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炳亮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是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贊美,也反映出人們認為教師這一職業(yè)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然而,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和軌道式生活、升學率和職稱評定的壓力,使得廣大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群體,往往難以感受到快樂和幸福?,F(xiàn)實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會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缺少幸福感。為此很多專家著書立說,從職業(yè)理想到工作追求,再到讀書養(yǎng)性等方面深入求索,試圖破解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缺失的難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痛苦,往往是他對引發(fā)自己痛苦的事情反復思考和對別人傾訴強化的結(jié)果。盡管培根說過:“把自己的痛苦告訴知心朋友,你的痛苦就減少了一半?!钡切睦韺W實驗的結(jié)果是:與一個有憐憫心但是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談論你的痛苦,所謂的傾訴只不過是一場閑聊,甚至會強化你的不愉快。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強化自己的愉悅心態(tài)呢?用寫作的方式與別人分享快樂和成就感就是一個好方法。相比較于一般性訴說,寫作者會對自己的思緒進行梳理,幫助人們深入了解事情起因并找到解決的途徑。如果我們在寫作時有意識飽含深情地表達感恩,描述美好事物和自己的收獲,寫作就成了收獲快樂的途徑,大大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快樂指數(shù)。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還給人們建立了這類寫作的訓練模型:周一,感恩;周二,美妙的經(jīng)歷;周三,神奇的未來;周四,親愛的……;周五,回顧過去。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個寄宿制完全中學,教育教學質(zhì)量在本地名列前茅,我校教師也頗受到同行的羨慕和家長的認可。但是和其他學校一樣,教師們只是每天忙于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那種源自于職業(yè)本身的幸福感并不強。
為此,筆者在初一年級班主任群體中發(fā)起了“每日微記錄活動”,在提升班主任職業(yè)幸福感方面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該活動引導教師每天把工作中的一個小片斷、小感悟等通過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字數(shù)多少不限,寫好就順手發(fā)到一個專門的微信群中,我收集整理并視情況給予點評。
教師每天寫點感悟、隨筆、反思,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寫作能力及教育智慧,但是微記錄的功能遠非如此單一。我們在進行每日微記錄時,記錄的不會是牢騷、不愉快、抱怨,而一定是教學中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或者是解決了某個問題的成就感,或者是分享某篇文章的觀點??傊涗浀幕旧隙际欠e極向上的正能量!
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皮特·博克南教授認為,快樂和不快樂的人在行為上有很大不同,“你可以通過變得像一個快樂的人而提高自己的快樂指數(shù)”。的確,如果我們每日用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記錄教學中的一點成就、一點收獲,或者學生給自己帶來的一點小感動,就可以在快樂體驗中提升職業(yè)幸福感。微記錄也是把教師內(nèi)在思想外化的行為,是梳理和完善思想的過程。十余位教師每日在一個微信群中通過微記錄的方式進行表達和傾吐,這個過程一定是快樂的,而且這種快樂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培根說得好:“把你的快樂分享給朋友,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边@已成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
(本欄責編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