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志昂
孔子老子席坐論道,李世民魏征談論國事,李白孟浩然交流詩賦……生活中,無論是口若懸河,夸夸而談,還是小聲議論,低頭喃語,這些皆為問道。
道是什么?如何問道?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向誰問道這個問題。
問道于天,天告訴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無論是明朗還是陰沉,終究會浮現(xiàn)希望的曙光,不要對黑暗心生恐懼,那終將會煙消云散。天啟示我們心靈要一塵不染,讓心中的雜念隨風飄去,要有一種包容他人的氣概。容者大成,天正是擁有這樣的氣概,才會被世人所稱道。問道于天,天即為我?guī)熞病?/p>
問道于地,地說:“要有一個坦蕩而豁達的胸襟,幫助他人,讓美好的種子在身上生根發(fā)芽,不自私,不做虧心事?!钡刈屛翌I悟到必須承擔自己分內的事,勇于擔當,樂于付出,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敖煺叱啵吆凇?,向大地學習,我們就會養(yǎng)成敦厚、本分的性格。它樂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鑒。問道于地,我便是大地之徒。
問道于水,我們便擁有了一種智慧,一種堅持。茫茫大海,也是由無數涓涓細流匯集而成,擁有了百川,便能東流到海。這何嘗不是一種堅持?它啟迪我們要勤于耕耘,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問道于水,它讓我博學多才,那沙下的泉眼掘得越深,水越清澈,學習也應如此?!皩W貴有疑”,進一步探究才能解決更多深奧的問題。勇于探究,樂于探究,才能取得輝煌的成就。問道于水,我便懂得了刻苦鉆研、堅持不懈的重要。
問道于己,古人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若有一雙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的眼睛并問道于己,自省于己,何樂而不為呢?自己促使自己進步是一種偉大的能力,善于問道于己之人,實乃圣人君子也。
問道于萬物,我心中皆有所悟:生活中要敢于問道,學習上要善于問道,人生中要勤于問道,我們才會成為一個博學多識、滿腹經綸的人。吾之進步,問道之故也。
[點評]
作為一名八年級的學生,寫出此文實屬不易。一般學生寫“問道”這種抽象的命題,往往會流于浮泛,言之無物,空洞無力,而本文作者抓住“向誰問道”這一視角,問天、問地、問水,問道于己,問道于萬物,心中皆有所悟,將抽象命題具象化,旁征博引,讀來大氣。但文貴集中,若能集中于一點,聚焦于天、地、水、己中的一點,會使文章更有說服力,而不只是浮在表面,難以深入。
(指導教師:陳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