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告別方式
◎王祖遠
年近80歲的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參加過多少次追悼會和葬禮。追悼會上千篇一律的官樣文章,親屬們傷心的大哭大嚎,還有那青灰蠟黃的面孔,都給我留下無限的蒼涼和悲傷。
我不贊成開追悼會,僅僅指我個人。至于那些在學術文化上有貢獻、文學藝術上有建樹,真正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我不僅僅支持開追悼會,還支持舉行隆重的葬禮。
不過拒絕追悼會的名人也不少,豁達如錢鐘書,他生前就“討厭那些不痛不癢之辭和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倫不類的話”,他早就留下遺言,免除官制式的隆重追悼。
上海作家程乃珊在遺囑中提到,希望在她過世后,由音樂家陳鋼與另兩位好友為她在教堂舉辦一場追思會,“希望和母親一樣,有優(yōu)雅的老歌,有親朋好友送行”。結果,親友們舉辦了一場規(guī)模較大的“天鵝之歌”紀念音樂會為她送行。
我曾經(jīng)參加過一位老同事的家庭追思會,一張放大照片靜靜安置在鮮花叢中,她的老伴兒深情回憶著他對她的愛和照顧,娓娓道來,細數(shù)她為這個家庭做出的種種貢獻。其他家人則陸續(xù)講述她的生平趣事,訴說著對她的鐘愛及不舍,全場籠罩著濃濃的親情。
我靜靜地聽著、想著、思念著,深受感染和感動。沒有花圈,沒有哀樂,沒有領導人致詞,沒有租用昂貴的大廳,沒有勞師動眾,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樸素、最簡潔也最溫馨的告別方式。
摘自《現(xiàn)代養(yǎng)生·上半月版》2017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