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鶴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意象與空間:明清時期慶陽“八景”的文化解讀
雷興鶴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明清時期慶陽府的“八景”是區(qū)域社會城市景觀的典型代表;慶陽府的“八景”和慶陽各縣 “八景”都向我們呈現(xiàn)了美好的山河畫卷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展示了寓意深刻的術數文化,構建了具有藝術色彩的城市空間結構。 “八景”體現(xiàn)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結合之美、術數意象的象征與寓意之美、空間結構的呈現(xiàn)之美、同時具有神話傳說的神秘與實景交相輝映的畫卷之美。
慶陽;八景;意象
“八景”的概括蘊含著眾多的文化內涵,我國許多名勝古跡和景觀被古人用四字格式的語言概括,每地選出八個代表景觀會被稱為“八景”。元明清時期 “八景”未必是八個景色或者“八個景點”,有十個景點、十二個景點等等,這不僅僅是景點的概括,更是術數文化的體現(xiàn)。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數字與《周易》聯(lián)系密切,往往代表有神秘意義。“九”代表尊貴,于是有“九五之尊”之說?!鞍恕迸c“發(fā)”相聯(lián),是一個吉祥數,代表吉祥與美好,它被人們有意地用在了許多方面。宋代以后尤為突出,宋代概括出“唐宋八大家”“八仙”“揚州八怪”“八陣圖”等等。阿拉伯數字“8”只要旋轉90度,與無窮大的符號極為相似?!鞍司啊辈粌H僅是指景色,既有術數文化,還有美好意象蘊含其中。
在古代的地理方位中,先有東、南、西、北“四正”的方位,后又產生了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四隅”的方位[1]。有學者認為“這八個方位代表著地理空間的一切,又演變出幻化無窮的文化理念——八卦,八卦象征著自然宇宙最原初的狀態(tài),乾象征天,坤象征地,震象征雷,巽象征風,坎象征水,離象征火,艮象征山,兌象征澤,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事物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2]。
由此可見,在中國傳統(tǒng)“地理志”和“地方志”的記述中,“四至八到”的表述源遠流長。這種“四至”“八到”的空間表述,就是目的非常明確地告訴了讀者的“區(qū)域”和“空間”以及“空間格局”。所以“八景”之所以要取數字“8”,一是文化意象,二是空間定位。
慶陽府建城歷史悠久,目前在史籍資料中最早最完整的關于慶陽府城建設記錄的是嘉靖年間傅學禮在《慶陽府志》卷二記載:“慶陽府因原阜之勢而成,其形似鳳,故曰鳳凰城……(成化初1466年前后)參政朱英建,尋壞于水。副使曹宏復筑之。嘉靖二十七年,參政汪尚寧增筑,合關城約有六七里許。明年七月初三日為大水淹沒。三十五年春二月,知府梁明翰復筑之。據阻山帶河之險,負金城湯池之固,復成一方險要云。北關城,周七里許,城開三門,北曰安遠,東曰宣化,西曰便門,上建垛樓三座,巡鋪無幾?!盵3]此后慶陽府城歷經戰(zhàn)亂和天災影響,多次遭到破壞,也多次整修。明末兵燹,城墻、城門樓大部被毀。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分守河西道張元璘、慶陽知府楊藻鳳重修府城,建門樓4座、敵樓8座、窩鋪24座、女兒墻79堵。清乾隆初年又進行修復。光緒十五年(1889年)知府胡礪鐸再行修復。宣統(tǒng)三年修補女兒墻,建警房34座。民國十年略事修復。民國十六年增建石箍窩警房64座,磚砌女兒墻[4]。慶陽府城雖多次遭到破壞和修葺,但基本上都保持著嘉靖時期的格局。
“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很有講究,一般都要靠水依山。建城選最佳之地,向陽的平地。如果在所建的城池之外部有山。要倚山建城,這就是山離全城比較遠,要把城池建設在山的東面及南面,就是說依山向陽,在城的北部或西北部有山為好,東南方向開拓,把城池建在這樣地勢,這樣位置極佳?!盵5]慶陽府城建于高阜之上,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二水環(huán)繞。又削山為城,土臺邊部旁側,為自然形成陡壁,其上設土城墻,從而顯得城墻極高,根據目前存留測量慶陽府城城墻最高處有40米,最低處有20米。東西二水夾流,下皆石基。中實外堅,險而易守[6]。史料記載:“慶陽府(安化縣附)城高如山,池深如泉。地接胡羌,原隰險阻。二水合流,群峰環(huán)峙,龍盤鳳翥,金城湯池。襟帶綏延,屏藩官幅。削阜為城。引河為池?!盵3]晚晴時期英國的考察者C.D.布魯斯也稱贊慶陽府城作為一個天然防御據點,能與至今仍能在歐洲各地見到的任何一個古城堡相媲美[7]??梢姂c陽府城雄狀偉岸。
慶陽府城內建筑眾多,主要沿著五街六十字的布局建設。根據前人《慶陽府志》和《慶陽縣志》中載明清時期慶陽府城內除慶陽府署和安化縣署外,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擴修南門坡上北宋時期為紀念范仲淹戍守邊關的范公祠,并且增祀韓琦,合稱“范韓祠”。明正德年間又重修和疏通了鵝池洞。鵝池洞,曾為慶陽八景之一,即“鵝池春水”。據傅學禮《慶陽府志》中載:鵝池事,不知始于何代??急泟t唐末乾符中,郡從事李克新浚并記。迄宋慶歷間,經略安撫使施昌言重浚[3]可知鵝池洞應該早于唐末時修建,鵝池洞的悠久歷史也從側面印證了慶陽府古城的筑城歷史悠久。
此外,慶陽府古城亦擁有眾多的廟宇、樓閣和宮觀。廟宇除現(xiàn)在普照寺和慈云寺外,還有馬王廟、呂祖廟、風神廟、隍廟、西關廟、玉泉廟、關帝廟、八臘廟、菩薩廟、玄帝廟、太白廟、慶陽府文廟。善慶寺、慈云寺、覺照寺。樓閣有鎮(zhèn)觀樓、魁星樓、升官樓、鐘樓、小關樓和嘉會閣。磚塔有普照寺磚塔、文筆峰磚塔、興教寺磚塔。宮、觀即王母宮、古德觀[8]。
中國古代城市的選址對“山川形勝”十分考究,不僅要符合對自然功能的需求,同時還追求山川與城市相融合的“風水”。自西周“周公作雒”后,建城“占卜”選址的“風水”思想就已萌芽。后來普遍應用,經過逐步發(fā)展之后形成了理想的風水模式,即:“龍脈、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案山、朝山、上水口、下水口”[9]等,最后形成理想的“穴位”。風水格局在文化的演變中雖然存在迷信思想,但無疑在山川環(huán)境的選擇和景觀的營造上,構成了山水城市的獨特景觀意象和藝術審美。
《慶陽府志》在“景致”篇中有這樣的記載:“秀溪奇峰,昭華育生成之妙,故園遺墟,卜世代隆替之由。均以景名,非徒資游賞,備觀覽已也。慶土地臨北鄙,雖無錦城花縣,東墅西湖之狀,然而天造地設,圣寓賢棲之所,間亦有之。賞心樂事之君子,時或對景吟哦,感古浩發(fā)與有資焉,茲志之所宜錄也。編次于左,裨后之眺覽而有得者,以擴并育咸亨之量,以漱感時興事之懷,不無有所助云?!盵3]
慶陽府城“八景”實為“十個景點”,即:“周祖遺陵”“孔圣新宮”“狄公古廟”“范公舊宅”“鵝池春水”“龍湫夜月”“慶臺晴雪”“彭原晚照”“城南曉市”和“普照昏鐘”[3]。慶陽府城“八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數量相當,“地理形勝”與城市融為一體,構成了依山傍水城市的完美意象。
寧州“八景”有學正王忠八景詩為證:“梁公碑古字無瑕,秦儲丘陵噪亂鴉,順利瑚川生紫硯,高山晚照散紅霞。九龍春曉真堪羨,三水合流甚可嘉,最愛金泉崖畔涌,關亭夜月掛天涯。”[3]寧州“八景”體現(xiàn)了人文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梁公古碑”“秦儲荒?!眱商帪槿宋木坝^,“關亭夜月”為人文與自然的結合?!昂鞔ㄗ铣帯薄案呱酵硐肌薄熬琵埓簳浴薄叭狭鳌薄敖鹕橙俊盵3]五處景觀體現(xiàn)了自然山川的秀美。
環(huán)縣縣城坐落在環(huán)江邊上,河水由北而南穿城而過。環(huán)縣“八景”除了自然環(huán)境獨特之外,與歷史遺存密切相關,其“八景”如下:“靈武古臺”“蕭關故道”“馬嵐拱翠”“鴛溪流碧”“珠江春浦”“合川朝雨”“方山霽雪”“螺巖晴瀑”[3]。“蕭關古道”被列為環(huán)縣“八景”之一,是突出了歷史上“蕭關”的軍事地理位置?!稇c陽府志》對蕭關故道有這樣的記載,“在縣北三十里,即古蕭關也。界限華夷,禁詰奸佞,古人設備邊圈,此其要地乎。國朝拓地塞外,直抵賀蘭,隸屬蕭關為內地,一統(tǒng)之盛自古所未有也。經略此土之君子,可以激感慨之懷矣?!盵3]可見蕭關的古代軍事地理位置之重要。
慶陽“八景”中列入“慶臺晴雪”,環(huán)縣“八景”中列入“方山霽雪”,其主要原因是慶陽地處西北,冬天寒冷,下雪之后積雪長存,又因為天氣晴朗時陽光明媚,所以這一地區(qū)在冬天大雪之后地貌美景如畫?!稇c陽府志》對慶陽“慶臺晴雪”有這樣的描述:“在府治中,四山險阻,惟城堵平衍,中歭四廣闊,向望有若臺然,故名。值冬雪霧后,瑤瓊若積,芬芳如畫,蓋有奪朱欺錦,傲素輕貞之風味[3]”。昔人所謂“拂鶴伊川,飄花桂苑”殆不足以形容其妙也。斯亦天下之奇觀哉。況呈祥兆瑞,有出于景之外者乎。吳士英詩云:“騰六施功賴剪栽,朝陽飛出白云堆,橘階玉砌千層壘,珠樹琪花一夜開。卻羨仙翁披憋去,何妨狂客泛舟回,臘前三白誰呈瑞,應聽笙簫下風臺?!盵3]對環(huán)縣“方山霽雪”也記載到:“在縣西南,形方如臺,故名方山。雪霽之余,日光焯應,有若瓊臺銀案,遠近眺覽,足豁心目。至于喬木茂林,垂玉淄珠,景甲一方。人有詠哦,以記其盛者?!盵3]這樣的景觀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與特殊時期不僅是十分難得的自然奇觀,同時也襯托出城市的景致。
合水縣的“八景”都在城市外圍,且全為自然景色,城市依托在自然“地理形勝”中,形成了城市外圍的遠景圖像:[3]
南山疊錦:即縣南面山,障列若屏,上植花木,叢鮮茂盛。時值陽春盛夏,紅碧爭奇。芳扉艷麗,宛若披錦擒繡之美矣,古曰“疊錦”。
筆鋒凌云:在縣城南一里許,其山屹立直聳,崔巍崒嵂,有若筆架,時人因名為筆峰。勢若凌云者,狀其高也。
西山晚照:在縣城西二里,山形嵯峨壯麗,林木盛茂,亦一方偉觀也。值日落昏暮,鳥棲猿啼,而山巔猶帶余暉,好奇樂事者指此為勝覽云。
風川云擁:在縣東七十里,《方輿勝覽》云: 清徹絮旋,鷗鷺游泳,亦一方勝概之地。觀此,則此地之有取于古人也舊矣,若夫曠垌遠眺,則見煙云層擁,變化飛揚,千狀萬態(tài),令人灑然有邀游清虛,擺脫塵囂之趣,非此地之靈秀,安能感人至是哉?
梅岸冬香:在縣東三十里,即玉梅川,源出子午山,東流入華池,水名曰梅川。竊或當時是川多梅而因此以命之也。今梅雖不存,而更多他木,值冬雪飛墜,遠樹幽叢,堆枝垂干,瑩然若海之吐秀也。使真有挺玉獻瓊,垂冰溜素之態(tài),則其景奇概勝,又嘗何如載?
圣泉春水,在縣南十步,即圣公泉也。《方輿勝覽》云:其巖舊有修行功成者卓錫,出泉,能愈百病,早禱亦應,因名曰“圣泉”。每春融合,泉流澄清,好事者取以浴身醒目,且載酒攜肴,泛卮上流,歌詠迭賽,若真有趣。游賞者咸為勝地云。
寶珠霞舒:在縣南二十里寶泉寺中。泉出如貫珠然,故名之約寶。積水成池,訓壑湍流,晨夕掩映,浮光躍金,若披霞然,布錦噴珠,絕為勝覽。山僧結茅構亭于其旁,以待游賞者,而今廢矣。
石潤天雨:在縣西一十里,有崖石,每降天雨,予先潤濕,若隅濯者,雖亢陽酷暑,潤亦如之,邑人乃預知名旦之決雨也。既而果然,其亦氣類之相感者歟。
合水縣“八景”完全集中在山川之上,這些景色依山蜿蜒,則城市在山川環(huán)抱之中佇立,城市內部無“八景”是合水縣“八景”的典型特征。
真寧縣“八景”舊載八景,“地理形勝”與城市融為一體,相互交融。本縣教諭王正增為十五景。俱有題詠。具體為:[3]琴山古洞、羅川兔穴、彭祖遺丘、浮屠遺址、橋山陵寢、靈湫古祠、陽周故城、果老幻墓、萬壽曉鐘、岳山夜翠、石門排翠、龍門天險、古剎荷池,雙河柳色。真寧“八景”和慶陽其它“八景”相比,“琴山古洞、彭祖遺丘、橋山陵寢”和“果老幻墓”這四個景點都是傳說,這種由傳說而定名的景點是真寧“八景”的突出特點。
慶陽府在行政地位和地理形勝的人文與自然背景下,慶陽府城因地制宜,符合管仲城市建設的思想,即“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沿著環(huán)江與柔遠河兩河匯合處,依次布局城門和城廓,體現(xiàn)出與山水的完美結合。在慶陽“八景”中能夠明顯凸顯出慶陽府城“山川軸線”特征的是“鵝池春水”和“彭原晚照”,一北一南,凸顯了“八景”的方位結構和空間特征。
鵝池春水,在府治北。史載其“惟池下通源泉,徬接東流,上建臨川閣,足以遠覽勝概;中臨城堵,足以敷濟群黎。至時值春和景明,漣漪澄徹,擒錦布繡,往來引灌者,殆足以為澡心浴德之具矣,還等上閣,則兩川呈碧,四山拱翠,群木爭奇,萬卉競芳,不嗇臨玄沚而登鵬館也,此景之所以為最也。但池以鵝名,不知何謂意,或當時浴鵝之所而以名之也。池兼四時之奇,而獨取于春,蓋取致之最上者歟,吳士英詩云:兩過南城楊柳蔭,芳池流水碧沉沈,古人已去鵝群遠,泉脈相通龍窟深,苔護鐵窗青窕窈,涼生石澗氣蕭森,灌纓還許來危坐,獨對春風試一吟。”[3]
“彭原晚照,在府治南,即彭原廢縣,古剎浮圖寺。寺今已毀,唯塔存焉。塔凡十二級,高聳凌霄。每玄烏西墜,四野黃昏,塔巔猶恍若日色,明光奪目,遠近無不見之,久之乃息。覽此景者,罔弗觸“霍葉隨光轉,葵心逐照傾”之懷也。茲君子不以地之廢而棄之也。吳士英詩云:平原雨霽暮煙銷,秋日西風禾黎饒,地闊草深兩兔伏,天晴木末一禽遙。 笛聲漠漠聞歸牧,斧韻丁丁聽晚嶕,自喜升平無戰(zhàn)伐,寸心何以答明朝。”[3]
慶陽府城的“山川軸線”特征是南北特征,寧州則是東西特征,“八景”中兩東兩西,城市軸線走向明顯?!瓣P亭夜月,在州城東一里許,三川合流之處。若傍有崗峙立,上建漢武安王祠一區(qū),故曰關亭。每值夜霽,月光水色,上下掩映,蕩漾澄澈,令人有豁然塵世外之意。達人高士,乘月游賞,追感武安忠義,且是以激壯懷而奮忠勇也。”[3]
“九龍春曉,在州東一百二十里,即九龍川也。地沃土肥,可以播種。州人多筑圃于斯,明園珍畦,奇花異卉,巨果貝蔬,爭雄關隴。每值春融花發(fā),登高望遠,則見紅紫逞秀,桃李爭艷,千山萬壑,被錦衣文,誠一方盛景也。人謂州之文人碩士輩出,代顯鐘異于此川者,非歟?”[3]
“瑚川紫硯,在州西三十里,即珊瑚川也。源出安化縣,流入馬蓮河,脈清流長,循巨川名壑,注之東下。旁有秋池,禱旱輒應,非含英鐘秀,何以至是?其川產紫呵石,溫潤光澤,可以做硯,以供文具,亦勝地也?!盵3]
“秦儲荒冢,在州西十五里,即秦太子扶蘇墓。碑碣傾仆,棘秦荒蕪,隴頭幽樹,愛集黃鵠。罔背草葬,漫牧牛羊。過者莫不慨秦季之衰,傷骨肉之慘,以自速其亡也。”[3]
古城在形成過程中,根據功能需求和文化內涵,將宮廟、市場等建筑布局成一定的格局;將城市最典型的景觀表達出來,形成城市格局的點睛之筆。例如:慶陽府的“周祖遺陵”“普照昏鐘”和“城南曉市”。
“周祖遺陵,即府城東山,周祖不窋舊冢也,高阜平衍,遠眺俯覽,山川城市,豁然在目。遣懷寄興者,可以發(fā)幽思而宣湮郁矣。故以此為景之首云。通判四明吳士英詩云:帝業(yè)開基八百秋,遺陵荒草晚煙稠,莫言征伐成王室,自是耕耘起禹疇。澤被幽寧春雨熟,神歸環(huán)慶暮云收,行人過此應相問,黃壤千年尚屬周?!盵3]
“普照昏鐘,在府治北,即普照寺左置鐘樓,每晨昏叩之,以啟朝夕之分。茲獨有取于昏鐘者何? 蓋詞林藝宛多重禪林,特以幽雅清凈,足以陶冶情性而已。斯時則松軒鶴夢,梵殿風清,乃了悟真空妙登上覺之候也。茲景之有取也夫。吳士英詩云:鼓剎多年事已非,獨留鐘韻送斜暉,風生碧漢鯨除吼,人靜蒼松鶴已歸。竹院春游情淡淡,楓橋夜阻思依依?;虑槔衔疫叧强?,幾度思家詠式微?!盵3]
“城南曉市,在府治南關,乃貨財積聚,商賈貿易之場。此市稠密,有無相通。士民晨起趨市,行止聲嘩,喧雜四聞,退城有各得其所義矣。此景之所以著也。奈何一遭遇丙午之寇,再慘于己西之水,三苦于乙卯之變,市場寥廓,室屋荒落。昔日煙火紛華之地,盡為石磧寂寞之場。生齒漸微,縱有商賈之來,視此止為逆旅過客之所耳,豈有望于昔日之景也哉? 吳士英詩云:山廓晴輝照市,市聲嘈雜帶朝煙,山人若被徽名縛,野客世為薄利牽??皣@賤商從壟斷,幾回春夢到春田,西來嵐氣渾如畫,誰賦坡翁海市篇。”[3]
總之,在城市“八景”中,由于城市依托于一定的地理形勝當中,“八景”可以清晰地體現(xiàn)為因地制宜的空間結構。
中國古代建城從城市選址到城市的總體布局、建筑的修建,都是把城市的基本功能融為一體的。一個城市的形成,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經濟基礎,之后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要逐漸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小波教授把城市和山川結合的人文景觀分為三個層次,“人人之系——人神之間——天人之際,并從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里的本能需求、宗族社會的血緣紐帶、美學欣賞的愉悅感受、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五個方面進行了詳實的論述?!盵10]
在慶陽府城“八景”中,對先祖、先圣、英雄的崇拜與敬仰是其主題之一。例如慶陽府有“孔圣新宮”“狄公古廟”“范公舊宅”三處:“孔圣新宮,即府治南先師廟庭,兵燹之余頹圮弗任瞻仰。先輩蒞政于茲者,相繼構而新之。由是宮墻煥然,文教覃敷,衣冠文物,奔走于游息于其間。不惟可以佐佑昭代崇儒重道之化,而泮水春融,降帳風生者,殆可以起弦歌詠之趣矣,豈直一景而已哉。吳氏英詩云:禮樂陵夷二十年,杏壇湮沒草芊芊,五星奎聚開文運,百堵落成仰圣賢晝靜冕族簾里見,夜深弦誦月中傳,盛時欣見興文教,盡使閭閻性樂天?!盵3]
“狄公古廟,即寧州北狄公祠,背據蒼崖,西環(huán)清溪,古檜森蔚,長松蒙陰,公凜然猶有生氣。故騷人翰客,慕公之勛業(yè)而展遏者,多所題詠,君子以是為景之最佳者。吳士英詩云:遺祠千載倚山頭,曾謂當時社稷憂,碧草黃花空寂寂,白云流水自悠悠。誠回女禍忠猶在,惠及寧民澤尚流,賤子幸來追舊跡,不勝思淚灑清秋?!盵3]
“范公舊宅,今改為慶儲庫……。后之代公而司政者,或匾其堂曰‘景范’或名其治曰‘二范舊治’,又曰‘遺愛堂’曰‘一范堂’,皆所以仰鴻猷而思范者也。引登茲堂求所以無愧茲名,則茲宅于前有光矣,豈徒以便游賞已哉。君子取此以名景,得無意乎。吳士英詩云:宋室南遷將業(yè)殫,獨留空宅后人看,義尊中國精靈在,氣逼西戎心膽寒,世變故山煙漠漠,夜深舊壘月團團,人生故僅能如此,景慕如何發(fā)浩嘆?!盵3]
寧州有兩處,“梁公古碑”和“秦儲荒?!?,“梁公古碑……古碑乃范公仲淹撰文,于今見存。其文備載公虞淵抉日,改周為唐勛業(yè)始末,讀之令人欽仰不已。公刺寧州,后遷豫州時,越王支黨被誣,二千人坐死。公能欽恤拯援,謫戍道出寧州,相與哭碑下,齋三日乃去。於戲!公德感人之深,顧不止此,觀此可以類知公矣?!盵3]
“秦儲荒冢,在州西十五里,即秦太子扶蘇墓。碑碣傾仆,棘秦荒蕪,隴頭幽樹,愛集黃鵠。罔背草葬,漫牧牛羊。過者莫不慨秦季之衰,傷骨肉之慘,以自速其亡也?!盵3]
在慶陽“八景”中,很多景觀都體現(xiàn)了精神追求,慶陽不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且歷史古跡遺址眾多,歷代人文薈萃,古代時,狄仁杰、范仲淹、李夢陽等詩人文士曾在慶陽或為官造福一方,或詠詩做賦,給慶陽留下了不少詩詞歌賦和文人遺跡,對慶陽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慶陽“八景”中,除了對先祖先圣的崇拜與敬仰之外,還有一個主題為宗教活動場所。例如:“普照昏鐘”“寶珠霞舒”“浮屠遺址”“古剎荷池”等,都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關。
慶陽府的“普照昏鐘,在府治北,即普照寺左置鐘樓,每晨昏叩之,以啟朝夕之分。茲獨有取于昏鐘者何? 蓋詞林藝苑多重禪林,特以幽雅清凈,足以陶冶情性而已。斯時則松軒鶴夢,梵殿風清,乃了悟真空妙登上覺之候也。茲景之有取也夫。吳士英詩云:鼓剎多年事已非,獨留鐘韻送斜暉,風生碧漢鯨除吼,人靜蒼松鶴已歸。竹院春游情淡淡,楓橋夜阻思依依?;虑槔衔疫叧强?,幾度思家詠式徽?!盵3]
合水縣的“寶珠霞舒,在縣南二十里寶泉寺中。泉出如貫珠然,故名之曰寶。積水成池,訓壑湍流,晨夕掩映,浮光躍金,若披霞然,布錦噴珠,絕為勝覽。山僧結茅構亭于其旁,以待游賞者,而今廢矣?!盵3]
真寧縣的“浮屠遺址,在縣東六十里要冊鎮(zhèn),即目連寺。載《方國雜志》。寺廢而鎮(zhèn)南遺址存焉。舊《志》以此為景,今仍之。強晟詩:內典荒唐竟有無,人傳遺址在荒蕪,亡親猶陷明王法,救母還超佛氏徒。曠野春暉傷寸草,空林夜靜感慈烏,吟鞭過此頻回首,指點東風問仆夫。王正詩:系本童龍一老禪,授親一念卻通天,艱關冥府尋蹤跡,傳播人間化俗緣。九載大恩傷白首,雙眸有淚徹黃泉,荒唐往事無憑據,卻有遺基在野川?!盵3]“古剎荷池”也為宗教活動的場所,“王正詩:梵王古殿歷星霜,傳說金蓮曾此芳,素質借居塵不染,嬌枝出水節(jié)尤良。曉來露濕擎珠玉,午過風輕散麝香,外直中通君子性,從來達士愛徜徉?!盵3]
宗教寺觀體現(xiàn)的是“人”與“神”的關系,將這些景觀列如“八景”,我想這也與體現(xiàn)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密不可分。
在慶陽“八景”中,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傳說,譬如真寧的“琴山古洞”“彭祖遺丘”“橋山陵寢”和“果老幻墓”。
“琴山古洞,在縣南一里,即撫琴山也。唐玄宗夢群仙處即此。山畔有洞,風來仿佛若琴音,人以為景云。教諭(河南汝寧)強嶷詩云:羅山城子對崔嵬,曾見仙翁石洞開,藥灶猶余神物守,若扉常有白云埋。樵柯爛后人初覺,滄海干時鶴未來,瘦馬行行吟眺處,憑今鎮(zhèn)日不能回。教諭王正詩云:一岡跌座古琴形,何代群仙曽比秤,浪說爛柯人已去,空聞落子鶴無聲。水云想隔塵凡路,夜月誰調太古音,勝跡尚須有興廢,如何人事不升沉。”[3]
“彭祖遺丘,在縣東六十里,世傳老彭卒葬于此。眉州彭山縣亦有彭祖墓,縣東有彭亡山,在武陽之后,今平蓋觀是也。一日堯臣封于徐,晚年攜妻子入蜀,卒于彭山,縣名以此。其實吳杭人見莊子如此,則此非彭祖遺丘也明矣。強晟詩:滄海桑田幾更變,一丘千古屬籤鏗,傳聞自古名難泯,樵采于今勢欲平。雨洗枯松蝸有篆,苔封老樹鶴無聲,吁嗟八百終歸幻,對酒何妨學步兵。王正詩:籤鏗姓字古今傳,生長吳杭志簡編,比地衣冠藏永夜,西川丘垅訣終天。三千世界如萍梗,八百年華總業(yè)緣,兩處遣蹤知孰是,從來幻事最難研”。[3]
“橋山陵寢,在縣東子午傍,黃帝葬衣冠于此。延安中部縣亦有黃帝陵,教諭王正,志真寧以為誤載,乃削去之。然舊志纂修皆出,該博君子考據為不的。而正以己見去之,或尚未安也。今姑仍之,以俟知者。參議滇南李文中詩云:萬代衣冠始渙頒,軒轅功德亙塵寰,神皋御氣留弓劍,云路仙蹤寄佩環(huán)。鳳歷有年時未改,龍髯無分淚空潸,獨憐漢武勞祈筑,辜負荒臺枕碧山。強晟詩:軒轅何事厭塵寰,自昔乘龍去未還,萬國有臣空戀慕,九重無路許追攀。爭知仙駕游何處,猶說衣冠葬此山,終古風云勞擁護,神光嘗射斗牛間?!盵3]
“果老幻墓,在縣東六十里,其隱煉處在徽州,有洞。強晟詩:物外神仙竟有無,爭傳此地是遺墟,春回野曉寒蕪綠,人靜空山片月孤。浪說飛騰人化鶴,寧傳虛幻紙為驢,三山弱水知何處,塵海茫茫不可呼。王正詩:羅川仙子跡堪疑,燕趙遣蹤天下知,閬苑飲酬玄鶴舞,古徽洞掩白云低。想從跨蹇三山去,不見回頭一老兒,共說幻形原上瘞,年來惟聽子規(guī)啼?!盵3]
眾所周知,精神文化的追求是人類區(qū)別與動物的主要特征,也是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藝術創(chuàng)造的特質,慶陽“八景”的構建與確定無不體現(xiàn)了人類的精神追求。
慶陽府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這座古城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其特點與自然形勝、經濟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明清慶陽府的“八景”具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結合之美,具有術數意象的象征與寓意之美,具有空間結構的呈現(xiàn)之美,具有神話傳說的神秘與實景交相輝映的畫卷之美。具體表現(xiàn)有三:
第一,慶陽的“八景”分布呈現(xiàn)出從內城向外城的遞增與拓展的特征,顯得具有層次感。不論是慶陽府的“八景”還是其它縣的“八景”,無不如此。例如寧州在州城一里左右有“高山晚霞”和“關亭夜月”兩景,在州城三十里外則有“九龍春曉”和“瑚川紫硯”兩景。
第二,慶陽“八景”的分布與確定結合當地的山水特征。慶陽府的“龍湫夜月”和寧州的“關亭夜月”二景以及慶陽府的“慶臺晴雪”、環(huán)縣的“方山霽雪”即為如此。寧州的“高山晚霞”“三水合流”“金沙泉涌”也同樣體現(xiàn)了當地的山水特征。“高山晚霞,在州南一里,即周之面山也。對列若屏,下環(huán)清流,上建浮圖,叢林茂樹,可供游嘗。每日,斜暉返照,若披霞然?!盵3]“三水合流,即州九龍川、城西川、馬蓮川,三川水至州城東合而為一,環(huán)抱縈回,順壑而下。昔人名為寧江,即此水也。但川巖陡峻,水性湍流,不足以縱船停舟,以供游泳,使復得此,且加以山巖之秀焉。寧之風景,豈但如此而已哉?”[3]“金沙泉涌,在州城南李思齊城山靡,泉流若涌,清澄淀徹。其汀有沙,光明映日,人疑其為金,好奇者亦趨時尋賞,以為地之盛云?!盵3]
第三,慶陽“八景”的分布結合了當地的人文特色。關于真寧當地神話傳說的“橋山陵寢”“果老幻墓”“彭祖遺丘”等,環(huán)縣歷史遺跡的“靈武古臺”“蕭關故道”等,真寧縣宗教信仰的“古剎荷池”“浮屠遺址”,合水縣的“寶珠霞舒”等,慶陽府圣賢崇拜的“孔圣新宮”“狄公古廟”“范公舊宅”等等。
總之,慶陽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慶陽“八景”向我們呈現(xiàn)了美好的山河畫卷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展示了寓意深刻的術數文化,構建了具有藝術色彩的城市空間結構。
[1]張軻風.歷史語境下“四隅”概念的空間表達[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1).
[2]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169-170.
[3]傅學禮.慶陽府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26,27,396,405,405-409,411,412,410,410,407,411,409-410,413,406-407,408,412-413,412,412,411-412,405,408-409,408,405-406,406,406,411,411-412,408-409,410,414-415,418,413,414,415,416-417,412,412,412.
[4]甘肅省慶陽地區(qū)志編纂委員會.慶陽地區(qū)志[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25.
[5]張馭寰.中國城池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354.
[6]恵登甲.慶防紀略[M].馬嘯,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1.
[7]C.D.布魯斯.走出西域——沿著馬可·波羅足跡旅行[M].周力,譯.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237.
[8]張文先主編.慶陽通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690.
[9]李小波.中國古代風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視野[J].人文地理,2011:(6).
[10]李小波.城市景觀的本土化解讀與旅游意義[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16-27.
【責任編輯 朱世廣】
Image and Space: the Qing Yang “Eight Sights”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EI Xing-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The Qingyang “Eight sight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rea society. The “Eight Sights” both in the capital city and its county areas presented us a good picture and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art of culture as well. They constructed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artistic color. The “Eight Sights” embodies the beauty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landscape, the beauty of image and implication, the beauty of space structure, and the beauty of myths and legends mirrored in physical landscapes.
Qingyang; Eight Sights; image
K290
A
1674-1730(2017)02-0001-06
2016-01-19
隴東學院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慶陽地區(qū)“地理形勝”及歷史遺跡考察研究(1119—1912)》(XYSK1401)
雷興鶴(1985—),男,甘肅環(huán)縣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社會史和西北史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