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語詞匯附帶習得是“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的一種簡稱。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具體是指一種學習第二語言詞匯的學習方法。這一理論是二語詞匯習得理論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本文從二語附帶習得的重要性,定義,理論背景,發(fā)展趨勢和研究內(nèi)容幾個方面對二語附帶習得進行了綜合的闡述。這其中重點論述了二語附帶習得的研究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詞匯附帶習得 投入量假設(shè) 深加工理論
一、詞匯習得的重要性
教學的過程之中依據(jù)科目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岸Z詞匯附帶習得”是一種學習第二語言詞匯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習者的詞匯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教育界的相關(guān)學者認為語言教學的重點就是詞匯習得的教學。因為在實際的語言運用過程之中,“聽”“說”“讀”“寫”等語言技巧都是以詞匯為基礎(chǔ)的。因此“二語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詞匯附帶習得的定義
勞弗認為“詞匯附帶習得是相對于有意學習而言的,有意學習指學生刻意的背單詞,如通過背詞匯表或做詞匯練習來記單詞;而附帶習得則是指學生在完成其他學習任務(wù)的時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記單詞上,卻附帶習得了單詞。這樣習得的可能不是全部知識,譬如,僅僅記住了拼寫形式?;蛘邇H僅知道了詞性,但是多次遇見之后,點滴的積累也非常的可觀?!?/p>
三、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理論背景
教育界相關(guān)學者在研究和解釋一些與習得有關(guān)的實驗結(jié)果時,將人類心理學領(lǐng)域的深層加工理論模型引入了進來。深層加工理論是由Craik和Lockhart兩人提出的。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人類的認知加工有兩個層次,分別是層次加工和語義加工。層次加工為淺層加工,語義加工為深層加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對所接受到的學習內(nèi)容的加工層次越深,記憶的效果就越好。這一理論在詞匯附帶習得之中的運用就可說明,學生對生詞的加工層次越深,則對該詞的附帶習得效果就越好
在深加工理論引入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后不久,相關(guān)的學者在進行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的過程之中又引入了“投入量假設(shè)”這一理論。該理論本質(zhì)上是從心理認識的角度對詞匯附帶習得進行闡釋的?!巴度肓俊本唧w是指人們的心理動機即“需要”和認知的兩個成分“搜尋”,“評估”。通過對這三個要素的評判人們可以衡量某一學習任務(wù)投入量的大小。相關(guān)學者在運用這一理論時,做了一個假設(shè)即“投入量假設(shè)”。這一假設(shè)的內(nèi)容是“對某一詞匯的投入量越大則詞匯附帶習得效果就越好”。結(jié)合深加工理論與投入量假設(shè),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兩個理論是存在一致性的,因為投入量較大的任務(wù),其深加工層次就越深,從兩個理論分別來看,結(jié)論都是詞匯的附帶習得會越好。
四、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的內(nèi)容
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范圍比較廣泛,因為在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過程之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附帶習得。本文在此將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劃定為“聽說”,“閱讀”,“寫作”,“其他”四個方面。
詞匯附帶習得單純的在“聽”這一領(lǐng)域之中的研究是比較少的。主要原因是“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概念。相關(guān)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視”,“聽”也能夠促成附帶詞匯習得。相關(guān)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了“視聽”和“聽說”這兩種方法對于形成附帶詞匯習得的效應。這類研究的意義在于如何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量。著名學者吉布森做過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實驗“零散故事排序”。該實驗的內(nèi)容是:首先將一個完整的故事的語序打亂,將描寫故事的每個句子分給不同的人,然后,然后讓每一個人說出一個句子,最后確定誰是第一句。在這個實驗之中,如果想正確的確定誰是第一句就必須回顧所有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要義,在這個過程 之中生詞就被記住了。這一實驗充分的說明了學生在進行“說”這一技能的訓練時也可以很好的把握詞匯。
對于詞匯附帶習得養(yǎng)成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閱讀,而閱讀促成學習者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涉及了很多的因素。筆者在此討論最關(guān)鍵的三個因素:“學習者對閱讀材料中話題的熟悉程度”,“學習者的第二語言閱讀能力”,“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視覺詞匯量”。學者通過概率的手段對三者對詞匯附帶習得的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jié)論表明學習者的第二語言閱讀能力越強,則他在閱讀的過程之中附帶習得的詞匯越多;學習者對閱讀的文章之中的話題越熟悉則附帶習得詞匯越多;一篇文章之中的視覺詞匯量越多,則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活得的附帶詞匯習得就越多。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影響閱讀者詞匯附帶習得的因素還有同一個詞語在一篇文章之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學習者自身的詞匯量的大小等。
在寫作之中的詞匯附帶習得研究主要是通過寫與讀來進行對比研究。在這一方面著名的研究學者有勞弗和霍斯提金。他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了寫作的過程之中獲得的詞匯附帶習得遠遠多于閱讀和聽說。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寫作是培養(yǎng)學習者詞匯附帶習得的最佳方式。
根據(jù)相關(guān)的研究結(jié)果,學習者在借助詞典進行學習的過程之中也會收獲一定的詞匯附帶習得。相關(guān)的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在一些閱讀材料之中提供生詞注釋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的理解文章的含義,還能夠幫助促進學生的詞匯附帶習得的增長。對生詞的注釋有許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對學習者的詞匯附帶習得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影響。注釋方式之中多項選擇注釋和定義注釋這兩種注釋方法對詞匯附帶習得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多項選擇注釋比單項選擇注釋方式更有利于詞匯附帶習得。
筆者通過對一系列有關(guān)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因素的總結(jié)和歸納得出了一下的結(jié)論:
在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方面,國外遠遠領(lǐng)先國內(nèi),國內(nèi)的研究大部分仍處于理論研究的過程之中,而國外則是以實驗為主。國內(nèi)的研究方法較單一,而國外的研究方法豐富多樣,并且研究的涉及面比較廣泛;盡管二語詞匯習得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但是綜合研究的各個方面,對二語的詞匯習得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是閱讀和寫作方面。筆者通過對相關(guān)的資料進行整理發(fā)現(xiàn)事實上,目前對二語詞匯附帶習得比較深入的領(lǐng)域也是閱讀和寫作,對聽說等其他方面的研究是比較少的;在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對象上看,相關(guān)研究之中,研究對象以成人為主,以兒童為對象的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是一片空白;目前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了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如果學習這想收獲一定的詞匯附帶習得,則他的詞匯量必須在能夠促成詞匯附帶習得的最低詞匯量之上。最重要的是現(xiàn)階段研究人員已經(jīng)明確了對閱讀促成的詞匯附帶最低詞匯量。但是聽說等方面促成的詞匯附帶習得需要的最低詞匯量仍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根據(jù)我們國家現(xiàn)階段的教學水平,詞匯附帶習得是否在我國具有可行性這一問題有待于相關(guān)的學者和專家探討和研究。我國的學者在對我國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我國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主要通過上下文策略和單詞表策略來進行單詞的記憶,這其中又以單詞表策略為主要的方法。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的教學方法也更傾向于讓學生通過單詞表來記憶單詞。
五、詞匯附帶習得對教學的啟示
我國將英語做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歷史。在外語的教學過程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但是就目前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我國的外語教學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教學方法嚴重滯后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外語教學方式自外語引入之后幾乎沒有變化。落后的教學手段,降低了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外語。筆者認為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要充分的發(fā)揮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作用。積極的這一理論引入到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在學生的學習之中,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積極的鼓勵學生閱讀英文書刊,報紙等。在將二語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引入時應注意完整性,切勿斷章取義。在引入的過程之中,我們應重視附帶性學習與有意性學習相結(jié)合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除了憑借閱讀和聽力的方式進行附帶性詞匯學習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授一些其他的可以用于附帶性學習的方法,比如:形態(tài)學的知識,強記學習法等。學生在日常的活動之中,也應該注意到附帶性學習方法,在進行娛樂或其他事時進行無意識的附帶性學習。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強調(diào)和突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附帶性學習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外語時的生理機制,使學生能以更輕松,更迅捷的速度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二語詞匯的附帶習得研究表明了教材和學生的閱讀材料之中的注釋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材以及學生閱讀材料的編寫者應該正確的認識到注釋在文章之中的重要意義,并且應該嘗試在教材和學生的閱讀材料之中采用多項選擇標注的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在閱讀教材和閱讀材料時附帶性詞匯習得。
六、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實質(zhì)上是指學習者在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其注意力不在詞匯上的情況下,附帶的學習了單詞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最早是由Nagy.Herman和Anderson兩人發(fā)現(xiàn)。他們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在1985年提出了“二語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當他們提出這一理論之后,一大批學者圍繞這一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際的實驗探究。他們的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jié)果,為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運用“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奠定了基礎(chǔ)。近些年“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已經(jīng)逐漸走出科研院所,進入到了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在進入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在過去10多年的研究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這就意味著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對“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的研究仍將持續(xù)下去。正是由于“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在實踐之中暴露的若干問題,也就意味著現(xiàn)階段這一理論仍無法被全面推廣,只能做為一種輔助學生學習的方法出現(xiàn)在教學活動之中。但筆者相信在今后的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會得到蓬勃的發(fā)展。因為這一理論在實踐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給人們在第二語言的學習方面帶來巨大的幫助。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這一理論的發(fā)展和研究依然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熱門問題。
參考文獻:
[1]常樂,王文婷,劉劍鋒.聽力理解中的附帶詞匯習得研究綜述[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1(1).
[2]蓋淑華.詞匯附帶習得研究概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3(2).
[3]干紅梅,何清強.伴隨性詞匯習得研究發(fā)展三十年[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5(3).
[4]黃燕.檢驗“投入量假設(shè)”的實證研究——閱讀任務(wù)對中國學生詞匯記憶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季刊),2004(4).
[5]李紅,田秋香.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2005 (3).
[6]梁端俊.L2/FL閱讀中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綜觀[J].國外外語教學,2005(4).
[7]苗麗霞.國內(nèi)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J].外語界,2013(5).
作者簡介:高珂瑾(1994-),女,漢族,吉林梨樹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