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青
投稿伊始,我很少有機會接觸電子設(shè)備,那時稿子都是手寫的。如今回想,腦海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幅這樣的畫面:一個對寫作剛產(chǎn)生興趣的少年,于萬籟俱寂的深夜謄寫課余時間創(chuàng)作的故事,哪怕把夜都熬涼了,也樂此不疲。
翌日,我站在綠皮信箱面前,小心翼翼地把信投入,還要特地繞信箱走一圈,生怕信箱上哪里有漏洞,信會掉出來。當(dāng)時我聽說平郵丟失率高,因此信封上除了郵編、地址和收件人,我還會寫一段話:“郵局的叔叔阿姨,希望這封信經(jīng)您的幸運之手能順利抵達目的地。祝您工作順利、萬事如意!”我還不忘在空白處貼一張笑臉模樣的貼紙,若趕上節(jié)假日就再添上節(jié)日祝福。我這么做無非是為了引起郵局工作人員的注意,好像這樣信就不容易丟了。
雖然幼稚得可笑,不過也許是郵局的工作人員體諒我的用心,我寄出去的信真的很少丟失。當(dāng)我日夜企盼卻等不來回復(fù),只好自嘲:杳無音信也是一種回復(fù)。收到第一份樣刊時,我就像一個久睡的植物人在被喚醒時般激動。
擁有電腦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會把稿子先寫在紙上,再輸入電腦?,F(xiàn)在,我徹底改用電腦寫作,但我會關(guān)掉網(wǎng)絡(luò),生怕不夠?qū)W?,有時還會冒出疑問:越來越多作者用電腦寫作,標(biāo)題下面的“筆名”是不是要改稱為“電腦名”呢?
那時,我跟爸爸關(guān)系不是特別好,我常在心里埋怨:為什么我爸就不能像某某作家一樣,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呢?是年齡差距帶來了代溝,還是我爸不好意思呢?我于是主動把心中的想法全盤托出,寫了一封信——《一個十五歲男孩兒的獨立宣言》,因為這封信,父子關(guān)系破冰。
寄往家里的信盛滿思念,化為橋梁增進父子感情,盡管方式有些別扭,但效果極佳;寄往雜志社的信長出翅膀,讓我年少的夢想一直飛到現(xiàn)在。此時你正在讀到的每一個字,都是我寄給自己的信……
愿讀信人一切順?biāo)欤禾炜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