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前不久,我有幸到成都聽課,學習。學習的內容是:文本解讀與課堂呈現(xiàn)。聽課兩天,上課的都是全國名師或特級教師,所以,我聽了之后,感受很深,收獲也很大。
所謂“文本解讀”,就是對一篇課文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建立在作者、編者意圖上的理解,也就是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偏離主題,也就是不能讓學生的思維跑偏了,答案也跟著跑偏,對課文的理解不能是,“好像是這樣”“大概是這樣”,或離題萬里。同時,理解還包括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并把這些過程寫出來,就是你的理解,說簡單點就是教師的備課。而“課堂呈現(xiàn)”就是上課,把你備好的內容通過上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就是課堂呈現(xiàn)。你對文本理解得好,你所呈現(xiàn)的課堂就好,所以,兩者之間是因果關系。因此,要能把握文本,就必須下大功夫鉆研教材、教參、教案;導語的組織,教學過程的安排,重難點怎樣突出,每一個問題精確的答案,都要了然于心,你才能向學生展現(xiàn)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
聽課兩天,老師上的課,正體現(xiàn)了這些名師對文本的把握做到了極致,因為,聽他們的課,讓我學到了許多許多。現(xiàn)給大家介紹兩種印象深刻的教學。
(一)五年級《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上課時,老師通過大屏幕播放《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畫像,并配著《紅樓夢》的主題曲,等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問:你看到的人物與課文有什么關系?畫面上的人物有何相似點?知道紅樓夢的請舉手?說出課文中的人物關系。(老師簡介人物關系)老師又說,今天時間有限,就只研究鳳辣子。從老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讓我感受到老師在備課時就下了許多功夫:包括了解《紅樓夢》內容,課件的制作、過渡語言的組織等等。這樣的開場白,讓學生有興趣走進課文,教師在做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不但自己了解文本,學生也初步了解文本。(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人物關系,為進一步走進課文做好了準備。)
接觸課文時,老師則通過大量時間讓學生讀,反復讀,從讀中感悟文章的本意。如,讀課文后,老師問:王熙鳳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就答:尊老愛幼,你看對林黛玉說:妹妹幾歲了?可也上學?想吃什么就只管說;對賈母稱老祖宗等。(當聽課到這里時,我的心也揪了起來,學生的回答顯然背離了文章本意,但從字面來看學生這樣理解,也表明他們動了腦筋),老師并沒有否認學生的答案,而是讓學生把自己的答案板書于黑板上,老師隨口又提一句:你認為作者給王熙鳳取名為鳳辣子的用意是什么?討論后交流,學生這時就回答:在賈母面前掙表現(xiàn),希望賈母把位子讓給她,炫耀自己等等……老師再讓學生讀課文,勾畫王熙鳳炫耀自己的部分:王說話高聲,刻意穿著打扮,別人不能遲到,她卻能遲到……學生再讀課文,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中找討好賈母的地方,找到后再反復讀,從讀中讓學生的思路來了個大轉彎:王熙鳳是一個虛偽、見風使舵、有心計、狡猾的人。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并未多講,就是通過學生多讀,再加上少量精辟的提問,就完成了這課。這堂課氣氛活躍,學生活躍,掌握知識也好,老師能上得如此輕松,又如此精辟,正是體現(xiàn)了備課方面下足了功夫啊!
接下來,我又聽了四年級的《鄉(xiāng)下人家》,五年級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老師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讀,從讀中抓詞語句子來談自己的體會。至于字詞的處理,并不單獨認識,而是板書于黑板讓學生讀即可,詞語的理解就通過句子來理解。這樣的安排非常合理,的確,對中高年級學生來說,字詞的認識,也不再是重點,重點是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思想的把握。寫到這里,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案、教參真是編得太好了,因為教參上也教給了我們類似的方法,而且也附有答案,如果你認真鉆研教案,你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就達到了,課堂呈現(xiàn)也當然就更好了。
課堂教學
(二)口語交際習作課
我聽了一節(jié)口語交際與習作課,四年級的編寫童話故事,老師出示了一幅圖:一張餐桌上有一個盤子,盤子里有三片云朵做的面包,旁邊還有一把叉子。就這幅圖,老師并不講圖的內容,而是先要學生回憶《巨人的花園》,叫學生來講主要內容,并出示其中的段落,由此給學生歸納什么叫童話,接著才讓學生看圖,并提問,你一定有許多奇怪的問題要問,學生就展開討論:云朵怎么會到盤子里?吃了云的面包會變成什么人?……接下來便讓學生自己解答,編故事,學生講后,老師便又出示《巨人的花園》作范文,講解作文的詳略處理,并一再強調,讓故事最有魅力的地方,一定要充滿幻想,要求過后,便讓學生動手編寫故事,二十分鐘后,再一次抽學生,把自己編的故事讀給大家聽,這時,一個個新奇但不雷同的故事便展現(xiàn)出來……所以作文課老師不能表現(xiàn)太多,把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來當主角。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我還有個小收獲: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口語交際時,語言表達流暢、連貫、生動形象,好詞佳句如泉般涌出來,課下,我找到上課的老師,讓她告訴我學生如何寫作的技巧。仔細聆聽后,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要有摘抄本,把課本上、課外書中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詞句摘抄下來,逐步形成一本豐富的作文素材,下課時,讓學生用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對話和交流,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學生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演講比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二,多讀課外書,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便是這個道理。經常讓學生到圖書室看書,看有益的電影、電視劇,特別是經典名著,要讓學生仔細,反復看,并寫出讀書筆記。三,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感受生活,在大自然中找到寫作的靈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為學生們寫出優(yōu)質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時間匆匆,一晃兩天過去,我還沉浸在精彩的課堂中,并仔細回味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精彩之處,甚至學生精彩的問答,出色的表現(xiàn)都令我回味,令我揣摩。我還有以下幾點感受:一,教師給學生上課,一定要說普通話,且盡量要求吐字清楚準確,因為對于課文,多朗讀,而且要有感情地讀,才能讀出其中的韻味,而這些只有通過普通話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二,教師上課一定要親切和藹,語言一定要有禮貌,可用上“咱們”“孩子們“之類的字眼。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多多學習別人的先進方法與教學理念,并充分利用教材教參,認真?zhèn)湔n,把握文本意圖,把最精彩的課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熏陶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