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大學生戀愛已成普遍現(xiàn)象,由于年齡尚小、經驗較少,戀愛心理不夠成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造成大學生情感生活的痛苦、不安和遺憾,甚至影響到學習、生活各個方面,給未來生活留下陰影。因此,探討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及戀愛中的心理困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心理;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073-02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專一并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是一種美好而復雜的情感。隨著心理、生理的逐漸成熟,大學生情竇初開,在大學校園談戀愛已經很普遍。由于他們經歷少、心理不成熟,所以戀愛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問題,給很多大學生的感情、生活、學業(yè)造成這樣那樣的影響。因此,了解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點及其心理困境,對大學生自我剖析、自我成長有重要意義,也對教育者制定相關心理對策有很大幫助。
一、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通過層層的選拔進入高等學府,在同齡人中是佼佼者。作為同齡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戀愛心理受生活經歷、自身個性、社會環(huán)境、校園文化、文化修養(yǎng)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審美心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在戀愛時也受這種心理影響。對于所謂的美,大學生更注重對方的內在美,重視對方的思想、人品和學識才干,希望尋找到理想一致、情趣相投的戀人。調查顯示,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朋友”的選項中,35.13%的男生選擇“溫柔善良”,22.97%的男生選擇“容貌漂亮”,16.22%的男生選擇“對愛情專一”,13.51%的男生選擇“有氣質有才華”;而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男朋友”的選項中,45.12%的女生選擇“為人正直,誠懇忠誠”,29.27%的女生選擇“優(yōu)秀出色,有發(fā)展前途”,14.63%的女生選擇“英俊瀟灑”。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選擇戀人時多注重內在美。
(二)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指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夸大的社會印象,表現(xiàn)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以致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在大學生戀愛過程中,暈輪效應表現(xiàn)的很突出,能夠戀愛,一定是被彼此身上自己看重的一些特質吸引,比如長的漂亮、成績好、性格好等,而這些最初的美好印象會讓戀愛雙方對對方形成一種好的“成見”,他們總是把對方想象的如天使一般,對方的優(yōu)點被放大,而對對方的缺點卻視而不見。每個人都有缺點,而現(xiàn)實生活不能靠一點美好的印象支撐。
(三)從眾心理
所謂從眾心理,是指個人的認知或行為會不知不覺地迫于所處群體的無形壓力而不由自主地與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現(xiàn)象。大學生談戀愛的從眾心理也比較明顯,很多大學生表示,本來沒有談戀愛的想法,但看到周圍同學在戀愛,特別是同宿舍的同學、好朋友在談戀愛時,便會覺得別人成雙成對,而自己卻日漸孤獨,反成另類,或者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于是抱著隨大流的想法,效仿別人談起了戀愛。據(jù)調查,大多數(shù)情況下,戀愛是跟風的,以寢室為單位,跟風最為明顯。常常是一個同學開始戀愛,隨之其他同學紛紛仿效。這種從眾心理讓感情的開始帶有“不負責任”色彩,而也就難以成就圓滿。
(四)奉獻心理
大學生年紀輕、經歷少,戀愛次數(shù)較少,很多是初次戀愛,當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愛情中,當他們遇到家人以外自己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視愛情、戀人高于一切,眼里心里都是戀人,處處想著為戀人多做貢獻,對愛情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甘愿為對方奉獻犧牲一切,不求任何回報,只為博得對方歡心。這種情形在大學隨處可見。愛需要付出,而過分的付出是一種情感不成熟、情感缺失的表現(xiàn)。過分的付出,也會導致愛情天平發(fā)生傾斜,使愛情雙方無法正常平等地相處,久而久之便會對感情造成傷害。
(五)表現(xiàn)和掩蓋心理
這是兩種相對的心理——表現(xiàn)優(yōu)點、掩蓋缺點。大學生戀愛時總是力圖掩蓋起自己的缺點,以最佳形象示予戀人。戀愛初期,這無疑會給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時間一長,一方面會疲于表現(xiàn),優(yōu)點開始淡化,缺點開始顯露,戀情往往也會在此時出現(xiàn)裂痕。表現(xiàn)和掩蓋的心理都可以理解,重要的是隨著感情的發(fā)展,交往的深入,應該學會坦誠面對對方,并懂得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當裂痕出現(xiàn),勇敢地面對并予以彌合。
(六)猜疑和嫉妒心理
愛情有其特有的獨占性,很多戀人看見對方與異性在一起,便會產生猜疑和嫉妒的心理,懷疑該異性是“第三者”,對愛情患得患失。大學生經歷較少,不能淡然地看待戀人與異性的相處,或因過分在意而產生猜疑和嫉妒心理。這種心理會驅使其變得多疑、尖刻,自覺不自覺地侵犯戀人的權利和自由,以致傷害了戀人,導致彼此間的隔閡,最終埋葬了愛情。
二、大學生戀愛中的心理困境
(一)自我評價失當
有些大學生渴望愛情,本身的條件也的確不錯,卻遲遲無法收獲愛情,仔細分析,與他們自我評價失當不無關系。大體上,自我評價不當?shù)膶W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太過自卑型,不敢接觸異性。有些大學生因為外表、身高、家庭、過往經歷等原因,內心非常自卑,形成消極的心理定勢,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談戀愛。他們把自己的缺點記得很清楚,甚至擴大化,好像自己一無是處,而別人則是那么完美、那么優(yōu)秀。尤其是面對自己喜歡的異性時,他們更是覺得自己過于平凡、毫無優(yōu)點,產生膽怯心理,不敢向自己喜歡的異性表露心聲,怕遭到拒絕或嘲笑。即使被異性追求,他們也會極力回避,因為他們會覺得對方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不再喜歡自己。一句話,自卑讓他們不敢面對愛情,讓愛情一次次地從他們身邊溜走。第二類為自視過高型,總找不到理想的朋友。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之間,如果自視過高,都會影響別人對他(她)的認知,從而影響正常的交往。在這個問題上,在兩性間表現(xiàn)更為突出。有些大學生自視過高,孤芳自賞,覺得自己條件優(yōu)越,一般人配不上自己,不屑于與身邊的普通異性交往。雖然他們也很希望收獲愛情,可他那高昂的頭和傲慢的表情卻無形中將別人拒之千里,當然也就無法得到愛情了。這類同學在苦惱的時候卻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其實源自自己,是因為他們沒有客觀的看待自己和別人——太過自負從而抬高了自己,也貶低了別人,這樣的心理無法獲得理想愛情。
(二)戀愛動機偏差
有些大學生雖然收獲了愛情,但是戀愛的過程卻并不甜蜜,戀愛以后內心反而會更加空虛,這與他們戀愛動機的偏差有很大關系。一是為戀愛而戀愛。前面說到大學生戀愛有從眾心理,那些看到別人戀愛自己也匆忙戀愛的大學生往往無法得到兩情相悅的愛情,因為他們選擇的戀愛對象只是讓自己擺脫孤獨、避免空虛的棋子,這樣的戀愛在初期也許會有新奇感、興奮感,久而久之便會索然無味。也有的大學生覺得年齡在逐漸變大,如不趕緊找一個,將來參加工作后忙于工作,歲數(shù)漸大,再找就難了,就算找也只能找別人挑剩下的了。還有的大學生只是想尋求刺激,像猴子撿玉米,見一個愛一個,沉浸于和不同的異性周旋中,視戀愛為一場青春的游戲。這些愛情最終只會導致對愛情的失望,收獲更深的空虛感,甚至罪惡感。二是視戀愛為交易,把感情看作一種交換。極少數(shù)大學生特別是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大學生,把對方家庭的社會地位或家庭條件的好壞視為選擇戀愛對象的唯一條件,渴望從感情中獲得額外的收益。在他們眼里,愛情乃至婚姻就像一種交易,是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和經濟境況的一次難得的機會,是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種工具。但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得到地位和金錢又想享受令人陶醉的愛情,出發(fā)點的根本錯誤導致這樣的感情不會甜美,只會被利益糾纏的疲乏不堪,互傷而散。
(三)戀愛中的認知障礙
一是重視愛情,忽視其他情感。很多大學生戀愛以后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沉浸于兩個人的世界中,忽視和以前朋友的交流,不參加集體活動,好像自己只屬于對方,這個世界對他來說無所謂。長此以往,會失去朋友,與群體漸行漸遠,當戀人間出現(xiàn)感情問題時,連個傾聽、商量的朋友都沒有。人的情感應該由很多種情感組成,為了愛情厚此薄彼,最終也無法收獲完整的生活。
二是重視享受,忽視學業(yè)追求。很多大學生戀愛后把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兩人世界的甜蜜使他們淡忘了對知識的追求和理想的渴望。他們的戀愛內容就是經常在一起吃飯、跳舞、看電影、上網等。重感官輕思想、重物質輕精神,最終荒廢了青春,失去了理想,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未能在學業(yè)上齊頭并進,未能為將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愛情最終應該也只能被無力扛起的現(xiàn)實耗盡。
三是重視感覺,忽視理性思考。統(tǒng)計資料表明,談戀愛的大學生中發(fā)生兩性關系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熱戀中的情侶感情熾熱,常有眉目傳情和傾心交談乃至接吻、擁抱等親密舉動,以致突破理智偷嘗禁果。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在如此年輕的階段,應該更多注重精神的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如果突破底線,輕情感重肉體,就偏離了愛情的方向。
四是重視過程,忽視戀愛結果。大學生談戀愛往往更看重過程,而較少考慮愛情的結果。雖然客觀上講,由于大學生都還在校,他們的工作、經濟收入以及畢業(yè)后的去向等問題均存在著未知性和不確定性,他們不可能過多地考慮將來的問題,但這些并不能成為他們只看重過程而不愿考慮結果的理由,因為真正的愛情還包含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厘清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及戀愛中的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也為教育者解決解決大學生戀愛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路徑。
參考文獻:
〔1〕熊呂茂,肖瑛,祁淑靜.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及現(xiàn)象透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04).
〔2〕莊丹婭,甘傳鶴.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02).
〔3〕巴方.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與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2004,(04).
〔4〕歐陽江寧.大學生戀愛心理誤區(qū)及其引導[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3).
〔5〕朱永平,王亞南.當前大學生戀愛觀念與戀愛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04).
〔6〕梁淑坤.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困境與輔導[J].北京高等教育,2001,(10).
〔7〕張丹,鄧建勇.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分析[J].心理世界,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