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思維的啟迪,而藝術性的思維已經(jīng)串聯(lián)起了有趣的世界。如何挖掘自己的藝術潛力以及用藝術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世界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一粒藝術的細胞不僅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當然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有復雜,有簡單,本文的觀點不針對社會每一個人,更偏向除物質世界之外有精神追求的一部分人。
關鍵詞:藝術;思維;想象力;影響
一、背景
今天的這個時代,是一個被思想被解構的時代,我們的“崇高”“道德”“信念”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人們所理解的概念。社會中沒有了佳話的流傳,更多的是陰謀論與娛樂消遣浪潮中的流言蜚語。時代的變遷,價值觀的更迭,道德的滑坡,人心的渙散,使我們普遍不相信周圍的人,人們都用用世俗化的眼光來審視著周圍的一切?,F(xiàn)在,很多年輕一代人的夢想被現(xiàn)實的繁雜拖累著,仿佛已經(jīng)失去了對夢想的追求,而每個人的藝術潛力,仿佛又是那已經(jīng)破碎的夢的“支撐者”,在迷茫之中,照亮人繼續(xù)前行的路。面對社會原本的樣子,我們應該給生活環(huán)境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包容它的“年輕”。畢竟我們沒經(jīng)歷過別人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東西,有很多未知的道路等待著我們去踐行。在社會普遍對藝術思維沒有認知的條件下,想要讓好的藝術在社會中流行起來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但我堅信以后的世界必定是有趣的、生動的、有序的,而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地百般寂寥,雜亂無章,世界也不會只是一個只會機械運作的空殼子,人們都樂在其中,發(fā)揮著各自重要的作用。
問題的關鍵是今天的學習者的興趣是怎樣的?是以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去學,學完了之后,又用什么方式去實現(xiàn)價值,用什么樣的結構把知識貫穿起來?是藝術性的思維。當我們的知識與訊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新的思維就出現(xiàn)了,這種思維是多變的 ,跨越的,關聯(lián)的。與藝術思維對立的,就是盲目服從和僵化的答案,歷史長河中,總有不盲目跟從,敢于提出批判的人,他們能夠提出新的觀點,讓人類跨過一座座愚昧的高山,從而更接近真理。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歷史教訓的西方國家,整個社會都在鼓勵思考,每個人都包容不同的想法,思考也包含了多元的文化與包容性。思維受限的情形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中處處可見,老師主導的課堂,家長主導的家庭,權力主導的社會。我們的教育應該學習怎么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自己獨立的想法。但是現(xiàn)狀是我們已經(jīng)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中,那么就要求我們應該重新建立起思考的方式。首先我們要包容、尊重所有的思維,建立思維的的獨立性和批判性,能給自己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能讓自己在快節(jié)奏無規(guī)律的生活中安靜下來,去審視,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世界,去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這種好奇心會驅使我們更深入地揣摩剖析。好奇是思考的開始,不要輕易的打發(fā)它,有一點靈感或者想法的話,要把它深入下去,也許這不經(jīng)意的一剎那,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身邊的藝術性思維
思維在藝術表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思考美,如何思考事物之間的和諧關系等問題都受思維的限制??梢苑赐?,藝術活動同樣可以影響思維的變化,這就是西方先進國家那么推崇藝術和文化的原因。因為一切好的變革和發(fā)展都離不開藝術性的思維做主導,藝術的思維更具觀點性,答案不唯一,這正是藝術特別的地方。這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想象力,更有助于我們理解抽象的畫面與轉化角度看待問題,更能包容多元的文化,更變通,能接受不同的觀點,這也是藝術思維所要培養(yǎng)的能力。發(fā)散的思維,追求變化的習慣,不斷追求新美感,形成一種美感的意識,從而找到一種自己的秩序美感。讓自己的想法不受局限,才有可能在自己堅持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經(jīng)驗與情感的出現(xiàn),不要扼殺、壓抑表達的欲望,慢慢地我們就會用一個發(fā)現(xiàn)的思維去思考,而不是等一個答案,直到掩藏了自己的觀點。
找一種藝術方式自己去感受一下,這比簡單地讀文學,詩歌更能體會到與偉大的思想家站在一起的感覺。繪畫,雕塑,音樂等是最能直接反映藝術性質的藝術種類,這里就拿繪畫來說,繪畫的技巧就像開車,寫字一樣,是一種熟能生巧的過程。我們能在繪畫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欣賞別人的繪畫,有意識的運用視覺的能力去觀察眼前的事物。而了解繪畫最終的目的也不是看結果畫的好不好,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周圍的事物。通過繪畫的練習,人可以重新認識那沒有去發(fā)現(xiàn)的世界。即使是畫一件平凡的物品也可以在自己的畫面上表現(xiàn)得不平凡。這樣的繪畫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標,在繪畫的時候,你將會深入挖掘隱藏在生活背后的那一份情緒。通過這種經(jīng)歷,可以認識自己,通過新奇的思考和大腦潛力的挖掘,無論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都能夠產(chǎn)生有創(chuàng)造力的想法。我們接觸藝術,不是為了當一名藝術家,而是培養(yǎng)我們的一種潛在的表現(xiàn)力,理解力,想象力。能夠在寧靜中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到的美,是人生中除物質之外的重要財富,這讓我們更接近幸福的感覺,滋養(yǎng)我們的內心。
三、藝術潛力與想象力的關系
想象力總結來說就是帶給人驚喜感,這種驚喜源自于生活的經(jīng)驗,從魯迅的從《百草圓到三味書屋》里寫的“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钡让鑼憚游锏膱鼍爸锌梢钥闯鲎髡叩南胂缶S度極其廣闊,能從很小的細節(jié)去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事物,并遨游在自己的童趣世界里悠然自得。又比如我們早晨起來,推開窗看到一縷陽光,微微睜開雙眼望向陽光,空氣中塵埃也也變得可愛,它跳耀在光與影之間,突然間心底也會發(fā)出對生命的祝福與感動。我們通過想象來獲得感知美的能力,建立一個美的庫存,讓我們隨時可以提取出來使用。在安靜的時候能讓我們去體會,不用思維,分析,不用知識的條條框框去束縛它,這就是為什么藝術中,有一部分東西是沒有標準可以去檢測的。這也是它能夠吸引人的地方。教育可以分析講解,可以用考試題檢測,而美的想象檢測不出來,這是一種感觸,是說不清楚的。在某一個畫面,某一段音樂,陶醉其中,都是想象力的發(fā)生促使了我們藝術潛力的挖掘。藝術因想象而獨特,唯一并且變幻莫測;想象因藝術而深刻,多彩并且意味深長。藝術在藝術家的眼里是自我的表達,賦予了他作品無窮的生命力,也是他想象力的無窮表達??梢哉f沒有想象這個過程,藝術的活動是空洞乏味的。生活之所以充滿希望,那是因為還有想象,生活之所以多變,那是因為有藝術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為藝術而駐足,細心品味生活的美好。
作者簡介:周小龍(1992-),男,漢族,四川省南充人,西南民族大學2014級藝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