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地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薄耙慕雷?,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這告訴我們要有局部思維,要善于錙銖必較,深入挖掘。不過,在課后練習二中,又提到了馬南邨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引用了三個例子,分別是陶淵明的名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諸葛亮的例子,據記載,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還有宋代陸象山的名言:“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瘪R南邨的這篇文章實際是在強調整體思維,告訴我們要有全局觀。
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其實是可以統(tǒng)一在一起的。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首先應該是觀其大略,然后對于重要的知識點,還需要我們咬文嚼字。只有將這兩種方法統(tǒng)一起來,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
我們的語文教學,同時也在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對于一篇文章,首先無一例外的,都應該是先讓學生通讀文本,對文本有個整體上的印象。然后還要咬文嚼字,深入探究,研讀內容、寫法及思想等。最后還要再回到全文,對文章的進行整體上的把握。還可以在最后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等。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文章進行初讀,感知文本的時候,不應該是散漫的。為了提高閱讀能力,也為了與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的銜接起來,我們應該提一到兩個難度適中的問題。這個問題最好能與標題聯系在一起,關涉文章最主要的內容,但又不要太難。難度較大的問題,應該放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下面就以《陳情表》的教學來簡單的談一談。
學生在拿到任何一篇文章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標題。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標題,由標題引出若干個問題,再帶著這些問題來閱讀文本。
陳,陳述。情,情況或情感。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學生在初中時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對于這種文體應該不陌生。接下來,主要關注“陳情”一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李密向皇帝陳述了什么樣的情況呢?李密有為何要向皇帝陳情呢?即陳情的目的何在。
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再來通讀文章,感知文本。
第一個問題關系文章的基本內容,初讀之后,學生不難回答。而且李密陳述的情況主要在課文的第一段,這就很自然地與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銜接在了一起。
探討文本,對于重要的地方,就要咬文嚼字。如第一段中的“見背”,“舅奪母志”,“鮮”等,都值得深究。
研讀內容,還要研讀文章的寫法。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希望皇帝答應他先盡孝再盡忠的想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密的陳情是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他在無奈之中,舉起了“孝”這面大旗。言下之意,自己今天在家盡孝,也是在實踐著皇帝的治國理念。
李密在舉起孝道大旗的同時,又向皇帝陳述了自己之前的為官經歷,“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彼暗慕洑v皇帝應該比較清楚,這里為何又要再加以強調呢?關節(jié)是“不矜名節(jié)”四字。講到這里,就需要將當時的政治背景向學生作個介紹。
內容研讀結束之后,最后是總結全文。
以上就是我們教授文本的一般思路,即整體—局部—整體。
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時,也有這樣的思維順序。如文學類文本閱讀。我們拿到題目之后,可以先瀏覽一下標題,自己在心中設想一兩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入對文本的閱讀。也可以先瀏覽文章后面的練習題,然后再快速通讀文章。初讀文章,速度要快一些,不能太慢,務求對文章有個整體的印象。接下來,針對試卷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再深入文本,仔細閱讀,咬文嚼字。對于某一部分內容,可能要進行反復的閱讀。這是第二步。一般的練習題都會涉及到思想情感或寫作目的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又需要整體思維,往往又要反復的通讀全文,找出關鍵的語句。
高考寫作能力的訓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也是思維上的訓練。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會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文科生的作文得分不一定比理科生高,尤其是高考作文。其實原因不難理解,高考作文不僅考查一個考生的寫作水平,這個寫作水平主要包括內容是否充實,感情是否真摯,文體是否符合,結構是否完整,語言是否優(yōu)美等。還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為現在的考題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考生對材料能否準確的理解,往往成了作文成敗的關鍵。
對于材料作文,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審讀材料。這與我們閱讀一篇文章的方法是一樣,因為作文題所給的材料本身就是一篇簡短而又意蘊豐富的短文罷了。先縱覽全文,整體把握,再細究材料中的關鍵詞,咬文嚼字,最后還要從整體上來判斷,自己的咬文嚼字是否符合材料的意思。
如果沒有整體思維,我們的咬文嚼字就極有可能變成斷章取義。同樣,審讀材料,如果沒有火眼金睛,沒有局部思維,就極有可能被材料欺騙,或者立意只是蜻蜓點水,更本沒有深入材料的內涵。
由此,我們發(fā)現,其實我們的語文教學與思維訓練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無論是教授學生讀書的方法,還是我們的文本教學,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實質上都是在進行著思維品質的訓練,這個訓練最基本的模式就是整體—局部—整體。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水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