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時間管理研究綜述

    2017-03-12 10:11:28答會明樊史紅
    隴東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效能量表監(jiān)控

    答會明,樊史紅

    (隴東學院教育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大學生時間管理研究綜述

    答會明,樊史紅

    (隴東學院教育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借助于文獻綜述法從時間管理的涵義、作用、意義、實證研究工具以及大學生時間管理特點等方面,綜述了我國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研究現(xiàn)狀、影響因素、培養(yǎng)策略,并對未來研究進行展望。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

    達爾文說過:“敢于浪費哪怕一個鐘點的人,證明他還不懂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現(xiàn)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曾說:“不會管理時間,便什么都不會管理”。同樣,中國古代有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他們均從不同層面指出了時間的永恒性、不可儲存及無以替代等特性。

    科學合理地使用時間是現(xiàn)代人社會性格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時間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變。有關時間管理的研究已有相當長歷史,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時間管理才得到心理學界的廣泛重視。Britton & Macan ect.對時間管理心理及行為的探究,則開創(chuàng)了心理學界研究時間管理的先河。Britton & Glynn(1989)[1]從信息加工的角度,將人類的時間管理與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進行類比,建構了全新的時間管理理論模型。從這一模型出發(fā),Britton & Tesser 編制成了包含“短期計劃、長期計劃和時間態(tài)度”三個分量表的時間管理量表(TMQ)[2]。而Macan 則從比較動態(tài)的角度對時間管理的有關理論進行了整理,從而編制成了時間管理行為量表[3]。近年來,國內(nèi)參與時間管理的研究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尤其以黃希庭等人(2001)編制成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為分水嶺,此后的時間管理研究便進入我國心理學的主流研究領域。綜觀文獻,國內(nèi)有關時間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時間管理傾向和其他變量關系的探討上[4],他們均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揭示時間管理研究領域的特點、影響因素和發(fā)展狀況。而在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諸多困惑和尚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從近年來我國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研究成果入手、揭示研究現(xiàn)狀、探究實證研究工具、分析研究成果以及展望未來研究趨勢。

    一、時間管理概述

    (一)時間管理涵義

    國外學者認為,所謂時間管理是指個體高效地運用和科學地管理時間,避免不當?shù)臅r間浪費,以提高自己的工效,所進行的有計劃安排時間的行為[5]。李光偉指出,時間管理就是要使人們對時間的使用從被動的自然經(jīng)歷和隨意打發(fā),轉而系統(tǒng)地、集中地、有計劃、有目的地主動分配使用,進行高效能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6]。劉維利認為,時間管理是指在日?;顒又?,執(zhí)著并有目標地應用可靠的工作技巧,引導并管理個人的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可支配的時間[7]。概觀時間管理的各種界定,可以將時間管理概括為一種有計劃、有目的、高效合理的利用可支配的時間來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8]。

    對于時間管理傾向的界定,則統(tǒng)一于黃希庭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時間管理傾向是個體在對待時間的功能和價值上,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9]。具體可劃分為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三個維度。

    (二)時間管理的作用

    研究表明,時間管理的作用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其一,能夠顯著地預測學業(yè)成績[10]。其二,影響自我價值觀[11]。其三,影響主觀幸福感[12]。其四,影響社會適應能力[13]。

    (三)研究意義

    大學是通向社會的排練場,是大多數(shù)學生最后一次比較系統(tǒng)、集中時間接受教育的階段。盡管很多學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由于中學和大學在教學模式和生活方式上表現(xiàn)出很大差別,致使大多數(shù)學生受到外在各種物質的誘惑,出現(xiàn)時間管理上的混亂。因此,對大學生時間管理因素的研究刻不容緩。研究者從時間管理的特點、影響因素和有效的管理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重構起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幫助他們有效規(guī)劃大學生活、進行科學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業(yè)成就和生活滿意度等。

    二、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特點

    (一)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年級發(fā)展不平衡

    研究表明,在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上大學一年級學生顯著優(yōu)于二、三、四年級學生[14]。在總體時間管理傾向以及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方面,大二學生均顯著不及大一和大三學生??傮w趨勢是隨著年級的升高,時間管理得分先降后升,二年級是一個轉折點[15]。這可能是因為大一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充滿新鮮感,對學習生活充滿憧憬和激情。因此,對時間的管理基本沿襲高中的習慣。到了大二,新鮮感逐漸消失,產(chǎn)生倦怠心理,從而導致時間管理效能的下降。到了大三,考研、各科考證、就業(yè)等事項接踵而來,他們不得不重新確立目標,合理安排時間,從而使時間管理效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大學生時間管理存在隨意性

    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們的時間都被各種課業(yè)所占用,考大學變成他們唯一的追求,目標單純而堅定。進入大學后,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大學期間授課時間減少了,課外活動增多了,這使學生擁有大量可支配的時間,導致其對時間計劃和利用帶有顯著的隨意性,有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17%的大學生在計劃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計劃中斷的現(xiàn)象[16]。

    三、時間管理實證研究工具

    不同的活動領域由于面臨情境的不同,時間管理方式也不同。因此,研究者根據(jù)任務情境的不同,研究出了特定的時間管理工具。下面僅列出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時間管理的實證研究工具。

    (一)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ATMD)是由黃希庭等(2001)[9]編制而成的。量表共44個題項,包含3個分量表(時間價值感,10個題項;時間監(jiān)控觀,24個題項;時間效能感,10個題項)。采用5級評分制(“完全不符合”=1;“大部分不符合”=2;“部分符合,不符不符合”=3;“大部分符合”=4;“完全符合”=5)。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在0.62~0.81之間,重測信度在0.71~0.85之間。說明量表信度良好。

    (二)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量表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量表是由楊維思(2012)[17]編制的。量表共45個題項,分9個維度,即優(yōu)先級、計劃性、時間管理行為效能、個人取向的時間價值感、時間分配、社會取向的時間價值感、反饋性、時間管理效能、設置目標。采用Likert 5點評分制,分數(shù)越高代表時間管理能力越強。9個維度總體方差為55.513%,表明結構效度較高。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45,各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712~0.812,說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三)大學生時間管理策略量表

    大學生時間管理策略量表是由陳麗(2012)[18]編制的。量表由學習時間管理意識、學習時間計劃、學習時間管理的優(yōu)先級、學習時間調(diào)控和學習時間管理效能等5個因素構成??山忉尶傋儺惖?3.32%。量表及各分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分別為0.86、0.84、0.80、0.74、0.74、0.89。583名被試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X2/df、CFI、NFI、TLI、RMSEA分別是2.203、0.909、0.847、0.910、0.893、0.045,學習時間管理策略量表與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相關r=0.67,P<0.001。說明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

    (四)時間壓力問卷

    時間壓力問卷(Time Pressure Questionnaire, TPQ)是鄧凌、陳本友編制而成的[19]。該問卷包含9個題項,分為“時間注意”“主觀時間壓力”兩個維度。采用4級評分制(1=“沒有”,2=“比較少”,3=“比較多”,4=“非常多”),評分越高感受到的時間壓力也越大。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α=0.78,重測信度為0.72。證明問卷的信度良好。

    (五)青少年自我價值感量表

    青少年自我價值感量表由黃希庭和楊雄(1998)[20]編制的,共含56個題項,包括總體自我價值感、一般自我價值感和特殊自我價值感3個分量表。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和再測信度皆令人滿意,從3個量表所做因素分析來看,基本與本研究的理論建構的自我價值感結構相吻合。因此,可以說3個量表的信度、效度較好。

    (六)中學生時間管理自我監(jiān)控量表

    中學生時間管理自我監(jiān)控量表是由張鋒(2007)[21]編制的。量表分為整體監(jiān)控和具體監(jiān)控兩個因素。整體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主動性、開放性和有效性3個維度;具體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目標設置、時間規(guī)劃、靈活性,自制力和檢查評估5個維度。量表由40個題項構成,含8個反向題,兩個分量表及其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α在0.61至0.90之間,分半系數(shù)中也多在0.62以上。X2/df均大于5,GFI、NNFI和CFI的值均大于0.87,RMEA小于0.08,相關系數(shù)也達到了0.01的顯著水平,說明該量表信度、效度良好。

    四、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研究現(xiàn)狀

    通過CNKI以“時間管理”為“關鍵詞”,在2003~2013年之間進行檢索,共得到1830條有效文獻;以“時間管理”并含“大學生”為關鍵詞,同樣在2003~2013年之間進行檢索,共得到有效文獻130條。其中,調(diào)查報告類研究文獻約70條。對這類文獻進行匯總分析后,發(fā)現(xiàn)已有研究主要涉及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與年級、教養(yǎng)方式、主觀幸福感、個人自立、抑郁、焦慮、學習倦怠、自我和諧、壓力等方面。

    (一)大學生的年級與時間管理

    王婷、袁婕(2008)[14]的研究表明,大一學生的時間價值感、時間效能感顯著優(yōu)于大二、大三、大四學生(F=8.72、5.85,p<0.001),即使在時間監(jiān)控觀上差異不顯著(F=1.01,P>0.05),也說明初入學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顯著由于高年級學長。這與張?zhí)稹⒅x鈺涵(2006)[15]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唐靜(2001)[22]的研究指出,高年級學生在課余時間管理方面的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均顯著優(yōu)于低年級學生(P<0.05)。戴雯菲(2012)[23]的研究指出,不同年級及性別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差異不顯著(F=0.333、2.471,p>0.05)。

    (二)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時間管理

    王婷、袁婕(2008)[14]的研究表明,權威性父母教養(yǎng)方式大學生的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均優(yōu)于專制型、忽視型的大學生(F=2.91、4.71、3.01,p<0.05、0.01);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之接受-參與性與其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顯著正相關(r=0.311、0.333、0.352,p<0.001),嚴厲-監(jiān)督性與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顯著正相關(r=0.224、0.152,P<0.01、P<0.05);經(jīng)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之“接受-參與性”對其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32、0.33、0.36,t=4.78、5.05、5.50,p<0.001),而“嚴厲-監(jiān)督性”則對其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22、0.14,t=3.39、2.18,p<0.001、0.01)。李玲、黃艷蘋、劉建平(2007)[24]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父親的溫暖理解、懲罰嚴厲、拒絕否認以及母親的溫暖理解、拒絕否認)對其時間管理有顯著預測作用(R2=0.486,F=5.265,p<0.001),其中,父母溫暖理解、父親懲罰嚴厲、母親溫暖理解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是積極的,而父母親的拒絕否認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則是消極的。

    (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時間管理

    范翠英、孫曉軍、劉華山(2012)[25]的研究表明,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時間管理傾向總分、主觀幸福感指數(shù)(Index of Well-Being)、積極情感、情感平衡均顯著正相關(r=0.10~0.32,P<0.05、0.01),而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r=-0.12、-0.26、-0.29、-0.26,P<0.01)。大學生的時間監(jiān)控感能有效預測其幸福感指數(shù)(β=0.191,p<0.01),大學生的時間效能感也能有效預測其幸福感指數(shù)(β=0.224,p<0.01)、積極情感(β=0.197,p<0.01)、消極情感(β=-0.199,p<0.01)和情感平衡(β=0.166,p<0.01)。

    (四)大學生個人自立與時間管理

    石緒亮(2011)[26]研究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總分能有效預測其個人自立(個人主動、個人開放、個人責任)總變異的44%(β=0.36、0.13、0.10,t=9.29、2.93、2.20,p<0.01、0.05);時間價值感能有效預測其個人自立(個人主動、個人開放)總變異的13%(β=0.24、0.16,t=3.92、2.34,p<0.01、0.05);時間監(jiān)控觀能有效預測其個人自立(個人主動)總變異的38%(β=0.41,t=9.00,p<0.001);時間效能感能有效預測個人自立(個人主動、個人開放、個人責任)總變異的48%(β=0.43、0.13、0.13,t=10.02、2.71、2.66,p<0.01)。

    (五)大學生抑郁與時間管理

    鄧凌、陳本友(2005)[19]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抑郁與時間管理傾向及其分量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均顯著負相關(r=-0.56、-0.41、-0.52,P<0.001);時間管理傾向高分者的抑郁程度顯著低于低分者(t=-10.32,p<0.001)。這與馬紅霞、楊紹清、朱小茼等(2011)[2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該研究還指出,大學生抑郁與其主觀時間壓力感顯著正相關(r=0.13,p<0.05);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主觀時間壓力感對其抑郁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Y=-0.561X1+0.122X2,Y-“抑郁”得分、X1-“時間管理傾向”得分、X2-“主觀時間壓力感”得分),說明時間管理傾向作為一種人格特征, 在大學生主觀時間壓力與抑郁關系中均發(fā)揮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六)大學生焦慮與時間管理

    王潤華(2011)[28]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及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其焦慮均顯著負相關(r=-0.384、-0.224、-0.394、-0.400,p<0.01、0.001),也對其焦慮有顯著預測效應(β=-0.310、0.136、-0.242、-0.290,p<0.01)。這與馬紅霞等(2011)[2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陳本友等(2005)[29]的研究指出,大學生焦慮與其時間管理及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顯著負相關(r=- 0.169、- 0.161、- 0.234, P<0.01);時間管理傾向高分組大學生的焦慮水平顯著低于低分組(t=-3.743,P<0.01)。而孫慧等(2011)[30]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焦慮與其時間管理傾向及各維度的相關不顯著。

    (七)大學生學習倦怠與時間管理

    趙維燕、侯日霞、吉峰(2012)[31]的研究指出,除了時間價值感與情緒衰竭間相關不顯著外(P>0.05),時間管理傾向的3個維度及總分與學習倦怠的各維度均顯著負相關(t=-0.120~-0.404,P<0.05、0.01);時間管理傾向低分組大學生的情緒衰竭、譏誚態(tài)度和低個人成就感均顯著高于高分組(t=3.05、5.66、7.84,p<0.01、0.001)。

    (八)大學生自我和諧與時間管理

    陳永進、陳和平、魏昌武(2008)[32]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其自我不和諧顯著負相關(r=-0.332、-0.312、-0.390,p<0.01),時間管理傾向、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其自我靈活性顯著正相關(r=0.406、0.398、0.278、0.400,p<0.01),時間管理傾向、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其自我刻板性顯著負相關(r=-0.228、-0.111、-0.191、-0.259,p<0.01、0.05);大學生的時間價值感對其自我靈活性由顯著預測效應(β=0.286,p<0.001),時間效能感對其自我不和諧、自我靈活性、自我刻板性均有顯著預測效應(β=-0.390、0.288、-0.259,p<0.001)。

    (九)不同高校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1.不同類別高校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陳以潔(2004)[23]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別高校(綜合、師范、職業(yè)技術)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及其各維度差異均不顯著(P>0.05)。

    2.民族院校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劉紅敏(2012)[33]的研究顯示,在民族院校中,文科學生的時間價值感顯著優(yōu)于理科學生(t=2.175,p<0.05);大四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時間監(jiān)控觀顯著優(yōu)于其它年級學生(F=5.089、6.673,p<0.01、0.001);優(yōu)等生(n=126)的時間管理傾向、時間監(jiān)控觀顯著優(yōu)于普通學生(n=339)(t=2.822、3.497,p<0.01、0.001)。

    (十)大學生的壓力與時間管理

    伊琳玲、田甜、李丹丹(2009)[34]的研究指出,大學生的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與壓力及分量表之個人煩憂、學習煩憂、消極生活事件顯著負相關(r=-0.192、-0.161、-0.187、-0.121,P<0.01、0.05;r=-0.250、-0.198、-0.225、-0.218,p<0.01);大學生的時間效能感對其壓力有顯著預測效應(β=-0.535,t=-2.928,p<0.01)。

    (十一)大學生的考試焦慮與時間管理

    霍建勛、楊翠英、張紅霞(2010)[35]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能感總分與其考試焦慮顯著負相關(r=-0.147、-0.161、-0.244,p<0.01);時間管理傾向高分組大學生的考試焦慮水平顯著低于低分組(t=-2.69,P<0.05)。

    五、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查新文獻資料的綜合分析,將影響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因素歸納為穩(wěn)定因素和不穩(wěn)定因素兩大類。

    (一)穩(wěn)定因素

    1.人格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大學生人格因素與其時間管理有密切聯(lián)系,其中,以A型人格特征的影響最為顯著[36]。A型行為特征的男大學生較女大學生表現(xiàn)出更強的時間緊迫感,更多的追求成功的行為,也能更好地計劃時間,在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等時間管理方面男生均優(yōu)于女生[4]。

    2.性別因素

    以往關于大學生時間管理的性別差異研究,依然沒有統(tǒng)一結論。張永紅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在時間管理方面的不存在性別差異[37]。而戴雯菲的研究表明,女學生的時間管理品質優(yōu)于男生[22]。

    3.科別因素

    所謂科別因素就是指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文、理科專業(yè)。陳以潔研究發(fā)現(xiàn),文、理科學生在時間管理以及所表現(xiàn)的時間價值感、時間效能感方面的差異顯著[23]。

    (二)不穩(wěn)定因素

    1.目標設置

    多數(shù)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外在的學習壓力消失了,留給自己的是大把的閑余時間。在脫離了激烈競爭的社會現(xiàn)實后,象牙塔的生活讓他們迷失了方向,喪失了繼續(xù)前行的理想和動力,猶如大海上航行的一葉扁舟,失去了生活目標的追求是隨性的,更是短期的、功利性的,也因而表現(xiàn)出對時間的荒廢與無情地蹉跎。

    2.規(guī)劃意識

    近年來入學的大學生多為90后,由于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心地位,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和個性行為方面的去循規(guī)蹈矩性。大凡事先無計劃,做事不計后果,往往是想到那里做到哪里。因此,在生活、工作和學習方面,當代大學生普遍表現(xiàn)為規(guī)劃意識薄弱的特點。

    3.執(zhí)行力度

    執(zhí)行力度是指堅持做成某事的決心或毅力。在時間管理中,表現(xiàn)為遵守時間,堅決地去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有的學生認識到大學時光需要計劃,也相應地制訂了計劃,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卻經(jīng)常是虎頭蛇尾。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制定計劃時沒有恰當、科學的目標指引,也可能是一時的即興的目標并未激發(fā)持續(xù)而強大的意志行動,使行為失去了必要的內(nèi)在驅力,致使執(zhí)行力顯著低下。

    六、大學生的時間管理策略

    (一)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良好的時間觀念可以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尋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并能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為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而不懈努力。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大學生也才能規(guī)劃和利用好當下的每一天,實現(xiàn)既定目標。同時,只有擁有良好時間觀念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勞逸結合之道,將屬于自己的時間進行高效地規(guī)劃和科學地利用,創(chuàng)造最佳的時效比。

    (二)掌握時間管理的策略

    1.運用SMART目標管理原則

    SMART原則是李開復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中提出的。具體而言,S-Specific:明確性,即目標的范圍是清晰明了的;M-Measurable:可度量性,即最終實施的目標需簡化為現(xiàn)實的、可衡量的小目標;A-Attainable:可行性,即計劃、目標的制定能夠通過努力而實現(xiàn);R-Result-based:結果的導向性,即目標應該基于結果而非行動或過程;T-Time-based:時效性,即目標應當有時間的限制。通過這個原則可以使大學生找準目標,而不至于造成時間的浪費。

    2.優(yōu)先原則

    所謂優(yōu)先原則就是ABC分析法。ABC分析法是將每天要做的事分成3個等級,A類:“非常重要的任務”,B類:“重要任務”,C類:“不重要任務”[38]。按照輕重緩急,每天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先完成A類任務再進行B類。如果前面的沒有完成,則B、C類暫緩。這樣做可以避免顧此失彼,也提高了時間的利用效率。

    3.緊迫性原則

    緊迫性原則是指將時間管理涉及的任務劃分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重要緊迫的任務,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的任務,第三象限: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任務,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緊迫的任務[38]。我們要關注的是第二象限,完成第一象限,舍棄第三象限,收縮第四象限。就是說,我們在做事情時要有前瞻性,集中力量去攻克第一象限,但也要注意事情的發(fā)展動向,為第二象限的任務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掌控全局,按部就班地行動。

    (三)開展主題教育

    1.開設專題課程,提高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技能

    學校應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大學生科學的時間管理意識,有目的地傳授有效管理時間的相關知識,開設與發(fā)展時間管理能力相關的課程。比如《24小時的功效》《偉人的世界觀》以及《計劃與人生》等,將時間的管理變成個體一種內(nèi)在的科學觀念和外在的行為藝術。

    2.指導大學生規(guī)劃大學生活

    大學生活規(guī)劃是大學生生活的日程表,記錄著大學生如何度過四年的大學時光,以及要實現(xiàn)的目標和取得的成就。因此,大學生活需要專業(yè)教師的精心指導和科學規(guī)劃。

    七、研究展望

    (一)研究方法應多樣化

    幾乎所有關于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實證研究文獻均采用了問卷法和測量法,這類研究很好地展現(xiàn)了時間管理研究的量化結果,至于成因的探究方面,其結論往往含有靜態(tài)性,不符合心理發(fā)展觀的主旨。因此,應該將訪談法、觀察法以及田野法融入進去,應當可以提升研究結論的客觀性和概化性。

    (二)應注重時間管理的追蹤研究

    概觀實證研究文獻,有關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橫向研究,涉及某一個或幾個變量與時間管理的關系。很少有縱向研究,比如研究一個人在不同環(huán)境或不同時期與成功或失敗的時間管理品質之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用追蹤研究,探索人生全程的時間管理規(guī)律,以提升實踐技術的推廣價值。

    (三)應加強時間管理研究的實踐引領作用

    一方面,對已形成的研究結論進行驗證和豐富,另一方面,使已有研究成果發(fā)揮其應有的實踐價值,尤其是應用于大學生良好時間管理觀念的教育過程。

    [1]Britton B K, Glynn SM.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 In: J A Glover, P R Ronning, C R Reynolds ed. Hand book of Creativity.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9. 429-440.

    [2]Britton B K, Tesser A.Effects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 on college grad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 83(3):405-410.

    [3]Macan TH、ShahaniC, Dipboye RLeta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 182(4):760-768.

    [4]解婧.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問題探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9(3):155-156.

    [5]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Standards for Initial Progra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ahperd.org/Naspe/pdf-foles/standards initial.pdf.2008-4-5/2013-12-18.

    [6]李光偉.時間管理的藝術[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28-30.

    [7]劉維利.大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J].濰坊學院學報,2009,9(5):150-151.

    [8]高曉東.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探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2,170(24):300-302.

    [9]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2001,33(4):338-343.

    [10]阮昆良,鄧凌.學業(yè)成就高、低分中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0(1):35-38.

    [11]王海螺,楊紹清.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5):604-605.

    [12]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等.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6):649-653,764.

    [13]劉建華,熊月娥.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其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心理學探析,2009,29(3):69-73.

    [14]王婷,袁婕.197名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6):429-432.

    [15]張?zhí)?,謝鈺涵.不同自信水平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6):615-617.

    [16]董朝輝,李曉林,付照娜,等.大學生時間管理策略現(xiàn)狀的質性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9(6月下):175-177.

    [17]楊維思.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519-1521.

    [18]陳麗.大學生學習時間管理策略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687-1689.

    [19]鄧凌,陳本友.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主觀時間壓力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10):659-663.

    [20]黃希庭,楊雄.青少年自我價值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1998,21(4):289-293.

    [21]張鋒.中學生時間管理自我監(jiān)控觀量表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3):668-671.

    [22]唐靜.大學生課余時間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9):1101-1102.

    [23]戴雯菲.大學生時間管理現(xiàn)狀及其對學生工作的啟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7):158-161.

    [24]李玲,黃艷蘋,劉建平.大學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50-51.

    [25]范翠英,孫曉軍,劉華山.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28(1):99-104.

    [26]石緒亮.大學生個人自立與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8(4):36-38.

    [27]馬紅霞,楊紹清,朱小茼,等.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及人際困擾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9):1082.

    [28]王潤華.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壓力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6):163-165.

    [29]陳本友,張鋒,鄒枝玲,等.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焦慮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3):307-308.

    [30]孫慧,姜宇,周士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時間管理傾向研究[J].統(tǒng)計與管理,2011,26(2):79-80.

    [31]趙維燕,侯日霞,吉峰.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8):1246-1248.

    [32]陳永進,陳和平,魏昌武.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和諧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9):666-668.

    [33]劉紅敏.民族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調(diào)查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12,25(2):134-135.

    [34]伊琳玲,田甜,李丹丹.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壓力的相關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9,28(11):108-111.

    [35]霍建勛,楊翠英,張利霞.時間管理傾向對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10):1916-1917.

    [36]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20-626.

    [37]張永紅.大學生心理控制源和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3,40(3):567-568.

    [38]張岳.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岱宗學刊,2012,16(1):86-87.

    【責任編輯 趙建萍】

    A Review on the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A Hui-ming, FAN Shi-h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Gansu)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and role of time manag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tools and fe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time value; time control; time efficacy

    G44

    A

    1674-1730(2017)02-0113-06

    2016-09-27

    答會明(1968—),男,甘肅慶陽人,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

    猜你喜歡
    效能量表監(jiān)控
    遷移探究 發(fā)揮效能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fā)“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你被監(jiān)控了嗎?
    Zabbix在ATS系統(tǒng)集中監(jiān)控中的應用
    看監(jiān)控攝像機的4K之道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长垣县| 利川市| 万州区| 太湖县| 阳曲县| 池州市| 穆棱市| 桂林市| 成武县| 岳阳市| 旬邑县| 外汇| 金川县| 青浦区| 象州县| 堆龙德庆县| 田阳县| 响水县| 留坝县| 车致| 抚远县| 安达市| 稷山县| 康乐县| 镇巴县| 神木县| 公主岭市| 文登市| 双鸭山市| 开阳县| 炎陵县| 三江| 肥西县| 乳源| 社会| 民勤县| 诏安县| 铁力市| 汉寿县| 德庆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