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爆F(xiàn)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zhì),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dāng)?shù)膶徝?,生活剝露出最?wù)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后,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p>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01
林少華是我喜歡的翻譯家,《挪威的森林》譯得很精彩。
最近讀他的隨筆集《異鄉(xiāng)人》,其中有個細(xì)節(jié)令我莞爾——
“某日早上,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大弟用叫‘百草枯的除草劑,把院落一角紅磚上的青苔噴得焦黃一片,墻角的牽牛花被藥味兒熏得蔫頭耷腦。問之,他說:‘青苔有什么用,牽?;ㄓ惺裁从茫圆荒艹?,看不好看!悲哀之余,為了讓他領(lǐng)悟青苔和牽牛花的美,為讓他體味‘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境,我特意找書打開有關(guān)圖片,像講課那樣興奮地講了不止一個小時。不料過了一些時日,他來園子鏟草時,還是把籬笆上開得正艷的牽牛花利利索索連根鏟除?!?/p>
林少華一聲長嘆“我還能說什么呢……”
02
想起曾有一位朋友問我:“這是什么茶杯???”我回答后,他嘖嘖地說:“哎呀,干嘛還要特意買呢,用喝水的杯子泡茶不也一樣喝嗎?”
看到茶葉,他也一個勁感嘆:“你買那么多茶葉干嗎?喝來喝去,還不是水?還那么貴!喝完只剩一堆爛葉子,太不劃算了!”我笑笑說:“買一套不算昂貴的茶具,是為了布置一個讓我滿心歡喜的茶席。一泡茶7克,可以沖泡20次,每泡最少20分鐘,一斤茶可以喝70次,也就是說我可以喝460個小時,我買的是460個小時的愉悅心情和自在狀態(tài)?!?/p>
03
現(xiàn)在很多人干一件事,首先會問“這有什么用”,但很少去想“這有什么趣”。
而在歐美,大多數(shù)人的最高追求就是有趣。大家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是:這是一個有趣的人。人活到最后,有趣比有用更有意義。因為有趣,我們生命才豐盛優(yōu)雅,我們才不會成為生活的奴隸。
吳冠中說:“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xiàn)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zhì),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dāng)?shù)膶徝?,生活剝露出最?wù)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后,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
杰克·倫敦說:“人應(yīng)該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比嘶钪囊饬x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美學(xué)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審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04
喜歡清朝生活家李漁的那個故事。李漁想修一座涼亭,許多人贊助,出錢最多的是土豪李富貴。涼亭落成那天,土豪對李漁說:“誰先想好名字,就用誰的?!崩顫O怕土豪出語惡俗,攔了一下說:“且停停?!蓖梁勒f:“還停停什么,我想好了,就叫富貴亭!”李漁說:“我不是先說了嗎,叫且停亭。”接著,李漁吟出了那副著名對聯(lián):名乎利乎道路奔波腸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我們不就如此嗎?為名為利而忙得“腸碌碌”。
“忙”,左面是心,右面是亡。
人太忙,活得太功利,心就死了。
所以,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學(xué)會慢。找個地方發(fā)發(fā)呆,居然抬頭望見了滿天星斗。清晨推開窗,寒意料峭,卻聞到了遠(yuǎn)山木葉的芬芳。立冬那天,深夜側(cè)耳細(xì)聽,竟然聽到了樹葉沙沙的聲音,那不就是冬天到來的腳步嗎?
蘇軾說:“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一慢,我們的生活就會立刻美起來。
05
想活得美,就要懂得制造儀式感。儀式感對于生活的意義在于:它能喚醒我們對內(nèi)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
一對夫妻,結(jié)婚二十年了,依然恩愛如初。因為每逢重要節(jié)日,丈夫都很會制造儀式感。今年,妻子過生日那天,丈夫變出個玩具老鼠,送給屬鼠的妻子。妻子愣在那里,一臉驚訝。丈夫說:你掀開左耳朵看看。妻子:哇,一百塊錢。丈夫說:你再掀開右耳朵看看。妻子:哇,一百塊錢。這份禮,錢不多,但儀式感卻讓妻子熱淚盈眶。
生活,總是充滿壓力和苦痛,
但加入一點儀式感,就會五彩斑斕起來。
06
尼爾,被稱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他寫了一本教大家獲取幸福的書——《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fèi)的》。這本書,連續(xù)140周位居國際暢銷書榜第1名。
“一大坨耳屎從耳朵里掉出來?!?/p>
“遺失好久的東西,在最不經(jīng)意時卻找到了它。”“圣誕節(jié)購物,恰好在超市門口發(fā)現(xiàn)一個停車位?!?/p>
當(dāng)你讀到這些美好片段時,可曾會心一笑?呵呵,反正我是笑了,因為這樣的美好我也曾有過:穿起舊衣,摸摸口袋,發(fā)現(xiàn)50元錢,好開心;去超市,發(fā)現(xiàn)喜歡的零食在搞促銷,感覺妙極;剛到樓下,電梯就來了,好像專程迎接我,心歡喜。
要活得美,就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小確幸。真正的幸福,不一定是去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懂得發(fā)現(xiàn)生命中的小美好,把每天的日子過成詩。
07
一位朋友問我:“我女兒5歲了,是學(xué)鋼琴還是小提琴好?”
“11點下班的你,多抱抱女兒,比較重要。”因為所有藝術(shù)講的都是人的故事。一個孩子如果不記得父親的體溫,她將來看畫、聽音樂都沒有感動。如果沒有人的記憶,藝術(shù)對她而言只是賣弄而已。我們之所以是美盲,就是因為常常忽略了人與人的感覺。木心有首詩叫《知與愛》,便是他人原則的代表。
“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這是‘知。
我曾經(jīng)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經(jīng)活在我身上,
這是‘愛。”
何為美?美就是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感覺。
摘自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