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麗
酒精免疫說法不靠譜
付麗麗
最近,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備受關注,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漢東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突遭車禍,據(jù)交管部門調(diào)查,肇事大卡車司機阮成玉系酒后駕駛,但漢東市公安局刑偵隊長王國風認為,阮成玉有受人雇用、蓄意殺害陳海之嫌,因為其血液中對酒精的分解酶遠遠高于常人,也就是說,他對酒精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看到此處,有些愛琢磨的朋友不禁要問:劇中的這種說法靠譜嗎?酒精是靠酒精分解酶分解的?酒精分解酶多的人真的會對酒精有免疫能力?
“酒精在人體中確實是靠酶來分解的?!焙笔≈嗅t(yī)院肝病科主任程良斌教授說,酒精在人體內(nèi)代謝的過程其實很簡單,主要靠兩種酶,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ADH),另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ALDH),兩種酶共同作用,幫助解酒。乙醇脫氫酶先把酒精(乙醇)變成乙醛;然后乙醛脫氫酶再把乙醛變?yōu)橐宜?,乙酸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喝的醋的主要成分;最后,乙酸會參與到體內(nèi)的多個代謝途徑中去,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暗请娨晞≈姓f阮成玉對酒精有一定的免疫能力,這種說法是不太準確的,確切地說應該是其酒精代謝較常人更快?!背塘急笳f。
酒精是引起醉酒的原因,會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起到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到了一定的程度,有的人就會頭腦不清而胡言亂語或者長時間沉睡不醒。而乙醛才是“喝酒有害健康”的直接原因,它會損傷線粒體,抑制肝細胞內(nèi)谷胱甘肽的合成,使肝細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弱,導致肝細胞損傷。同時還會舒張血管,導致臉紅筋漲。
那么,生活中有沒有像劇中阮成玉這樣的人,血液中的酒精分解酶遠高于常人呢?
程良斌表示,人體內(nèi)用來分解酒精的這兩種酶的活性和數(shù)量,確實是有個體差異的,并且這種差異和遺傳有關。如果體內(nèi)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和含量均較高,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jīng)受酒精的影響較小,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也無大礙。
大部分人的乙醇脫氫酶其數(shù)量和活性是差不多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坝绕涫侵袊?,大多體內(nèi)的乙醛脫氫酶數(shù)量和活性比較差,所以中國人酒量普遍比西方人差。”朝陽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營養(yǎng)科主任賈凱說,乙醛脫氫酶的缺少,會使乙醛分解較慢,在人體內(nèi)存留時間較長。
如果先天條件不好,體內(nèi)這兩種酒精分解酶并不多,是否能依靠后天的努力把自己練成“阮成玉”呢?
對此專家有著不同的意見,程良斌明確表示“酒量不能練出來”。覺得越喝酒量越大是因為人體會對酒精耐受,但這并不代表人對酒精的危害免疫了,相反,這樣會讓人喝更多的酒,造成更大的危害。
然而,賈凱對此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通過小劑量多次接觸可以增加酶的活性,從而把酒量練出來,但他并不提倡這種做法,建議生活中能少喝酒還是盡量少喝,以避免酒精對肝臟的損害。
“每個人喝酒后反應不同,就是因為酒精進入體內(nèi)后分解速度不同,致使酒精、乙醛、乙酸累積的量不同?!背塘急笳f。
具體來講,一些人喝酒臉紅是因為他們體內(nèi)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能迅速將血液中的酒精轉化成乙醛,但這些人的乙醛脫氫酶相對缺乏,不能及時將乙醛分解為乙酸,導致乙醛累積。乙醛累積將刺激肥大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zhì),引起血管舒張而導致出汗、發(fā)音困難、惡心和心動過速等,毛細血管末梢擴張,人就開始出現(xiàn)臉紅現(xiàn)象。所以喝酒臉紅其實是在提示人體代謝乙醛上的缺陷。
而喝酒臉色發(fā)白則意味著該人兩種分解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不高。酒精進入人體后的第一步代謝轉化都無法進行,大量酒精聚積在血液里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臉色發(fā)白。而且因為體內(nèi)的酒精很少被轉化為乙醛,所以喝酒臉白的人不容易感覺不適,很容易給人酒量大的假象,喝得更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
喝酒出汗的人,相對來說具有較為活躍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酒精代謝也較為迅速,會較快產(chǎn)生熱量,擴張毛細血管和汗腺。喝酒流汗確實有助于酒精的排泄,但酒精主要還是通過肝臟代謝,所以出汗多的人不容易醉并不是絕對的說法,還是和個人體質(zhì)有關系。
(摘自2017年4月24日《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