學的校史陳列室里。有兩件最珍貴的紀念品,它即不是價值連城的珠寶玉器,也不是令人垂涎的名家字畫,而是中國航天器的模型。
湯校長打開干凈的蓋布,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件極具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的太空模型:《神州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模型》,還有一件是我國自行設計的月球上的《玉兔太空車》模型。我們圍著這兩個制作精巧、細致的模型,浮想聯(lián)翩……它代表著中國最新的航天水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2013年12月15日4時35分,嫦娥3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人們親切地把“玉兔號”巡視器稱為“玉兔太空車”。
我們好奇地問:“湯校長,這么珍貴的禮物,咱校是怎么得到的呢?”他自豪地說:“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決定:要把每年的4月24日定為‘中國航天紀念日。在紀念日的前幾天,我校就接到了航天部第五設計院的邀請,讓我們在航天紀念日那天,振興小學校的40名同學去航天城參觀,同時邀請學校的管樂隊進行表演,還要和航天員進行互動活動……”
在中國航天日那天,由湯校長親自帶隊的振興小學管樂隊和“國旗班”的同學們,早早就來到了令世人矚目的航天城。在活動現(xiàn)場管樂隊的同學們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地吹奏著《少先隊員之歌》和其它幾支樂曲。
我國著名的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兩院院士戚發(fā)韌和航天員張曉光為大家介紹了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航天員在神州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的情況……
振興小學管樂隊的精彩演出受到了現(xiàn)場觀眾的好評,在活動的最后,航天城有關領導同志向振興小學校長湯四平贈送了最珍貴的禮物——《神州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模型》和《月球玉兔車的模型》。更有意義的是在這兩個模型的上面,航天員張曉光親自簽下了他的名字。
講到了這里,湯校長激動地說:“那天航天城參加活動的學校只有我們振興小學一家學校,我校‘國旗班的同學們,也在現(xiàn)場展示了“展旗”“出旗”的活動,他們認真、嚴肅、準確的表演獲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闭f到這里,他很自然地談起了振興小學“國旗班”的故事。
人的一生將經(jīng)歷了多少事情?!但真正留給你最難忘的記憶又有多少呢? 心理學家們認為: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記憶是人生中最深刻和難以磨滅的。
振興小學有個“國旗班”,和許多中小學一樣,為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愛國情操,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國旗班”。湯校長和老師們非常重視學校每天早上進行的“升旗儀式”,同學們熱愛祖國,熱愛國旗。大家爭著來當“升旗手”,他們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出旗” “展旗” “升旗”等等程序。
振興小學“國旗班”有“升旗手”“護旗手”,還有“護旗隊”。每天早晨,學校上學的的第一件事就是隆重的“升旗儀式”。全校一千多名師生們站在干凈、寬敞的操場上,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向鮮艷的五星紅旗行注目禮,那是多么莊嚴的時刻?。∩鹆藝熘?,學生們才開始一天的學習……
“國旗班”的同學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夠來到天安門廣場,親眼看到“國旗班”戰(zhàn)士們的表演??!
在首都的天安門廣場上,每天的升旗儀式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的關注和參與啊!國旗護衛(wèi)隊戰(zhàn)士們颯爽英姿的“出旗”、“展旗”、“升旗”等優(yōu)美、標準和令人難忘的動作讓全中國的人民都倍受鼓舞。這是北京和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全北京、全中國有多少學校的學生想去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參觀和受到國旗手們的親自指導呀???那是莫大的榮譽和難得的禮遇!但是獲此殊榮的卻是鳳毛麟角。
2016年六月的一天,振興小學的四十多名國旗護衛(wèi)隊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激動地心情拜訪和參觀了天安門下的“國旗護衛(wèi)隊”?!皣熳o衛(wèi)隊”的中隊長在現(xiàn)場親自輔導同學們如何“出旗”、“展旗”、“升旗”。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喜悅的笑容。
對于振興小學國旗護衛(wèi)隊的同學們來說,今天的收獲是巨大的;感受是深切的;心情是愉悅的;記憶是難忘的。它們將終生銘刻在孩子們稚嫩幼小的心靈之中……在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度過了最幸福的一天。
振興小學是幸運的,她將永遠沐浴在祖國五星紅旗的恩澤里。在偉大祖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的今天,在讀書育人的校園中,在湯校長的直接領導和諸位老師的努力下,他們培養(yǎng)了一批批打工子弟的孩子們。振興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將給每個學生留下美好、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湯校長那間并不寬敞的辦公室里,有很多證書和獎狀。其中一面錦旗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金黃色的漢字在紅色錦旗的相襯下格外醒目。這是2015年6月1日“民進市委”全體老干部贈送給湯四平校長的,五個醒目的大字是:中國好校長。
中國民主促進會是由國內教育和科技領域的精英組成的群眾組織,在國內外影響很大。這面錦旗是北京市民主促進會的全體老干部送給湯校長的。那是一種巨大的榮譽,是對湯四平創(chuàng)辦打工子弟學校十七年的充分肯定。
湯四平自1999辦學到今天,幾乎每年他都獲得了各種榮譽:2014年獲得“第八屆北京市民辦教育園丁獎”、“優(yōu)秀校長獎”;2015年又獲得北京市民辦教育學會頒發(fā)的“北京市民辦教育優(yōu)秀校長”。
決不能讓一個孩子失學
問起當年辦學的初衷,湯校長微微閉上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平靜的說起當年他和夫人郭老師遇到的一件事:
1999年夏季的一天,老倆口在離家不遠的一條公路上,看到兩個八、九歲的男孩正在打架。倆人就去勸架,問及爭吵的原因,竟是為了爭奪收廢品的地盤。湯校長問:“為什么不去上學呢?”兩個孩子無奈地說:“伯伯,我們家都靠收廢品為生,沒錢供我們上學?!??!耙荒暌欢嗌賹W費呢?”孩子說:“伯伯,我們不知道,反正很多呢。”
湯校長就叫這倆孩子帶著他們找到了正在附近收廢品的一位家長。這位忙得滿頭大汗的父親說:“一個人一年要交750塊錢學費,我有倆孩子,一年就得1500塊,我真的負擔不起呀!……”
湯校長知道,許多打工子弟交不起這些學費,孩子就輟學了。老倆口回到家中思考了許久,如今都二十一世紀了,我們國家不能再產(chǎn)生新的文盲了。我們怎么幫助那些失學的兒童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件事對這一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退休老師觸動很深。當天晚上,湯校長夫人郭麗珍說:“反正咱們也退休了,干脆辦個民辦小學吧!”倆口子統(tǒng)一了思想,說干就干。但一打聽,光要蓋教室就要十多萬呢。他們是工薪階層,積蓄不多,僅有幾萬元。這可怎么辦呀?
湯四平夫婦辦學的消息很快在戰(zhàn)友和親戚們中間傳開了,幾位朋友和戰(zhàn)友湊了兩萬元,一位叫劉永祥的戰(zhàn)友拿出自己積攢多年的十萬塊錢借給了他們。
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月之后,三十間教室和辦公室就在樹村拔地而起。倆口子研究,給學校起名叫北京市海淀區(qū)振興小學。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民辦教育之路是難上加難,他們走上的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辦學之路。
振興小學成立僅幾個月,2000年夏季,樹村小區(qū)要改為規(guī)劃綠地,學校遷到唐家?guī)X村的一個私人承包的車隊大院內,湯校長又向朋友和戰(zhàn)友借錢十多萬來改造校園。
好事多磨,僅僅兩年,車隊又要搬家了。學校又搬到了永豐屯,一年租金八萬,學校又投資五萬元改造教室,2003年學校又遷到了大牛坊村,光修操場就投入八萬塊……
直到2004年,學校又搬到了原上莊二小的校舍,此時,海淀區(qū)教委正式批準該學校為正式的打工子弟小學。2005年,振興小學又遷到梅所屯村,投資30多萬元,改建和新建了20多間教室,學校才算穩(wěn)定下來。
采訪中我們問湯校長:“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最困難的是什么?” 湯校長深深吸了口氣,緩慢地說:“辦學校首先是教室,需要不少錢啊。學校最困難的時候,我只有向大家借錢。那時向周玉珍老師借了四萬,向崔艷平老師借了兩萬,向劉永祥老師借了四萬,總共投資了20多萬?!?/p>
29歲的劉彤老師告訴我們:“絕不止20多萬,我看四、五十萬都有了。您往里搭的錢有多少?”
1986年,湯校長在馬連洼蓋了200平米的房子,2007年被拆遷了,獲得補償100多萬,拿到補償款的當天,他就把所有的欠款都還上了。
為了祖國的花朵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他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盞指路明燈?!?/p>
從河南來京的小女孩于晶晶有三個弟弟,母親腰有病,花了一萬多塊,全靠父親一人打工,于晶晶上不起學了。湯校長夫婦獲悉后,主動找到她們家,把她和三個弟弟都接到學校上學。只收兩個孩子的學費,四個孩子都免費吃飯。
一年冬天飄著大雪,一年級學生朱遠業(yè)已經(jīng)三天沒來上學了,湯校長不放心,帶著孩子的班主任來到了他門家。在馬連洼村的蔬菜大棚里,朱遠業(yè)一家三口蜷縮在大棚的角落里,一塊破門板就是他們的床。孩子的父親絕望地說:“一個月賣菜,僅僅收了八百多元,孩子們沒錢上學了?!?/p>
湯校長聽著幾乎落下了眼淚,他果斷地說:“你們有錢,孩子能上學。如今你們今年沒掙到錢,我們也要讓孩子上學,今年孩子的學費我全都給免了?!?/p>
朱遠葉的父親聽了湯校長的話,簡直不敢相信,但是當他看到湯校長那堅定的目光時才相信了,他激動得給湯校長跪下了。湯校長趕忙扶起了他……當年小學生一年的學費差不多是350元,這里還包括書本費。
張家口崇禮、先天聾啞的孩子宋麗找了十所學校都不收她。媽媽帶她來到振興小學。聽了她們不幸遭遇之后,湯校長和郭老師非常同情這個可憐的孩子,倆人一商量當時就收留了她,入學后還專門讓老師給她“吃小灶”。
三年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市第四聾啞學校,北京市殘聯(lián)副主席賈志民親自給她送來了錦旗。后來這個聰明、努力的孩子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學。
2008年,在上莊中心小學和區(qū)教委的幫助下,振興小學投資20萬元建成的食堂被海淀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評為A級食堂。為了讓孩子們與時俱進,不落伍掉隊,早日學習電腦,湯校長夫婦用平常省吃儉用的錢買了四十臺電腦,從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計算機課程。這一壯舉感動著學校的四十多位老師和孩子們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湯校長和郭老師又免費開辦了書法、美術、鼓樂、民族舞蹈、電子琴等課程。而且請的有些是藝術專業(yè)院校的老師,每一節(jié)課時的費用不菲?。?/p>
學校在湯校長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tǒng),請革命老干部講述抗戰(zhàn)歷史,師生員工們受到了很大教育,學校到處充滿了正能量。學校弘揚民族文化,還舉辦了舞龍、舞獅、踩高蹺等等活動,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和積極參與。
采訪中,湯校長告訴我們,在十七年的辦學當中,學校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大力支持:
著名的IT生產(chǎn)廠家惠普公司為振興小學捐贈了電腦20臺;
還有一家公司為振興小學捐贈了籃球架;
清華同方、還有“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等單位都為振興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們進行過捐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湯校長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培養(yǎng)和提高,目前在校的四十幾名教師,90%以上的教師職稱都達到考核標準。
今年五月,在西城區(qū)少年宮禮堂,“第十屆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展評活動”中,北京市海淀區(qū)振興小學又屢獲殊榮,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三年級的河南小學生李可威的古箏獲得一等獎;
十人組成的葫蘆絲演奏獲得一等獎;
四十人的管弦樂隊獲得一等獎。
自1999年建校至今,已走過了十七個春夏秋冬,共培養(yǎng)出了1700多名學生。如今許多當年的畢業(yè)生有不少考上了各地的大學,有的甚至還考上了名牌大學。
目前振興小學擁有教職員工四十余人,學生一千余人。是海淀區(qū)最大的民辦小學之一。學生們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個省市和漢族、蒙古、苗族、土家族、鄂倫春族、朝鮮族、彝族、達斡爾族等大約10個民族??梢哉f湯校長在進行民辦教育的同時還做了另一件好事,促進了各個民族間的和睦和團結。
采訪結束后,湯校長和郭老師把我們送到了校門口,我們緊緊地握著湯校長的雙手,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常來學??纯矗怯行┗ò椎念^發(fā),一句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詩句閃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白首壯心訓大海,青春浩氣走千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是一次意義深遠的采訪,湯校長的父親和母親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獻出了青春與生命。作為革命者的后代,他們發(fā)揚了紅軍長征的精神,為復興偉大的中國夢,他們獻出了青春余熱、拿出了幾十年的積蓄來辦學。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也祝愿海淀區(qū)振興小學越辦越好,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孩子。
只要用心血來澆灌,來年必將桃李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