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文
“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wù),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樣的韜奮精神,曾是我國新聞出版事業(yè)的一面鮮艷旗幟。鄒韜奮之女鄒嘉驪,這位86歲的老人,繼承父親的事業(yè),干了一輩子出版工作,又用半輩子的時間,整理父親遺著,出版《韜奮全集》。在文字中,她一步步走近父親,更深地理解了韜奮精神,也讀懂了他的畢生追求。
出版家
時光倒流至1926年,那是鄒韜奮生命中重要的一年。
這年元旦,31歲的他與沈粹縝完婚;10月,接手主編發(fā)行量為2800份的《生活》周刊。
僅僅過了兩年,原本不起眼的《生活》周刊,發(fā)行量達到了《良友》雜志最高峰時的4萬份;到了1933年,這個數(shù)字達到了驚人的155000份,創(chuàng)下了當時我國雜志發(fā)行的最高紀錄。
鄒韜奮創(chuàng)造的神話,不止這一個。他一生共創(chuàng)辦并直接主持過五刊一報一書店,所有報刊幾乎都是同時期全國雜志銷量冠軍;生活書店在全面抗戰(zhàn)開始之后,年度出版圖書品種一度居全國出版業(yè)第一,鼎盛時期擁有遍布全國的56家分支店。
鄒嘉驪對此的解讀是,大眾立場是作為出版人和媒體人的父親一生堅持的立場;長子鄒家華也在《父親韜奮的愛》一文中寫道:“‘竭誠為讀者服務(wù),是他內(nèi)心最真誠的想法,這句話至今鐫刻在三聯(lián)書店的墻壁上?!?/p>
為大眾,首要的便是為大眾說話,說大眾的話。對于父親的出版主張,鄒嘉驪爛熟于胸:“用最生動、最經(jīng)濟的筆法寫出來,要使兩三千字的短文所包含的精義,抵得過別人兩三萬字作品?!薄耙棺x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處,每篇看完了都覺得時間不是白費的?!?/p>
除了內(nèi)容上的為大眾,鄒韜奮更廣為人知的“為大眾”,是認真回復讀者來信。
開始的時候,鄒韜奮一個人拆信、選登、答復,不以為苦,反樂在其中,有的回信寫到兩三千字長。他自述答復讀者來信時“熱情不遜于寫情書,一點也不肯馬虎”。曾有人統(tǒng)計,10多年里鄒韜奮給讀者的親筆回信有4萬多封,是古今中外的編輯家們罕見做到的。
愛國者
早在“九一八”事變前,鄒韜奮就大聲疾呼,在《生活》周刊上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揭露其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熬乓话恕笔伦兒蟪霭娴闹芸谝黄?,鄒韜奮悲憤地寫道:“本周要聞,是全國一致傷心悲痛的國難,記者忍痛執(zhí)筆記述,蓋不知是血是淚!”
在持續(xù)不斷用筆“發(fā)聲”的同時,鄒韜奮做了三件轟動全國的事。
第一件是支援奮勇抗日的東北軍馬占山部,組織捐款。
“九一八”事變后,駐守黑龍江的馬占山將軍向全國通電宣誓力抗死守。鄒韜奮決定由周刊發(fā)起,組織全國性捐款活動,支援馬占山部抗日。這一義舉,轟動全國,未出一月,就收到捐款12萬余元,雜志社門口擠滿了男女老幼。“往往有賣菜的小販和挑擔的村夫,在柜臺上伸手交著幾只角子或幾塊大洋?!?/p>
第二件是籌辦“生活傷病醫(yī)院”。
在淞滬“一·二八”抗戰(zhàn)中,鄒韜奮看到醫(yī)院缺少床位、人手和醫(yī)藥,很多傷員只能躺在過道里,他決心籌辦傷兵醫(yī)院。
如捐款一樣,民眾是鄒韜奮的靠山。過去50多年之后,曾有一位被醫(yī)院錄用的護士回憶:“那天光報考的就有六七百人……都是年輕人?!?/p>
第三件是援助“一二·九”運動中的北平愛國學生。
1935年12月9日,北平愛國學生和知識分子掀起抗日救國運動。運動發(fā)生后,遠在上海的《大眾生活》周刊成為全國最為及時給予熱烈支持和大力宣傳的雜志。除了在周刊上連續(xù)發(fā)表報道和評論,鄒韜奮還做出了誰都沒想到的決定:每期寄送北平學生聯(lián)合會數(shù)千份刊物,由他們出售,收入留給學聯(lián)。
發(fā)聲與做事,給鄒韜奮帶來的是不斷地被迫流亡。在“七君子”獲釋出獄后的群眾歡迎會上,韜奮當場題詞:“個人沒有勝利,民族解放是真正的勝利?!?/p>
真勇士
鄒韜奮去世時,鄒嘉驪只有14歲。那是1944年7月24日的清晨,鄒韜奮已經(jīng)說不出話了,“爸爸的胸脯急促地上下起伏,似乎想說什么。媽媽就給了爸爸一支筆和一本練習本,爸爸顫抖著寫下三個不成形的字:不要怕?!?/p>
他不怕權(quán)威。當曾經(jīng)聲氣相投的胡適,在國難當頭之際,竟然一再主張溫和冷靜不抵抗時,鄒韜奮連續(xù)發(fā)表決然不同的看法進行批駁。胡適當時已是在思想界、學術(shù)界具有很大影響的人物,鄒韜奮作為一名出版人,與這樣一位大人物直接對立,是需要勇氣和膽識的。
他不怕權(quán)貴。1932年1月,蔣介石心腹胡宗南用小汽車把鄒韜奮接去談抗日問題和《生活》周刊的社會主張問題。此舉背后的恩威并施,明眼人都看得明白。鄒韜奮卻如沒事人一樣,面對胡宗南做激烈的辯論。在答復胡宗南提出的“站隊”要求時,鄒韜奮斬釘截鐵地說:“只擁護抗日的政府。不論從哪一天起,只要政府公開抗日,我們便一定擁護,在政府沒有公開抗日之前,我們便沒有辦法擁護?!币粋€文弱書生竟敢和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激辯四小時,胡宗南始料未及,臨別時,他板著臉說:“請先生好自為之?!?/p>
隨“好自為之”而來的,是《大眾生活》周刊被查封。在《大眾生活》的最后一期上,鄒韜奮發(fā)表聲明:“我絕不消極,絕不拋棄責任,雖千磨萬折歷盡艱辛,還是要盡我的心力,和全國大眾向著抗敵救亡的大目標繼續(xù)邁進?!?/p>
鄒韜奮曾在魯迅公祭大會上發(fā)表簡短演講,他說:“我愿意用一句話來紀念魯迅先生:有人是不戰(zhàn)而屈,魯迅先生是戰(zhàn)而不屈?!边@句話,用來形容他自己,也是何其貼切。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