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蟲害。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砂l(fā)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個部位,使受害部分喪失功能,降低籽粒產(chǎn)量。
關鍵詞:玉米螟 防治 方法
1.玉米螟形態(tài)
1.1卵
扁平橢圓形,數(shù)粒至數(shù)十粒組成卵塊,呈魚鱗狀排列,初為乳白色,漸變?yōu)辄S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為黑褐色(為幼蟲頭部,稱黑頭期)。
1.2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5毫米左右,圓筒形,頭黑褐色,背部顏色有淺褐、深褐、灰黃等多種,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個,腹部1~8節(jié)背面有兩排毛瘤 前后各兩個。均為圓形,前大后小。蛹長 15~18毫米,黃褐色,長紡錘形,尾端有刺毛5~8根。
1.3成蟲
黃褐色,雄蛾體長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體背黃褐色,腹末較瘦尖,觸角絲狀,灰褐色,前翅黃褐色,有兩條褐色波狀橫紋,兩紋之間有兩條黃褐色短紋,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態(tài)與雄蛾相似,色較淺,前翅鮮黃,線紋淺褐色,后翅淡黃褐色,腹部較肥胖。
2. 防治方法
2.1越冬期
處理越冬寄主秸桿,在春季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處理完畢。
2.2抽雄前
掌握玉米心葉初見排孔、幼齡幼蟲群集心葉而未蛀入莖稈之前,采用1.5%的鋅硫磷顆粒劑,或呋喃丹顆粒劑,直接丟放于喇叭口內(nèi)均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3穗期防治
花絲蔫須后,剪掉花絲,用90%的敵百蟲0.5 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漿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敵敵畏乳劑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滴于雌穗頂部,效果亦佳。
3.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蟲的寄生蠅、白僵菌、細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敵有瓢蟲、步行蟲、草蜻蛉等,都對蟲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1釋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性昆蟲天敵。能寄生在多種農(nóng)、林、果、菜害蟲的卵和幼蟲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無毒、無公害、方法簡單、效果好。在玉米螟產(chǎn)卵期釋放赤眼蜂,選擇晴天大面積連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數(shù)根據(jù)螟蛾卵量確定。一般每公頃釋放15萬~30萬頭,分兩次釋放,每公頃放45個點,在點上選擇健壯玉米植株,在其中部一個葉面上,沿主脈撕成兩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莖稈方向輕輕卷成筒狀,葉片不要卷得太緊,將蜂卡用線、釘?shù)柔斃?。應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個別出蜂時釋放,把蜂卡掛到田間1d后即可大量出現(xiàn)。
3.2以菌治蟲
3.2.1于心葉中期(玉米螟卵處于孵化初期至孵化盛期)施用白僵菌或蘇云金桿菌顆粒劑消滅幼蟲。顆粒劑可以自行制作,白僵菌顆粒劑是將每克50-500億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與過篩煤渣5kg拌勻,蘇云金桿菌顆粒劑是將蘇云金桿菌乳劑15mL同砂粒3.5kg拌勻制成,每株用2g施入玉米心葉內(nèi)。此外每畝用白僵菌粉250g與陶土750g混合噴粉,也可達到較好的防效。②早春使用白僵菌封垛,即在越冬幼蟲化蛹前用白僵菌對寄主秸稈根茬進行噴粉封垛,用量為每平方米100g。
3.2.2以蟲治蟲
即利用自然或釋放的赤眼蜂消滅玉米螟。為了提高田間自然赤眼蜂的寄生率,可采用增加間作物的方法。例如在玉米田內(nèi)間作綠豆,可增加赤眼蜂的數(shù)量。此外,利用人工釋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即在越冬代幼蟲孵化率達到20%-30%后的第11天放第1次蜂,以后每4-5d(天)放1次,連續(xù)放3次。放蜂量為每畝15000-30000頭。
4.農(nóng)業(yè)防治
4.1處理秸稈,消滅越冬蟲源。收獲后將有蟲的玉米秸稈用作燃料或鍘碎漚肥。用作工業(yè)原料的秸稈、穗軸當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
4.2選用非玉米螟寄主進行間作。在一些地方習慣使用玉米與辣椒間作,以減輕病毒病的發(fā)生,但有時躲過了病毒病,卻加重了玉米螟對辣椒的為害,應注意避免。
4.3設置誘集田。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產(chǎn)卵的特點,春播時在正常播期前1個月種植小面積早播玉米作誘集帶,誘集成蟲產(chǎn)卵,使用高效農(nóng)藥一舉殲滅。
4.4結合田間管理清除蟲源。如利用間苗、定苗及果菜類的整枝打杈清除有蟲卵或幼蟲的植株,集中銷毀。
4. 化學防治
目前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在玉米心葉末期施用含有化學農(nóng)藥的顆粒劑。顆粒劑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顆粒劑,每株施用0.16g;3%辛硫磷顆粒劑,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g;1.5%辛硫磷顆粒劑,每株施用1g;5%殺蟲雙顆粒劑,每畝用200g與細土4kg拌勻后撒施。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顆粒劑時也可以使用化學農(nóng)藥和過篩的煤渣參照配制白僵菌顆粒劑的方法配制。自行配制的顆粒劑應經(jīng)過藥效及安全性試驗后,再大量使用。
(作者單位:151500黑龍江省蘭西縣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