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鄒彩艷,文學琴,陳相好,谷俊瑩,李永念(貴州醫(yī)科大學檢驗學院,貴陽550004;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貴州醫(y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
405例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情況及其血糖水平和肝腎功能指標觀察
夏雨1,鄒彩艷2,文學琴1,陳相好1,谷俊瑩1,李永念3
(1貴州醫(yī)科大學檢驗學院,貴陽550004;2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3 貴州醫(y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
目的 觀察405例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情況及其對患者血糖、肝腎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405例糖尿病患者(DM組)和15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檢測兩組血清弓形蟲特異性抗體(IgG、IgM)和循環(huán)抗原(CAg),采集兩組指尖末梢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抽取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檢測兩組血糖(GLU)、肝功能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D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腎功能指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Ucr)]。結果 DM組與對照組弓形蟲總感染率分別為19.75%(80/405)、6.67%(10/150),兩組比較,P<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血糖分別為(11.23±2.27)、(9.24±2.74)、(5.01±0.84)mmol/L,組間兩兩比較,P均<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的HbA1c分別為9.32%±1.98%、8.11%±1.27%、4.78%±0.59%,組間兩兩比較,P均<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血漿TP、ALB水平均低于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和對照組(P均<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外周血ALT水平高于DM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和對照組(P均<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的SCr分別為(85.92±19.14)、(66.92±12.68)、(58.19±10.83) μmol/L,組間兩兩比較,P均<0.05;弓形蟲感染陽性者尿mALB/Cr明顯高于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弓形蟲感染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加重患者的肝腎功能損害。
糖尿?。还蜗x感染;血糖;肝功能;腎功能
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呈世界性分布的專性細胞內寄生原蟲,可感染人類和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1],引起人獸共患的弓形蟲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畜牧業(yè)發(fā)展。據(jù)報道,全球約三分之一人群感染過弓形蟲[2]。弓形蟲感染人體后可隨血液的流動而散播到宿主的大腦、心臟、肝臟和胰腺等組織[3]。近年來,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率高于正常人[4],據(jù)此認為弓形蟲感染與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存在某些關聯(lián)。但Jeon[5]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率與健康對照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目前,關于弓形蟲感染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肝腎功能影響的研究報道甚少。本研究觀察了觀察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情況及其對患者血糖、肝腎功能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初診的405例糖尿病住院患者(DM組),其中男219例、女186例。年齡39~81(58.2±12.6)歲;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另選則同期本院門診體檢的1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NC組),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齡31~74(56.3±12.7)歲;排除合并感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其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等患者。兩組年齡、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納入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兩組弓形蟲感染情況觀察 抽取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血清弓形蟲特異性抗體(IgG、IgM)及循環(huán)抗原(CAg):弓形蟲特異性抗體(IgG、IgM)和循環(huán)抗原(CAg)的ELISA 檢測試劑盒購自珠海經濟特區(qū)海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為日本OLYMPUS公司產品。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用酶標儀檢測波長450 nm處的吸光度A450值,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上判定結果:弓形蟲IgG、IgM抗體和循環(huán)抗原CAg任意一個陽性即定義為弓形蟲感染陽性,否則為陰性。計算兩組弓形蟲總感染率(弓形蟲感染陽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糖及肝腎功能指標檢測 采集兩組的指尖末梢血,采用用美國Primus PDQ PLUS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檢測兩組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方法為親和層析-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抽取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日本OLYMPUS AU5400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血糖(GLU)、肝功能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酰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腎功能指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mALB/Cr)]。儀器嚴格按照SOP文件規(guī)定的流程操作。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每日室內質控在控。
DM組弓形蟲IgG、IgM抗體及循環(huán)抗原CAg的陽性率分別為17.28%(70/405)、2.72%(11/405)和0.49%(2/405),有3例IgG、IgM抗體雙陽性患者;對照組分別為6.67%(10/150)、0、0;DM組IgG陽性率高于對照組(χ2=10.002,P<0.05)。DM組與對照組弓形蟲總感染率分別為19.75%(80/405)、6.67%(10/150),DM組弓形蟲總感染率高于對照組(χ2=13.797,P<0.05)。 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血糖分別為(11.23±2.27)、(9.24±2.74)、(5.01±0.84)mmol/L,組間兩兩比較,P均<0.05。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的HbA1c分別為9.32%±1.98%、8.11%±1.27%、4.78%±0.59%,組間兩兩比較,P均<0.05。兩組外周血TP、ALB、ALT、AST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外周血TP、ALB、ALT、AST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弓形蟲感染陰性者比較,*P<0.05。
兩組外周血SCr、BUN水平比較見表2。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的尿mALB/Cr分別為35.61(9.67,67.70)、10.00(4.47,20.10)、4.62(3.34,6.08) mg/g,弓形蟲感染陽性者尿mALB/Cr明顯高于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外周血SCr、BUN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弓形蟲感染陰性者比較,*P<0.05。
弓形蟲病是一種世界流行病,人和動物普遍易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弓形蟲感染率從10%~90%不等,相差懸殊[6]。正常人感染后多呈隱性感染而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及先天性感染的宿主體內可引發(fā)嚴重的弓形蟲病甚至導致死亡。據(jù)最近的一份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群弓形蟲感染率從2005年的人群平均感染率7.88%上升至12.3%[7]。提示我國弓形蟲感染率在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可能原因跟一些偏遠農村衛(wèi)生條件和生活習慣較差有關。目前,弓形蟲病的診斷方法有免疫學、病原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其中病原學技術是最可靠的檢測方法,但因其取材困難且弓形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缺乏特異的臨床癥狀,不適用于臨床診斷[8]。因此,血清學技術檢測弓形蟲抗體抗原仍是主要診斷手段。本研究對照組的弓形蟲IgG 、IgM 抗體和循環(huán)抗原CAg結果顯示,弓形蟲IgG抗體陽性率為6.6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貴陽市的弓形蟲感染率呈下降趨勢。本次研究未檢測到弓形蟲IgM 抗體和CAg陽性標本??赡芨舜谓】祵φ战M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習慣較好和接觸流浪貓狗的機會較少有關。
糖尿病是一種因機體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而引起的以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9]。本研究結果顯示,DM組弓形蟲總感染率高于對照組,表明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弓形蟲感染。可能原因是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導致糖尿病患者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下降[10],增加了機會性病原體感染的風險。本研究中,DM組還檢出11例弓形蟲IgM抗體陽性和2例循環(huán)抗原(CAg)陽性,提示此類患者存在弓形蟲新近感染或隱性感染活化,需及時對患者進行抗弓形蟲感染治療,以減少由弓形蟲引起的并發(fā)癥發(fā)生。
本研究中,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的血糖、HbA1c水平均高于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及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Kankova等[11]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弓形蟲的感染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更為明顯或難以控制,可能原因是潛伏在胰腺中的弓形蟲大量增殖摧毀胰島β細胞引起胰島素嚴重分泌不足所致。有文獻報道一定濃度的胰島素還能促進弓形蟲的增殖,而弓形蟲的增殖反過來又破壞更多胰島細胞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升高[12]。
臨床上常見的弓形蟲病主要有弓形蟲眼病和弓形蟲腦炎。但也有弓形蟲肺炎、弓形蟲肝炎的報道[13]。ALT是肝細胞受損的一個敏感指標。一旦有1%的肝細胞被破壞,血清ALT便會升高,因此,檢測機體血清ALT可用于肝功能損害的早期診斷。本研究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外周血TP、ALB水平均低于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和對照組,而血清ALT水平顯著高于DM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和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DM組弓形蟲感染陽性者血漿AST水平略高于DM組弓形蟲感染陰性者和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弓形蟲感染對患者TP、ALB和ALT 有影響,而對AST影響不大,弓形蟲感染對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這與苑文英等[4]學者的研究不太相符,可能與我們檢測的標本來源、數(shù)量、檢測儀器和方法不同有關。
尿mALB/Cr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的一個敏感指標。本研究中,SCr、尿mALB/Cr水平比較結果為:對照組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弓形蟲感染可能造成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加重患者肝腎功能損害。但糖尿病患者易感弓形蟲的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從本次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表明糖尿病患者較易合并弓形蟲感染。且弓形蟲感染后可能會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肝、腎功能產生影響。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終末期的病人,臨床醫(yī)生應考慮寄生蟲如弓形蟲感染的可能。但關于糖尿病患者易感弓形蟲的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1] Ozgonul C, Besirli C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cular toxoplasmosis[J]. Ophthalmic Res, 2017,57(1):1-12. [2] Zhou P, Chen Z, Li HL, et al.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humans in China[J]. Parasites Vectors, 2011,4(1):1-9. [3] Prandota JT.gondii infection acquired during pregnancy and/or after birt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of both type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J]. J Diabetes Metab,2013,4(2):1-55. [4] 苑文英, 李英豪, 常文露,等. 糖尿病患者弓形蟲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00-5701. [5] Jeon C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2,35(3):520-525. [6] Torgerson PR,Mastroiacovo P. The global burden of congenital toxoplasmosis:a systematic review [J] . 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3,91(7):501-508. [7] Yue X, Yin J, Ning J,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0, 10(1):1-5. [8] 張皓云, 孫秀寧. 孕早期急性感染弓形蟲致先天性弓形蟲病胎鼠模型的建立[J]. 山東醫(yī)藥, 2013, 53(18):27-30. [9] Freedman BI, Bowden DW, Smith SC,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ctrochemical skin conductance and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J]. J Diabet Comp, 2014,31(28):56-60. [10] 李麗紅, 肖澤蘭, 莫培暉,等.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感染及免疫狀態(tài)變化觀察[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17):4047-4049. [11] Kankova S, Flegr J, Calda P. An elevated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latent toxoplasmosis[J]. Folia Parasitologica, 2015,62(2):22-25. [12] Mohamed S, Osman A, Al Jurayyan NA, et al. Congenital toxoplasmosis presenting as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in an infant: a case report.[J]. BMC Research Notes, 2014,7(1):1-5. [13] Nunura J,Vasquez T,Endo S,et al. Disseminated toxoplasmosis in a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 from Peruvian Amazon[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2010,52(2):107-110. 貴州省科技支撐計劃(社會攻關)(2014-3024)。 李永念(E-mail: lyn@gmc.edu.cn)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7.020 R587.1 B 1002-266X(2017)07-0063-03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