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送檢的真菌培養(yǎng)標本300例進行研究,對菌株進行分離、培養(yǎng)、檢定以及藥敏試驗等,檢出真菌的標本類型,真菌類型,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況,抗真菌的藥物對真菌微生物的耐藥率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jié)果 300例患者中,年齡55歲以上患者標本所占比例較大;真菌感染在重癥醫(yī)學科及血液科檢出所占比例較大,在腦病科和其他科室所占檢出比例較小;檢出菌株類型中,白色假絲酵母菌與光滑假絲酵母菌所占比例較高,新型隱球酵母菌所占比例較小,因此真菌感染在年齡、標本類型、科室分檢出的菌株類型及比例各不相同,藥敏結(jié)果也不同。結(jié)論 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各有所不同。
[關鍵詞]臨床患者;深部真菌;菌群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c)-01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the fungal infection in clinical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300 fungal culture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5,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cultured,tested and tested for susceptibility to fungi.Fungi type,the distribution of fungi in various departments,anti-fungal drug resistance to fungi and other microbial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s.Results Among the 300 patients,th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over 55 years old was larger.The proportions of the fungi infection in the severe medicine and hematology were relatively large,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fungi infection in the encephalopathy and other departments were smaller.The propor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and Candida glabrata were high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was smaller.Therefore,fungal infection in the age,specimen type,sub-types of strains detected in different typ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results are different.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fungus in deep fungal infection are different.
[Key words]Clinical patients;Deep fungal;Flora distribution;Resistance
深部真菌病是指由于黏膜、皮下組織、內(nèi)部臟器等受到真菌微生物的侵襲,而引起的真菌感染類疾病[1]。由于長期、大量應用廣譜高效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藥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IDS、糖尿病、天皰瘡、尿毒癥、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疾病發(fā)病率的上升,導尿管、氣管插管、化療、放療等方式的增加,以及老年患者免疫力低等因素,都使得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增加,對健康的危險也越發(fā)加重[2]。在臨床中對真菌感染的相關檢查也越來越普遍,為探討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更好地進行藥物耐藥性剖析,本研究選取于我院進行住院患者的真菌培養(yǎng)標本,對菌株進行分離、培養(yǎng)、檢定以及藥敏試驗等,檢出真菌的標本類型、真菌菌株類型、真菌感染在各科室的分布情況以及抗真菌的藥物對真菌微生物的耐藥率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整理,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進行住院患者300例的真菌培養(yǎng)標本,其中男159例,女141例;年齡24~89歲,平均(58.05±18.72)歲。標本有痰液、尿液、糞便、血液、腦脊液、腹腔引流液、胸腔引流液等不同的類型。標本來源科室有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血液科、泌尿外科、腫瘤科、老年保健科、消化內(nèi)科、兒科、腎內(nèi)科等。
1.2試劑與設備
①培養(yǎng)基:采購沙保羅培養(yǎng)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3];②酵母菌鑒定條、全自動真菌鑒定儀[0635-0901N097]、藥敏紙板均從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采購;③質(zhì)控菌株:由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臨床試驗中心采購得敏感菌株白假絲酵母菌;④藥敏:包括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等[4]。
1.3真菌分離與鑒定
對真菌的分離要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嚴格遵守相關步驟和細節(jié)注意點進行[5]。真菌菌株得以分離后到沙保羅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根據(jù)菌株的生長狀態(tài)的不同情況,運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
1.4藥敏試驗
使用從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采購的藥敏紙板,質(zhì)控菌株為由衛(wèi)生部臨床試驗中心采購得敏感菌株白假絲酵母菌,對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等六種臨床應用的抗真菌感染藥物,嚴格準照實驗的操作流程進行,并對結(jié)果進行科學嚴謹?shù)呐袛郲6]。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真菌感染與年齡分布
選取的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真菌培養(yǎng)標本的300例患者,年齡>55歲213例,占總比例的71%;年齡30~55歲69例,占總比例的23%;年齡<30歲18例,占總比例的6%。年齡>55歲比例分別與<30歲及30~55歲比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標本的不同類型及所占比例
送檢標本類型不同,檢出真菌所占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痰液檢出比率最高(P<0.05)(表1)。
2.3真菌感染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況
真菌培養(yǎng)標本主要來源科室于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血液科、泌尿外科、腫瘤科、老年保健科、風濕免疫科、消化內(nèi)科、腦病科、兒科、腎內(nèi)科等不同科室,真菌檢出陽性情況也有所不同,其中重癥醫(yī)學科及血液科檢出較高(P<0.05)(表2)。
2.4檢出的真菌菌株類型及所占比例
在送檢的300例來自不同科室,不同類型標本,對真菌菌株進行分類鑒定,檢測出曲霉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白色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新型隱球酵母菌等不同菌株類型,所占比例情況也不相同,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及光滑假絲酵母菌檢出率最高(P<0.05)(表3)。
2.5藥敏結(jié)果及菌株耐藥情況
對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氟康唑、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等六種臨床應用的抗真菌感染藥物,進行藥敏試驗。光滑假絲酵母菌對兩性霉素B敏感,耐藥率為0,高度敏感;其次5-氟胞嘧啶耐藥率在5%,較敏感,其余耐藥率均在20%以上;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對6中抗真菌藥物耐藥率為0,均高度敏感;白色假絲酵母菌對兩性霉素B敏感,耐藥率為0,高度敏感;對5-氟胞嘧啶耐藥率為1.9,較敏感,其余藥物耐藥率均>10%;熱帶假絲酵母菌對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耐藥率為0,高度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克柔假絲酵母菌對大部分抗真菌藥耐藥率為0,高度敏感,除對氟康唑耐藥耐藥;新型隱球酵母菌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藥,其余均耐藥率為0,高度敏感。
3討論
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漸趨上升,真菌微生物感染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感染因素之一[7],主要易感因素有以下方面。①特殊患者群:老年患者以及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AIDS[8-10]、糖尿病、天皰瘡、尿毒癥、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11];②藥物因素:因為病情的需要長期、大量的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以及高效廣譜多聯(lián)抗生素[12];③治療方式:在腫瘤疾病中應用的化療、放療,器官移植以及導尿管、器官插管等導管介入治療等[13]。臨床治療中應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的不同,對真菌感染的治療方案需全面科學選擇,同時要做好對真菌感染的預防工作[14]。
本文通過探究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300例患者中,年齡55歲以上患者所占比例較高;真菌感染在重癥醫(yī)學科所占比例較大;檢出菌株類型中,白色假絲酵母菌所占比例較高。與蘇向宏[15]的分析結(jié)果基本一致,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綜上所述,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各不相同,應加大研究力度,研究更多引起人體患病的真菌因素。
[參考文獻]
[1]曹雪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1):36-38.
[2]馮燕.老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體內(nèi)真菌分布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584-5585.
[3]程露,李紅賓,公麗紅,等.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回顧性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8):49-52.
[4]章登珊,張經(jīng)宇,曹先偉,等.醫(yī)院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調(diào)查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1):86-87.
[5]王萍,李秀杰,尹桃,等.某三甲醫(yī)院住院患者抗深部真菌感染藥使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師,2014,(2):290-292.
[6]扈容英,喻楠,張云霞,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析[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6(2):80-83.
[7]喻楠,王樂,尚元元,等.2004-2008年院內(nèi)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與變遷情況[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 26(2):118-121.
[8]黃紅宇,周帑.深部真菌感染579株藥敏試驗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5):683-684.
[9]朱秀蘭.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26):5455-5456.
[10]程靜,王姣焦.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斷進展[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2):181-185.
[11]莊園,余群.新生兒真菌感染預防和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s2):254-256.
[12]湯可立,石承先.氟康唑預防重癥急性胰腺炎真菌感染32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5):1608-1611.
[13]Ayala-Navarrete LI,Mechanicos AA,Gibson JM,et al.The Pontin series of recombinant alien translocations in bread wheat:single translocations integrating combinations of Bdv2,Lr19 and Sr25 disease-resistance genes from Thinopyrum intermedium and Th.ponticum[J].Theor Appl Genet,2013, 126(10):2467-2475.
[14]Ghazvini H,Hiebert CW,Thomas JB,et al.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MBSA) method used to locate a new stem rust resistance gene (Sr54) in the winter wheat cultivar Norin 40[J].Theor Appl Genet,2013,126(2):443-449.
[15]蘇向宏.臨床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6):259-260.
(收稿日期:2016-12-22 本文編輯: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