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生
【摘 要】“語”,由“言”和“吾”字組成,就是吾口言吾心;由此推及“文”,就是吾手寫吾心。語文的學習靠的是自我模仿、自我思考、自我積淀、自我整合、自我感悟、自我應用、自我提升、自我享受。語文就是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習語文有其特定方法,亦即語文學路。所謂“學路”,就是學習文本、解讀文本、剖析文本的路徑。學習語文,首先要體驗文字之美,其次要領會其中的情感,最后達到對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學語文,歸結(jié)為兩個字——“靈活”,即活學活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語文學路;教學方法
“語文學路”用八個字來概括,這就是“美妙情韻,金聲玉振”。本著“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的理念,引領學生掌握學路。所謂“學路”,就是學習文本、解讀文本、剖析文本的路徑。語文學路分為三條路徑。
一、美妙之路,美文妙語:強調(diào)理解,講求感悟;注重積累,涵養(yǎng)心身
不管從什么角度來說,語文課都應該是美的,這種美是帶著綜合色彩的,就像飲食中的五谷雜糧什么營養(yǎng)成分都有。比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悟巧妙獨特的結(jié)構(gòu)美;感受樸實自然的實踐美,還有文字之美、文句之美、文辭之美、文段之美、文體之美、文風之美、文韻之美、文化之美等等。
那么,怎樣才能學到語文的美妙之處呢?
“學路”的實踐模式為一分為二結(jié)合式,凸顯學語文之美妙,即研究“一分為二之美”和“結(jié)合之妙”。對于任何一篇文章,不分課內(nèi)外,都應進行一分為二結(jié)合式解讀,以保障學路的清晰暢通。實踐的學路分為兩步:
1. 讀懂文本,整體感知,把握核心問題,明晰起承轉(zhuǎn)合
一是把握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最根本、最直接的問題。二是明晰起承轉(zhuǎn)合,即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脈絡。
2. 讀透文本,理解賞析,解決相關問題,學會思前想后
一是解決相關問題,就是圍繞核心問題,從結(jié)構(gòu)、內(nèi)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賞析理解文章,要做到“言必有據(jù)”。二是學會思前想后,就是“眼不離書”、“手不離筆”,問題都要在文本中找根據(jù)。上下聯(lián)系,思前想后。特別強調(diào)及時圈劃批注。
學問,學問,邊學邊問,要學就問,因問而學。語文學習要想有美妙的享受,就要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因問題而生發(fā)興趣,因興趣而深入探究,進而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情韻之路,情感韻味:強調(diào)情感,講求味道;注重熏陶,潤澤靈魂
詩歌、散文、小說等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fā)、情景再現(xiàn)、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使之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理解文章、豐富情感。
語文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多元交流的生命歷程。
語文學路應著眼于情感激發(fā)、語言韻味品析,使學生具有儒雅的人文素養(yǎng)、清麗的心理特質(zhì)、誠信友愛的道德情懷以及全面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思想。人文情韻是人文情懷與文化智慧的渾然相融?!扒椤敝蛔?,所以維系世界;“韻”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傊?,語文是富有情韻的,貴在品味,品味文體和語體以及語言文學的情韻美。語文韻味是高品位與多品味的統(tǒng)一,高品位要反映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即共性規(guī)律;同時又主張語文教學的多品位或多元品味,主張“百花齊放”。
讀書面要廣,對“缺鈣”、“貧血”的“語言能力貧乏癥”,應對方法是“不偏食”,各種書籍都要有所涉獵。如此,辭藻就會越來越豐富,語言越來越簡潔,寫作能力越來越強。但其前提是把握學路,變“閱讀”為“悅讀”,愉悅地讀,快樂地讀。
情感的核心是思維。評議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思維教學。要注重形象思維(藝術思維)和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相結(jié)合的培養(yǎng),要注重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金聲玉振之路:強調(diào)應用,講求提升;注重靈動,學以致用
金聲玉振,是指金子玉器發(fā)出的聲音。孟子用此來贊譽孔子思想的精深、玄妙和巨大的影響力。我國山東曲阜孔廟的第一道牌坊上,就題寫著這四個大字。
金聲玉振,側(cè)重語言文字的實用性,語言文字的運用性。
從形式上講,中國的語文學是民族的,也是屬于全人類的。因此,要讓語文金聲玉振,首先要走出一條語文學路。
從內(nèi)涵上講,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服務于中學語文課堂,因為中學語文教學對廣大中學生終身學語文、用語文有著深遠的影響。
從宏觀上說,作為語文教師要將中國變成有聲的中國,須先將語文變成有聲的語文。金聲玉振是語文教育思想,更是語文教育行為。
從微觀上說,學語文、教語文,要自發(fā)聲音、自放眼光、自樹脊梁、自我覺悟。
總之,要用自己的心發(fā)表自己或書寫自己的真心話,用語文的聲音將學生的心靈喚醒。
然而,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弊端是讀寫的量不夠,讀寫的結(jié)合不夠。只有把握了學路,才能解決這兩個弊端。
首先,大量讀寫。要增加閱讀的量,課堂上訓練學生多閱讀勢在必行。
其次,關于讀寫結(jié)合的問題。讀配合寫,讀促進寫;寫結(jié)合讀,寫運用讀。比如讀后進行批注、寫讀后感、寫讀后隨筆、模仿寫法寫作文、模仿片段寫片段、進行續(xù)寫、改寫等。
學語文歸結(jié)為兩個字——“靈活”,即活學活用。而“學路”探索的是閱讀文本“千文千面”中“千文一面”的規(guī)律,把握住這一規(guī)律,可以使“教材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成為現(xiàn)實。學生把握了學路,也就會學了,如此,學習語文的興趣、效率自然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