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君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大便失禁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一旦發(fā)生大便失禁,加重患者身心負擔同時,患者失去尊嚴、自主情緒較差、產生羞恥、緊張情緒,為醫(yī)護人員日常工作帶來較大負擔及難度。且長時間大便失禁,糞便對肛周皮膚產生刺激,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失禁性皮炎,肛周出現紅腫及紅斑表現,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加重皮膚感染表現,加重患者基礎病情,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治療難度,因此為大便失禁患者治療期間,做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十分必要[1-2]。研究選擇92例因病伴隨大便失禁患者,分析集束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5.8月~2016.9月間收治的92例因病伴隨大便失禁患者,隨機劃分為觀察組與常規(guī)組各46例,觀察組:男33例、女13例,年齡在55~78歲,平均為(67.2±3.8)歲,基礎疾?。耗X出血15例、腦梗死10例、呼吸衰竭12例、其他9例。常規(guī)組:男35例、女11例,年齡在54~79歲,平均為(67.5±3.7)歲,基礎疾病:腦出血16例、腦梗死11例、呼吸衰竭11例、其他8例。兩組患者疾病基本資料結果比較無意義,P>0.05。
護士為觀察組患者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包括:⑴科室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所有組員接受集束化管理知識培訓,明確大便失禁相關并發(fā)癥知識及預防護理要點,科室結合過往該類患者護理經驗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⑵做好皮膚評估工作,護士每日檢查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表現,做好病情評估,將肛周皮膚情況作為交接班重點內容,護士加強巡視次數,及時查看患者排便情況,及時清理肛周皮膚,使用清水擦拭皮膚,更換尿墊[3]。⑶重視心理干預,大部分大便失禁患者伴隨嚴重心理障礙,不愿與人溝通,護士應主動關心患者,告知其大便失禁發(fā)生原因,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重視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飲食,尊重患者喜好,可指導患者多進食高纖維素食物,加快腸道蠕動。
為常規(guī)組患者提供傳統(tǒng)護理服務,包括皮膚護理、健康指導、心理干預等。
I度皮炎:機體肛周皮膚發(fā)紅,患者不自覺搔抓;II度:皮膚破潰、長出水皰;III度:破潰程度嚴重,波及周圍皮膚組織[4]。
觀察組患者未發(fā)生皮炎高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III度皮炎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肛周皮炎發(fā)生情況 [n(%)]
集束化護理是指醫(yī)護人員在循證支持下,針對某種問題制定的聯(lián)合護理措施,實施目的為提高護理效果。
文章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未發(fā)生皮炎高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III度皮炎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結果表明為觀察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后,可減少肛周皮炎發(fā)生率。分析原因發(fā)現,科室通過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重視對組內成員提供大便失禁相關并發(fā)癥知識培訓,提高小組成員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護士風險評估能力,在臨床護理工作期間,可準確評估患者病情,預見性判斷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此外護士為大便失禁患者提供護理措施期間,根據循證支持,搜集集束化證據,制定預防肛周皮炎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改善單一護理模式的弊端,采用聯(lián)合性的集束化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炎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護士對重癥疾病伴大便失禁患者提供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肛周皮炎發(fā)生率。
[1] 李 靜,黃漫容.1例肛周大面積皮膚感染合并大便失禁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6,(10):1269.
[2] 蘇美銀,等.舒適功能體位懸掛裝置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8):55-57.
[3] 馮潔惠,徐建寧.ICU失禁相關性皮炎護理規(guī)范的循證實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8-22.
[4] 黃 靜,等.懸掛式體位對大便失禁患者失禁相關性皮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8):124-125.
[5] 王 舒.集束化護理對重癥患者大便失禁皮膚干預的影響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8):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