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坤
(綏陽林業(yè)局第一中學,黑龍江 東寧 157212)
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提高策略
邱玉坤
(綏陽林業(yè)局第一中學,黑龍江 東寧 157212)
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習得信息技術知識和掌握實際操作能力,來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從而在信息社會能夠高效地工作、學習,幸福地生活。因此,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步驟、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才能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信息技術是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而要提高這門課程的課堂效率,學校及其信息技術教師應該立足教學對象與社會發(fā)展對于該門課程的客觀要求,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教學改革。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對象是14—17歲的青少年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然是受教育的角色,但是他們不能被教師視為“容器”而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輸灌和填壓,也不能將其作為“聽話機”而單純地接受教師的教訓。相反,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社會人,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他們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主人。筆者通過以上學情分析認為,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該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基于學生對于新生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教師在上課伊始,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同時,還須認識到,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強,在教學過程中,他們的無意注意要比有意注意大得多。另外信息技術課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必須充分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從而使學生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最終對于操作的步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記憶,形成協(xié)作操作、會話商討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不能大撒把,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完成意義的建構。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基礎和教學內容,對于教材能夠吃透,同時在網上廣泛搜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和素材,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另外,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在內容的安排上,都是采用由易到難、先基礎后應用的順序,然而中學信息技術與數學、理化等學科不同,其知識點不是緊密地銜接在一起的,即使不具備一定的基礎,也可以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安排的內容順序更加有利于學生習得知識和掌握技能。例如,在學習了計算機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后,在上機操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出于好奇可能馬上嘗試設置屏保密碼,但是往往因為操作有誤,而導致課堂進程受到影響,這也給管理微機室的教師帶來了額外的工作量。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把教材中有關屏保等內容調整到前面來講,指導學生通過反復地實際操作,切實掌握每項設置目的、作用和操作程序、方法,從而保證學生在以后上機操作時不再發(fā)生錯誤,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效率至關重要。在選擇具體教學方法方面應該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選擇教法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講練結合
在教學中,教師只起到主導作用。教師通過認真?zhèn)湔n,課上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在學生思考和操作過程中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學生主要通過自己實際的操作來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2.選擇教法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認為操作計算機很有趣,也很好玩。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通過合適的教法把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出來。學生一旦擁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高度集中課堂聽課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fā)出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從而使學習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3.選擇教法應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某種計算機軟件、應用程序或者操作系統(tǒng),可能使用不長時間,就會很快更新?lián)Q代。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他們不斷堅持自學,才不會在信息技術大潮中落伍。這就為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該適當為他們安排一些課外內容,鼓勵、引導他們通過自學來完成,從而持續(xù)培養(yǎng)他們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而且要注意循序漸進,初始階段以簡單內容為主,隨著自學的深入和學生能力的不斷提高,可以相應地布置一些較難的內容,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探索求知狀態(tài)。這樣,學生就實現(xiàn)了課內向課外的拓展和延伸,信息技術知識不斷豐富,實際操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合理設置教學步驟,如果教學步驟松散,就會導致教學時間的無謂浪費,教學效率低下,學生沒有多少實際的收獲。因此,教師是否能夠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步驟,決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诖?,教師應該堅持整體性設計教學步驟,在教學中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努力做到自然銜接、有機協(xié)調、有序結合,使整個課堂教學渾然一體,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而言,教師必須堅持組織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主人翁意識。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特別注意營造自主創(chuàng)新、探索學習的良好氛圍,每節(jié)課都堅持分組合作教學,每組選出一名教學小助手,他們本身信息技術水平較高,上課時他們在認真聽講的基礎上,能積極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同時組內同學也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在進行上機練習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小組之間競賽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操作的積極性,并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例如,在教學動畫制作知識的時候,采用競賽形式,比比哪組同學做得最快、最好,比賽結束后,再請優(yōu)勝的小組同學談談體會,講講具體的制作方式方法,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議,極大地提高了制作動畫的速度和質量。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必須適應其操作性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知識、掌握技能,最終形成信息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練習。如果課堂教學中一味地為了趕進度,滿堂灌地進行知識的講解,不給學生時間通過操作來消化和掌握知識,那么學生也就無從形成操作技能,在課上聽到的知識也會因為沒有操作的鞏固,很快就忘之腦后了。因此,教師應該安排充足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反復訓練的機會和條件,同時要對學生強調珍惜這樣的時間,積極進行操作訓練。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更高。
信息技術教師上課離不開計算機等相關的設備,因此要在上課前徹底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時排除問題。同時,在上課過程中也可能隨時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由于誤操作或者不熟練操作,可能導致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死機問題;在授課過程中,可能隨時會出現(xiàn)計算機等相關設備的故障問題,而學生也無法自行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解決,才能順利地推進課堂教學,否則會導致課堂中斷,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只有保障設備正常運行,才可以使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知識、訓練技能,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1]張曦,徐雋.加強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J].職教通訊,2003(1).
[2]陸宏,馮學斌.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93—94.
〔責任編輯:李海波〕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QIU Yu-kun
(Forestry Bureau of Suiyang No.1 Middle School, Dongning 157212,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im at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form goo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main teaching target,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mastery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it is to meet th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needs, so that they can work effectively and live happil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must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to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means of teaching, etc, so as to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 effectively, and to achieve training objectiv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improving strategy
2016-12-07
邱玉坤(1983—),女,黑龍江拜泉人,中學二級教師,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36
G633.67
A
1008-6714(2017)0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