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秋美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546300)
腹脹是接受胸部手術的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研究表明,導致胸部手術后的患者發(fā)生腹脹的原因主要有手術刺激因素、心理因素、飲食不合理因素和缺乏鍛煉因素等[1]。此類患者在發(fā)生腹脹后可出現(xiàn)肛門排氣停止、排便停止、腹部膨隆、腹痛等癥狀。另外,還有學者指出,胸部手術后的患者一旦發(fā)生腹脹,就會導致其下腔靜脈受壓,影響其下肢血液的回流,從而易導致其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2-3]。中醫(yī)認為,導致胸部手術后的患者發(fā)生腹脹的原因主要是其氣機失調、經(jīng)絡瘀阻。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胸部手術后的患者進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對其腹脹發(fā)生率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進行胸部手術的84例患者。這84例患者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存在意識障礙及對護理工作不配合的患者。將這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占71.43%),女性患者12例(占28.57%);其年齡為30~74歲,平均年齡為(53.2±8.1)歲;其中,有進行縱隔手術的患者9例(占21.43%),進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14例(占33.33%),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的患者19例(占45.24%)。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占76.19%),女性患者10例(占23.81%);其年齡為31~73歲,平均年齡為(52.9±7.8)歲;其中,有進行縱隔手術的患者8例(占19.05%),進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13例(占30.95%),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的患者21例(占5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方法是:1)對其病情和生命體征進行觀察。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定期為其測量血壓、脈搏和體溫,同時注意觀察其切口的腫脹程度及滲血、滲液等情況。2)進行排痰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地咳痰。在患者咳痰時,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其取半臥位或坐位,用雙手輕輕壓住其傷口,囑其盡量深呼吸,然后用力地咳嗽2~3聲,將痰液咳出。對于自主排痰困難的患者,應用吸痰器為其吸痰。3)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術后,將患者的床頭抬高20°~30°,以利于其胸腔引流,促進其胸腔內的炎癥盡快被吸收,從而減輕其疼痛的癥狀。采用呼吸節(jié)律法、按摩法等幫助其緩解疼痛。對于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的患者,應遵醫(yī)囑對其進行鎮(zhèn)痛治療。4)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囑其遵醫(yī)囑用藥。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規(guī)律飲食,并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中醫(yī)情志護理?!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姓f:“喜傷心,憂傷肺,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逼咔檫^勝會導致陰陽偏盛、氣血不和,從而阻塞經(jīng)絡,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囑其少思少慮,保持清凈、平和的心態(tài)。采用言語開導法、暗示法等勸慰患者,或采用移情法轉移其注意力,從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2)中醫(yī)飲食護理。中醫(yī)認為,“治病當論藥功,養(yǎng)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jù)食物的四性、五味等為患者制定不同的飲食方案。囑患者多食用萊菔粥(將30 g的萊菔子與適量的粳米同煮,具有消積除脹之功效)、陳皮大棗飲(陳皮1塊,紅棗3枚,將紅棗去核與陳皮同煮,具有健脾理氣之功效)、桂圓花生湯(將250 g的花生、5枚大棗、12 g的桂圓肉同煮,具有補脾養(yǎng)血之功效)等。囑患者忌食辛辣、寒涼及易引起脹氣的食物。3)中醫(yī)熱敷護理。將250 g的菜菔子裝入自制的小布袋中放入微波爐中加熱2~3 min。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待布袋的溫度適宜后將其放在患者的腹部進行熱敷。每次熱敷的時間為20~30 min,1次/d。4)中醫(yī)按摩護理。在患者進餐后1 h,指導其取平臥位。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右側,將右手的四指并攏,放在患者的腹部,對其腹部進行環(huán)形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為5~10 min,1次/d。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用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對護理越滿意。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為7.14%(3/42),對照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為28.57%(12/42),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574,P<0.05)。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和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的比較(±s )
組別 生活質量的評分(分)術后住院的時間(d)對照組(n=42)79.3±0.5 76.5±0.5 38.6±3.5 18.6±2.1觀察組(n=42)92.3±6.7 93.1±5.6 24.3±4.3 12.6±3.3 t值 12.347 19.135 16.715 9.941 P值 <0.05 <0.05 <0.05 <0.05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分)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h)
對患者進行胸部手術可對其造成較大的損傷,易導致其術后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有學者指出,胸部手術后的患者由于存在胃腸功能失調的情況,因而其發(fā)生腹脹的幾率較高[4]。臨床研究表明,對胸部手術后的患者進行中醫(yī)特色護理,能降低其腹脹的發(fā)生率,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中醫(yī)情志護理,能有效地緩解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使其以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5]。通過對患者進行中醫(yī)飲食護理,能及時為其補充營養(yǎng),促進其胃腸功能的恢復。通過對患者進行中醫(yī)熱敷護理和按摩護理,能有效地疏通其經(jīng)絡,改善其胃腸氣機紊亂的狀態(tài),促進其肛門排氣[6]。
綜上所述,對胸部手術后的患者進行中醫(yī)特色護理,能顯著降低其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縮短其術后恢復的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對護理的滿意度。
[1]李悟,王小平,王忠華,等.胸部手術后殘腔綜合處理38例[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6,44(1):103-104.
[2]項曉萍,李曉璐,童琴.圍術期感染護理路徑在預防胸部手術后肺部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31):3968-3970.
[3]周贇,陳利群,周敏.婦科腹部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7):34-37.
[4]王海芹,劉天易.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對慢性結腸炎病人生活質量和不良心理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226-227.
[5]熊麗媛.胸部手術后氣管切開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z1):359-360.
[6]張德娟,趙昭,王美君.早期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腹脹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