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楊鍵

    2017-03-23 20:03:50吳思敬
    揚子江 2017年2期
    關鍵詞:長詩詩人詩歌

    楊鍵,1967年生于安徽馬鞍山,1986年習詩。1995年獲首屆劉麗安詩歌獎。2000年獲柔剛詩歌獎、《作家》雜志獎、長江文藝方文獎。2003年出版詩集《暮晚》,同年被《南方都市報》評為全國十大好書之一。2006年獲宇龍詩歌獎。2007年獲全國十大新銳詩人獎。2008年詩集《古橋頭》獲第六屆華語傳媒詩人獎。2009年詩集《慚愧》在臺灣唐山出版社出版。2014年詩集《哭廟》在臺灣爾雅出版社出版。2015年《楊鍵詩選》出版。

    在百年新詩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兩個影響因子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是中國古代詩學文化的傳統(tǒng),一個是西方詩學文化的傳統(tǒng)。從新詩發(fā)展的歷程來看,新詩的草創(chuàng)階段,那些拓荒者們首先著眼的是西方詩歌資源的引進。但是當新詩的陣地已鞏固,便更多地回過頭來考慮中國現(xiàn)代詩學與古代詩學的銜接了。如卞之琳所說:“在白話新體詩獲得了一個鞏固的立足點以后,它是無所顧慮地有意接通我國詩的長期傳統(tǒng),來利用年深月久、經(jīng)過不斷體裁變化而傳下來的藝術遺產(chǎn)?!雹龠@說的是從新詩誕生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情況。等到了歷史的新時期,類似的情形又出現(xiàn)了?!半鼥V詩人”與“第三代詩人”的崛起,得益于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觸發(fā)。隨著國門打開,西方各種思潮、流派蜂擁而入,幾乎每個重要的西方詩人都在被年輕的中國詩人學習和模仿。然而到了90年代以后,又明顯地看到青年詩人自覺清除對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輕視與偏見,開始深入地挖掘中國詩學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植根于過去的回憶,又立足于現(xiàn)代的追求,從而收獲了一批在民族文化之樹上結(jié)出的詩的果實。這其中,安徽詩人楊鍵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楊鍵出生于1967年,屬于中生代詩人。目前,這一代詩人已成為中國詩壇的脊骨與中堅。楊鍵自幼喜愛書畫,1986年開始寫詩。他自稱:“我剛?cè)氲罆r學的就是西方詩歌”,“我們這一代的詩歌寫作都靠西方詩歌來啟動,我們記錄的現(xiàn)實也是通過西方詩歌關照到的現(xiàn)實,這已成為習慣,成為一種習性,很難回頭了。”(楊鍵:《母親的病痛是我的桃花源——再答〈晶報〉問》)然而,到了90年代,楊鍵便從一味學習西方詩歌的道路上轉(zhuǎn)過頭來,開始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回歸,他以極大的精力研習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和中國書畫,他希望自己能有中國式的情懷,能以中國的眼光看待現(xiàn)實與藝術。他拒絕市場經(jīng)濟與大眾文化的誘惑,在孤獨中探索,在寂寞中堅持。他用樸素而堅實的語言,寫出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詩篇,現(xiàn)已在大陸及臺灣出版了詩集《暮晚》《古橋頭》《慚愧》和《哭廟》。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當是長詩《哭廟》。正如楊鍵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所言:“我覺得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哭廟》來的,你看我之前的作品,《暮晚》《古橋頭》已經(jīng)有了寫‘哭廟的動向,很多作品都可以歸到‘哭廟里來。”(楊鍵:《我們的二十世紀還沒有開始》)的確如此,楊鍵90年代以來所寫的詩歌,似乎都可以歸結(jié)為以《哭廟》為中心的一部大詩。這部大詩,是失落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招魂之曲,是苦難時代失去生命的個人與群體的哀悼之歌,同時也提供了中國當代長詩寫作的新的可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招魂之曲

    楊鍵在《哭廟》開頭所引用的《大學》《道德經(jīng)》《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三段語錄,不只是向讀者提示了《哭廟》的精神內(nèi)涵,也是他對以儒、道、佛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與禮贊。他說:“中國這一百多年就沒有過自己,先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失敗了,后來又被蘇俄的意識形態(tài)改造了,現(xiàn)在又被現(xiàn)代化清洗,先是沒有了心,后是沒了家,我們自己的文化在這一百年里何曾露過臉?三段引文的意思是,也該到了我們現(xiàn)身、起作用的時候了,一百多年我們都背運、都被糟蹋,該活過來了。”(《我的山水是苦山水——答〈南方人物周刊〉》)

    在楊鍵看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失落從1840年就開始了,到了20世紀愈演愈烈。1905年科舉制度結(jié)束,中國文人侍奉了幾千年的中國精神跟著消失了,全球化接踵而來。“文武之道就是虛實之道,現(xiàn)在武的是科技,文在哪里呢?中國從前有嚴密的文化體系,文明才得以安然延續(xù),妖魔鬼怪才不能現(xiàn)身。現(xiàn)在這一體系被破壞了,各種妖魔鬼怪也就乘虛而入?!保ā犊迯R》自序二)

    在楊鍵的想象中,洋溢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世界是靜謐的、祥和的,如他在《觀心亭》一詩中所描述的:

    在一個靜謐的地方/鋪下自己的座位。/春、夏、秋、冬/仿佛生、老、病、死無須抒寫,/無須抱怨。/……一切都沒有丟失,/一切都保存地好好的。/《詩經(jīng)》的創(chuàng)作者,/錢穆王不朽的功績,/彼岸塔的寧靜,/永不改變的《論語》,/因為永不更改的人性。/一切都不會改變啊,/一切都沒有丟失。

    然而,到了革命聲浪不斷涌動的20世紀,這樣一個祥和、靜謐的世界被打破了,一切被顛倒了。愚昧取代了文明,造反取代了秩序。經(jīng)過一番空前的浩劫之后,傳統(tǒng)文化流失殆盡的中國成了“空園子”:

    我是一座空園子,/我是一座空山,/我是一座空塔,/我是一個空心人,/我走神了,/也就有了1949以來,/我是一個空了的中國。/中國是觀音啊,/是孔孟啊,/我是空了的孔孟。/是空了的觀音,/我沒有國家,/我只是一條空河流/我只是一頭空獅子,/在陰水溝邊走著,/我只是一朵空了的花,/我只是一根空了的草。/我只是一聲空了的鳥鳴,/我只是一??樟说狞S豆。/我只是一個空了的早晨,/我只是一片空了的暮色。/我流著,/在流動中,/身陷恥辱,/看著黑漆漆的媽媽跪下……

    作為《哭廟》自序的這首《空園子》,堪稱泣血之作。一個不斷重復的“空”字,凝聚著詩人錐心的疼痛與無盡的悲哀。這種“身閱興亡浩劫空”的感覺,貫穿在楊鍵這階段的許多詩歌當中。他慨嘆母語中所特有的那種溫潤、那種綿長、那種源源不絕無私無我的天地氣息的喪失:

    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是什么樣的語言?。?它是怎樣地沒有禮儀,/它是怎樣地沒有溫潤,沒有順從,/它是怎樣地用不忠于我們的源頭來宣告我的死亡,/它是怎樣地被扭曲,喪盡/一個有智慧,有教養(yǎng)的大國的風范???

    (《母語》)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孔子的儒學居于核心地位。但在20世紀一波又一波的批孔風浪中,儒學被視為“秕糠”,孔廟被搗毀,圣人遭涂炭。古老的大運河上漂著大成殿的斗拱、漂著報恩寺的飛檐、漂著木刻的二十四孝圖燒成的灰燼……看到這一切,詩人的心在發(fā)抖。他把親眼目睹的文明的毀滅寫進了詩中?!都o念一座被廢棄的文廟》寫于大雪天的暮色里,詩人透過“只剩下十幾根大柱子的建筑”,“深埋在地的靈秀的長窗”,“死去的文廟里砸碎的石碑”這些殘破的意象,傳達出一種凄涼的心境。《清風》一詩則直接抒發(fā)了對傳統(tǒng)文化流失的痛心:“如果我是清風,/我就在寺院的廢墟上吹過。/如果我是細雨,/我就在孔廟破碎的瓦片上落下。/救救我,/觀音和地藏。/救救我,/孔子和孟子?!?救救我,/萬年橋和廣濟橋,/救救我,/大成殿和廣濟寺。”透過這短促、急迫的呼喚,能感覺出詩人對傳統(tǒng)文化流失的痛徹肺腑,以及對恢復與傳統(tǒng)文化對接的強烈渴望。

    祠堂,作為供奉、祭祀祖宗先賢的場所,對凝聚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維系家庭與社會的穩(wěn)定有特殊的意義。但是在20世紀的政治風暴中,祠堂作為封建宗法勢力的象征被徹底摧毀了。楊鍵詩歌中所描述的歷經(jīng)浩劫后的祠堂,或者呈現(xiàn)了一片衰敗的景象:“風兒搖晃著木窗。/匾額上模糊的‘浩然之氣,/像蜘蛛網(wǎng)的露水,/喚起沉溺的記憶?!保ā鹅籼谩罚?;或者被改造為旅游的景點,祠堂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卻蕩然無存了:“這里的祠堂已經(jīng)破爛了好些年了,/幾十戶人家的目光盯在游客身上,/……在夜里,這里也有鐃,鈸和一把箏,/配著一個拿腔拿調(diào)的女音。/就像留在樹上的蟬殼,/真正的精神在這里淹沒了。/……這里曾經(jīng)講過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早在我們父輩身上只剩下一個微弱的疤痕,/我們擱淺在這里,/一點點動靜都讓我們的神經(jīng)感到痛苦/……我們嚴重的落寞,/面對這萎縮的祠堂,/在啜泣,/而陽光正通過花格門窗/灑向我們,/我們竟然沒有能力把光線向下傳遞!”(《長幅山水》)詩人痛心的,不只是祠堂建筑的被毀,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上,人們已無能力再使傳統(tǒng)文化賡續(xù)。

    楊鍵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摯愛與推崇,以及他對傳統(tǒng)文化橫遭毀壞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使許多人認為他是極端的文化保守主義者,然而楊鍵卻不覺得自己極端,他“反倒認為這種從二十世紀就開始的同質(zhì)化的現(xiàn)代化運動過于極端,現(xiàn)代化是要,但我們也要為現(xiàn)代化付出的代價買單。保守有什么不好,保守是對既有或固有文明的守護,有什么不好呢?我們對自己的固有文明了解和感悟太少了。我們本是自己文明的陌生人,為什么不愿意承認呢?這時代被進化論決定了,為什么不向后看呢?文明其實早就發(fā)生過了”(《生命的通境——答〈蘇州日報〉問》)。嚴格說來,楊鍵所代表的當下部分年輕人的文化保守主義,并不同于老一代文人的文化保守主義。老一代文人,是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塑造的,傳統(tǒng)文化已深深滲透在他們的經(jīng)絡、血液中,以至于當現(xiàn)代化潮流席卷大地而來的時候,他們會發(fā)自本能地抗拒。而楊鍵這代年輕人,是喝狼奶長大的,從小并未能沐浴在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中,他們更多地是從不斷造反的聲浪、從階級斗爭的腥風血雨中體會到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從全球化帶來的惡性競爭、文化趨同、生態(tài)危機的逆反中,感到不能再這樣走下去,從而去到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理想與寄托的。因而在他們的作品中構(gòu)擬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世界,是經(jīng)過過濾的,是詩人想象中的,很大程度上被美化了的世界,與魯迅等五四先賢眼中的中國封建禮教世界相去甚遠。因此,這種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毫無保留的禮贊與回歸,其真實的效果如何,是值得懷疑的。

    苦難時代亡靈的哀悼之歌

    詩是哭泣的情歌。大凡流傳后世的偉大詩篇,都不是為統(tǒng)治者歌舞升平、為豪門描繪盛宴之作,而是與底層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這是由于底層往往與苦難相伴,而苦難則孕育著偉大的詩。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不斷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災難,如專制、暴政、戰(zhàn)爭、屠殺、饑餓、災荒、疫病流行等。這些災難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會給人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記憶引起的內(nèi)心疼痛,使人不堪回首,然而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霸娫~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王國維:《人間詞話》)就人的主觀感受來說,對痛苦的感受要比對快樂的感受強烈得多。尤其是詩人,他們比普通人對生活懷有更美的憧憬和更大的期待,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富于激情,他們對痛苦的體驗也遠比普通人來得強烈而深切。楊鍵對此也是有深刻理解的,他說:“我有時候想,有這些苦難我不擔心沒有文學,也不擔心獲救,無論它怎樣微弱,但在那黑暗之苦的深處,在那黑暗之苦的內(nèi)核里,一定是詩性。巨大的苦難如果不產(chǎn)生詩性,苦難又將往何處去?在此,我明白,苦難不僅會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力,也會造就新的漢詩,新的博大深遠的漢語?!保铈I:《我們的二十世紀還沒有開始》)

    對苦難的感受,是楊鍵人生教育的第一課。楊鍵出生的前后,正是中國人民承受苦難最深重的時候。他的父輩當不只一次地描述過他們身歷的大饑荒。50年代,楊鍵的父親離開家鄉(xiāng)無為,到馬鋼下邊的桃沖鐵礦上班。母親作為礦區(qū)家屬,做過十三種臨時工,戴著藍色帆布做的帽子,裹著頭發(fā),在長江邊砸過礦石,運過水泥,種過蔬菜……楊鍵說:“母親保留了當年扛煤炭時穿過的一雙球鞋,/上面共有二十一個補丁,干干凈凈,呆在鞋柜里。/母親好像從來沒有年輕漂亮過”(《母親》)。50年代末,因為食不果腹和得不到轉(zhuǎn)正的機會,大部分當年一起進廠的老鄉(xiāng)又回到鄉(xiāng)下,楊鍵父親卻咬牙堅持不走。到了1961年,父親回鄉(xiāng)探望,發(fā)覺當年一起跟他進廠、后來又回到鄉(xiāng)下的三十幾個人,幾乎全部餓死。楊鍵出生時,正是“文革”如火如荼地展開的時代,不僅維系中國人思想信仰的傳統(tǒng)文化被沖擊得七零八落,中國的經(jīng)濟也到了崩潰的邊緣。1992年,二哥意外去世。五年后,父親也走了。這讓楊鍵開始審視父親以及父親那代人的一生。他說:“很明顯,我父親這一代沒有可能真實地寫出他們的生老病死,到了我這一代才稍微好一點。他們這一代太苦,土地失去了,世代相傳的心丟失了,幾乎是跪著,被侮辱著,幽靈一樣、亡魂一樣、冤魂一樣、死魂靈一樣地活過了一生。這本書是獻給這樣一種廣義的父親。”(《我的山水是苦山水——答〈南方人物周刊〉》)

    由《暮晚》《古橋頭》到《哭廟》,楊鍵的寫作越來越著眼于底層的受難者,越來越懷有一顆悲憫之心,越來越顯示一種普度眾生的情懷。

    《暮晚》中有一首詩《在報國寺度過1999年冬至》:“暮色猶如痛悔的鞭子,/麻雀慌亂地落在桂花樹上。/婦女們無語,/眼睜睜地看著錫箔化為灰燼。/她們?yōu)?954年死去的親人,/和1960年死去的親人祈福。/‘小呆子那一年才八歲,/長了一雙好看的清水眼。/‘現(xiàn)在想都不敢想,/田埂上連一棵野薺菜也沒有,/我們把浮萍都吃光了?!边@里寫的是冬至那天婦女們給逝去的親人燒紙的情景。她們對話時提到在洪水和大饑餓的年代死去的親人,語氣平緩,神情淡然,但就在這種“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式的敘事中,一種悲愴的歷史感卻油然而生。

    《古橋頭》中有一首《田間小路》,這條小路通向一片蘆葦蕩中的墳墓:“那是我祖墳的所在地,/曾祖,祖父,祖母,埋在那里。/大舅,小舅,餓死時,一個三十二歲,一個八歲,/埋在那里。/父親埋在那里。/一個逃亡的地主,/深夜里趕回家來,/因為舍不得苦苦掙來的田地,/埋在那里?!庇攘钊烁袊@的是結(jié)尾兩句:“死人在那里埋得越多,/蘆葦也就越柔順,/死人埋得越多,/蘆葦?shù)痛瓜蚵淙盏那€,/也就越好看……”這是一種反面敷粉的手法,用蘆葦?shù)娜犴樅秃每吹那€,反襯出世界的悲涼和詩人心緒的不寧。

    如果說詩集《暮晚》和《古橋頭》所描寫的死亡還是分散的、個別的,那么到了《哭廟》中,對死亡的書寫則成了集中的、大量的了。這部《哭廟》,楊鍵寫了十二年,這期間不光是個人感情的積累、醞釀與升華,也包括他查閱了大量的原始資料,做了大量的歷史考證與田野調(diào)查。他的感受是:“二十世紀真的是太苦了,難以思議,綿延無盡,在這12年里我發(fā)現(xiàn)了太多的被深埋的墓地,我因此不由自主地成了一個刻碑人,12年的活干下來,我發(fā)現(xiàn),亡靈實在是難以窮盡的,因為有太多的亡靈如同金礦一樣等待發(fā)現(xiàn),等待出土,等待招魂,以及與之相稱的祭奠之文,但因為他們目前還無家可歸,我只好將這些時間中的精魂全都安放在了廟堂之中。在這不斷安放的12年中,我都是一個哀悼者的表情,我哀悼了12年,但感覺還得繼續(xù)哀悼下去,因為亡靈實在是太多,太在遺忘之中了,你必須不斷地追薦,才能有內(nèi)心的安寧?!保铈I:《我們的二十世紀還沒有開始》)正是這顆對亡靈的真誠哀悼之心,正是這種對歷史負責的精神,才使《哭廟》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詩史的品格。

    《哭廟》在把亡靈具體地安放在廟堂之前,先敘述了悲劇產(chǎn)生的宏觀背景。1949年以后的一次次的政治運動,“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文革”帶來的浩劫……悲慘的景象一幕幕迭印在讀者面前:

    咱家的家譜呢?/燒了。/什么時候燒的?/66年上半年。/能不能不上交呢?/不上交那就批斗,/站在臺上罰跪。/我們的來歷就這樣被毀了。/不知自己從哪里來,/是山西,山東,還是江蘇?/有的這樣說,有的那樣說。/不知自己從哪里來,/這是我們的真苦難。

    (《三詠》)

    我們抬著血淋淋的孔子像,/我們抬著血淋淋的孟子像。/我們抬著。/我們抬著私塾老師張二先生被打死的瘦遺體,/我們抬著凌云寺老和尚銀杏樹下自絕的遺體。/我們抬著。/我們抬著孔子像和孟子像,/我們抬著張二先生和老和尚。/我們抬著,/抬著。/只剩下走動的形體,/只剩下水面的風聲,/其實已經(jīng)死去。

    (《三哭》)

    要把那些吃榆樹葉、楊樹葉、枸樹葉、柳樹葉而死的身體供在香案上,/要把那些吃牛糞羊糞蘆葦稈而死的身體供在香案上,/……要把那些跪碎玻璃、跪碎蛤殼、跪碎石而死的身體供在香案上,/要把那些戴馬桶、戴鐵帽而死的身體供在香案上,/……要把那些勒斷的咽喉供在香案上,/要把那些跳入井水的身體跳入江底的身體供在香案上……

    (《六悼》)

    在對《哭廟》的背景做了全景式的描摹之后,詩人開始把一個個受難的亡靈安置在廟的相關部位,他為每一個亡靈都寫了一首詩,每一個亡靈的安置都是一次追悼,每首詩都是一篇祭文。他根據(jù)每個亡靈的不同身份、不同遭遇設置了不同的小標題,如“地主高士楠之墓”“犯人伍任先之墓”“村民丁世強之墓”“劉姓犯人”“父女犯人”……每個小標題下,都是一個真實的人,都有一個通向死亡的悲劇。這每一個死去的人物,有名有姓,標題恰似墓碑,而類似的題目數(shù)十個、數(shù)百個地排列下來,就仿佛在麥堅利堡看到的二戰(zhàn)中陣亡的美國軍人墓地的一望無際的十字架,給人的感覺是驚心動魄,極度震撼,而又寂然無語。

    《哭廟》中有些篇章是以自然意象為題的,但也同樣被死亡的陰影所籠罩,如這棵千年銀杏:

    我搬一張凳子,/坐下來,/看你怎樣燒成灰。/你曾吊死過一個烈女,/一個地主,/也吊死過我在生產(chǎn)隊里討口飯的大舅,/你郁郁蔥蔥又蒼老無比,/你燒得如此艱難,/你的韻味啊怎么可能是焚燒可以毀滅。

    (《千年銀杏》)

    再如這棵荒草:

    在空落落的田野,/人們什么也沒有看見,/但是一條龍在前面犁地,/亡靈們在后面甩著鞭子。

    (《荒草》)

    從這里可以看出,不僅是廟中的亡靈,就是廟中的自然景物,也沾染了斑斑血淚,從中滲透著對受難者的同情與哀悼。

    值得注意的是,楊鍵不僅在家廟中安置了無數(shù)苦難的亡靈,而且也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了一個恰當?shù)奈恢谩T凇皬R”內(nèi)的“一條河”,詩人寫出了自己苦難的成長史和最早的關于死亡的記憶:“我躺在醫(yī)院的鋼絲床上,/左右兩邊躺著徹夜呻吟的老人和青年,/不久兩人都死了,/但那時我還不知道死是什么。/那時,/我朦朦朧朧地盼著給我打針的女護士出現(xiàn)在窗前。/才12歲啊,/分別之苦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后來的歲月里,/又是如此地難以抹平。/以后,/這就成了苦難的源泉”(《少年》)。在《一條河》的最后一首詩《巢》中,楊鍵這樣歸結(jié)了自己的前半生:

    15年前/我的父親去世了/我就是一個沒有父親的人/40年前/弘圣寺被砸了/我就是一個沒有寺廟的人/在更遠的過去/我沒了土地/我就是一個沒有故土的人/不記得是多少年前了/每天/無論是在哪里/我好像都是抱著父親的遺體/在看/窗外/山上皚皚的白雪/在看/不息的江水……

    詩人在這里定格的自我形象,有其個人的獨特經(jīng)歷,但也分明熔鑄了中國農(nóng)民近幾十年來的苦難遭際,成為富有滄桑感和歷史感的一座塑像。

    透過以上對《哭廟》中部分代表性作品的簡單點評,可以看出,楊鍵的哭,是對無數(shù)死難者的同情,是對民族集體記憶的追懷,是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失落的哀嘆。在楊鍵的哭泣美學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他那顆博大的愛心和直面歷史的勇氣。

    開創(chuàng)中國當代長詩寫作新的可能

    梁啟超在他的《飲冰室詩話》中,曾高度贊賞西方的長詩:“希臘詩人荷馬,古代第一文豪也。其詩篇為今日考據(jù)希臘史者獨一無二之秘本,每篇率萬數(shù)千言。近世詩家,如莎士比亞、彌兒敦、田尼遜等,其詩動亦數(shù)萬言。偉哉!勿論文藻,即其氣魄固已奪人矣?!绷簩嵡镆苍缇吞岢觯何覀冇刑岢L詩的必要,因為偉大的作品需要有相當?shù)拈L度,亞里士多德說悲劇要有相當?shù)拈L度,也是根據(jù)這種需要而言的。楊鍵從抒情詩的寫作起步,從《暮晚》《古橋頭》,到寫出長詩《哭廟》,是由于他感到,一般的抒情短詩已很難承載他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以及他對歷史的深刻思考,考慮到長詩在一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地位和意義,他選擇了長詩,并以十二年的時間,總結(jié)人生,叩問歷史,陶冶文思,潛心思考,把全部心血凝聚到詩作之中,才完成了《哭廟》這部長詩。

    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哭廟》是個獨特而重要的長詩文本,不僅內(nèi)容博大而厚重,而且在結(jié)構(gòu)方式、敘述方式上都做出了新的探討。

    結(jié)構(gòu)的不同是決定作品獨特面貌的最重要的內(nèi)在依據(jù)。作品內(nèi)部的各部分在空間位置上排列的疏密、繁簡、虛實的程度,以及組成層次的序列、梯級、數(shù)目,決定著這一作品的基本風貌。任何詩歌作品都有個結(jié)構(gòu)問題。但短詩的起承轉(zhuǎn)合、尺水興波,隨著詩人運思用筆,通常會自然呈現(xiàn);長詩的結(jié)構(gòu),則往往在動筆之前就先要運籌帷幄,凝神思考,只有結(jié)構(gòu)完整地在頭腦中浮現(xiàn),詩人才有可能順利地遣詞造句,奮筆疾書。

    長詩所以能長,主要是其中的敘事性成分所占比例較大,因而長詩大多是以時間為序,以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安排結(jié)構(gòu)的。《哭廟》內(nèi)容繁復、厚重,由八百多首短詩組成,從土改、反右、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一直寫到新世紀初,這中間有大量的敘事性成分,卻擺脫了以時間為序的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方式,而是從空間著眼安排結(jié)構(gòu)。作者精心設計了一座廟,它有精神屬性,也有物質(zhì)屬性。從精神層面說,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是自己的文化母體的象征;從物質(zhì)層面說,這座廟是按中國式的建筑格局搭建起來的,它不是虛幻的海市蜃樓,而是可以居、可以游、可以停、可以參拜的廟宇,我們甚至可以根據(jù)詩人的描寫,畫出它的全景圖。實際上,《哭廟》的寫作,就是根據(jù)這張想象中的示意圖展開的。

    從整體上說,《哭廟》分為《哭》《廟》《廟之外》三卷。

    上卷《哭》,又分“詠”“嘆”“哭”“悼”四節(jié),從宏觀上敘述了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導致的全民族、全社會的悲劇。長詩的開篇便讓人感到陰霾密布,腥風血雨,四周充滿了死亡的陰影:“五條疊起來的凳子上我跪著挨斗/……我跪下,/我的血也跪下”(《四詠》);“我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瞬間一塊白布把我蓋起來。/我本是書香門第一瞬間流落街頭”(《六詠》);“如此之多的人眼、牛眼、豬眼、嬰兒眼沒有閉上,/如此之多的是非善惡沒有分清,/如此之多白天如黑夜,/如此之多的懷疑、恐懼、出賣、告密、揭發(fā)、判決……”(《七詠》);“我們在二十世紀的時間都用來死亡了,/我們在二十世紀的時間都用來寫判決書了,/我們在二十世紀的時間都用來排著長長的隊伍去埋葬祖父祖母了,/我們在二十世紀的姓和名都灰蒙蒙的?!保ā毒诺俊罚堊⒁膺@里的“我”,在詩集《暮晚》《古橋頭》中,詩中的“我”多可視為楊鍵的自我形象;而《哭》中的“我”,卻可以化身于萬物了?!霸仭薄皣@”“哭”“悼”的抒情主人公是“我”,這個我,既是作者真實的自我,同時也是凝聚了諸多苦難者形象的一個“大我”。

    到了中卷《廟》中,這個“大我”又紛紛化身為有名有姓的小我。一個個具體受難者的名字被安置在這座廟的前院、墻、門、窗、檐、殿、梁、柱、礎、斗拱、藻井、臺、塔、石階、鐘鼓樓、天井、屋脊、河、青磚地、后院等不同的位置,如墓碑一般的小標題層層疊疊并置在一起,陣容龐大,遮天蔽日,令人觸目驚心,形成了詩歌史上從未有過的意象奇觀。

    下卷《廟之外》,包含村鎮(zhèn)、亭臺樓閣、高山流水三節(jié)。詩人把眼光,由廟內(nèi)轉(zhuǎn)向廟外,在“村鎮(zhèn)”中羅列了近二百個村鎮(zhèn)發(fā)生的形形色色的悲?。弧巴づ_樓閣”中,寫出了傳統(tǒng)文化的毀滅與家國文明的流失。“高山流水”則如楊鍵所說:“高山流水是由墳地組成,這樣多的墳地,這樣多的死人,必須銘記在心才有活轉(zhuǎn)過來的可能”(《我的山水是苦山水——答〈南方人物周刊〉》),這一切大大擴展了《廟》中內(nèi)容的包容量和社會的普遍意義。

    《哭廟》還打破了傳統(tǒng)長詩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手段的寫法。它的敘事是一種詩性的敘事,與抒情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在抒情中敘事,在敘事中抒情。楊鍵的《哭廟》,以一位詩人的視角對中國近幾十年的歷史、思想、文化做了深刻的思考,但是當我們讀這部長詩的時候并不覺得艱深,不覺得讀不下去,為什么?就在于寫法。他是在長詩的宏觀構(gòu)架之下,精心地進行微觀的寫作,每個小標題下的詩,都寫得很短,很精致,都有其獨特的情思與意象。因此欣賞他的長詩,既可以遠觀,看其宏觀的布局和氣勢,也可以近睹,看其一雕欄一畫礎的細微的筆觸;既可以從頭到尾去讀,也可以單獨拿出某些篇章來欣賞。單獨拿出來的篇章不以史詩觀之也仍然是很出色的抒情詩。而且不止于此,詩人還調(diào)動了象征、隱喻、反諷等多種表現(xiàn)手段,有些地方還使用拼接手法,把書信、日記、年譜、方志,乃至招聘、廣告等等,也納入詩中,或用正文,或用類似注釋的語言,與詩歌內(nèi)容對接起來,形成一種“跨文體”寫作。這種“拼接”無疑破壞了詩歌自然的脈絡,截斷了詩歌的內(nèi)在的情緒流與外在的韻律美,對詩歌自身結(jié)構(gòu)的完美是一種損傷,也引起了讀者的一些非議。楊鍵明知這一切,但他還要這樣寫的原因,在于他要還原歷史,他要給千千萬萬的亡靈一個公道,因而即使蒙受“非詩”之譏也在所不辭。詩人不同尋常的創(chuàng)作“野心”與氣魄可見一斑。

    吳思敬,詩歌評論家。現(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詩探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顧問,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主要學術著作有:《詩歌基本原理》、《詩歌鑒賞心理》、《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yǎng)》、《沖撞中的精靈》、《心理詩學》、《詩學沉思錄》、《走向哲學的詩》、《自由的精靈與沉重的翅膀》、《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當代詩人論》、《文學原理》(主編)、《中國新詩總系·理論卷》(主編)、《中國詩歌通史》(與趙敏俐共同主編)、《20世紀中國新詩理論史》(主編)、《文學評論的寫作》(合著)、《文章學》(合著)等。

    ①卞之琳:《戴望舒詩集序》,《戴望舒詩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頁。

    猜你喜歡
    長詩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獻給這個世界我們未知的——讀龔學敏長詩《三星堆》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0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王舍城(長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3
    一個人的成都北站(長詩)
    劍南文學(2016年1期)2016-02-28 01:16:51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朝阳市| 乐亭县| 遵义市| 中山市| 新龙县| 鸡泽县| 商南县| 元氏县| 阜新市| 淅川县| 恩施市| 揭西县| 同心县| 连平县| 台山市| 东安县| 琼海市| 仙桃市| 当涂县| 江孜县| 习水县| 遂溪县| 徐汇区| 晋中市| 喀喇| 恩平市| 句容市| 肇源县| 策勒县| 宾阳县| 牡丹江市| 宜兰市| 若尔盖县| 望江县| 莫力| 唐河县| 息烽县| 洛川县| 图木舒克市| 云梦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