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Joy
胭脂,原名“燕脂”,“燕”為古時國名,在今河北。胭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古今群籍,多為紅藍花作為制作胭脂的原料。原來是以紅蘭花、山石榴花、山燕脂花之紅色汁液為原料,作婦女化妝之用,產(chǎn)于燕地故名。后以專從面頰,故從“月”,但與畫用者有別(畫用的是胭脂蟻分泌色素積久的蟲窩而成)。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淘去黃汁后即成鮮艷的紅色顏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jīng)過陰干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義。
自制唐宋胭脂及中國現(xiàn)在能夠買到的胭脂,一般都是管狀顏料。即使是所謂流傳下來的明清“正色胭脂綿”或者姜思序的胭脂膏也是所謂紅藍花和紫草根染木棉而來。山東章丘女郎山齊墓出土樂舞陶俑,面部均施粉紅彩,櫻唇涂朱,說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女性就已經(jīng)開始面部"施朱"的歷史了。
古代社會上層女性使用胭脂是很普遍的,并且常常著妝很濃,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每至夏日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痹谀橆a上“施朱”的主要化妝用品是“胭脂”。
關(guān)于胭脂的各種妝式名稱起源,《藝林錄考·服飾篇》引元代伊世珍《螂娠記》里記載:“夜來初人魏宮,一夕,文帝在燈下泳,以水晶七尺屏風障之,夜來至,不覺面觸屏上,傷處如曉霞將散,自是宮人俱用胭脂仿畫曉霞妝?!薄秺y臺記》里也記載了幾種胭脂妝:“美人妝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調(diào)勻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
古代詩詞中常見詩人描寫胭脂
胭脂紅是《紅樓夢》中重要的色彩,其在《紅樓夢》一書里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一共有十六回出現(xiàn):例如,《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干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里,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夠打頰腮了?!?/p>
寶玉于胭脂,倒真是深有研究,從鑒別到制作,從理論到實踐,全懂,堪稱行家!也看得出,寶玉對女人的細心呵護,這就是賈寶玉所謂的“作養(yǎng)脂粉?!?/p>
這難道不是寶玉對“水做的女兒”愛的一種象征嗎?用“胭脂”最小的面積,驚人非凡地堆積了最大量的處世智慧!
關(guān)于現(xiàn)代的胭脂的智慧就要從制作和應(yīng)用上講了,現(xiàn)代科技下的胭脂紅是由胭脂蟲雌蟲的干燥身體組成的一種紅色染料胭脂紅色素; 以水、稀醇液或醇萃取雌胭脂蟲,萃取液中添加氫氧化鋁,經(jīng)沉淀而得。是一種化妝用的紅色顏料,也用來畫國畫。
在當下,胭脂紅用途廣泛,在服飾與妝容中更為常見(在化妝品中主要用于制作口紅)。
例如,2017年備受年輕女孩喜歡的流行妝容,一定少不了胭脂紅妝容,不僅名字大氣,還美出了純粹的中國風。不論是上班還是外出均適合那些愛美的干練女性們,更有提升氣場的效果,辣媽們也可作為參考!
在時裝方面胭脂紅被眾多時裝品牌所應(yīng)用,其中在2018年春夏紐約時裝秀場上CALVIN KLEIN就大量應(yīng)用了胭脂紅,胭脂紅為該品牌注入濃濃的復古氣息,且與眾多色彩進行搭配,例如藏藍、墨綠等,產(chǎn)生更加豐富的視覺感受!
因此,胭脂紅服裝是簡潔大氣的服裝,深色、淺色的單品就能與其搭配。
胭脂紅具有百搭性,是四季過渡期新品層搭造型的絕佳選擇,Little MO&Co.、simonetta、Cadillac等童裝品牌就在2017年秋冬服裝中應(yīng)用了大量胭脂紅,值得為孩子們推薦。
氧氣胭脂可謂中國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