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紅
(深圳市龍崗區(qū)龍城街道愛聯(lián)小學,廣東深圳 518172)
對于一個人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就是人們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的,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不應該忽視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一種好習慣。良好的習慣,而小學階段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那么,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如何把握好這一關鍵期?如何讓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呢?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而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也使筆者深深體會到: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會做人的第一步。因此,筆者十分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十幾年來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措施落實,效果明顯。
學期初,一切都是新的,學生對自己也滿懷期待,希望自己在新學期會有較大的進步。開學第一天,向學生說明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激起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信心和熱情。筆者又和學生一起,分析我們的學生身上還存在哪些不好的習慣。學生暢所欲言,討論熱烈。最后我們總結出三個方面的習慣不夠好:(1)學習習慣。(2)衛(wèi)生習慣。(3)生活習慣。然后為了讓同學們有更明確的目標,筆者分別讓這三個方面習慣較好的同學上講臺介紹經驗,并談談個人體會。最后,我們又一起制定了班級規(guī)范。筆者以最快的速度把班級規(guī)范打印出來,張貼上墻。并強調:紀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反,都要按規(guī)定受到相應的懲罰。有了規(guī)范的約束,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目標,比光靠老師口頭要求,效果好得多。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筆者覺得還應該以激勵表揚為主。因而我們又根據班級規(guī)范,制定出了“模范明星欄”,把學生的行為從學習、紀律、衛(wèi)生三個方面進行評比。比如,陳耀榮同學亂扔垃圾,違反了班級規(guī)范,他就要接受“罰寫100字說明書,并增加值日一天”的處罰。罰后還要讓同學們明白“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又如,蔡嘉倩同學中午主動地擦窗,筆者會給予大力地表揚,再在“模范明星欄”里給她加上一顆星,還要讓孩子們明白嘉倩同學在擦亮玻璃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心靈“擦得”更加明亮、美麗了。并號召同學們向她學習。把好人好事拿出來作榜樣,學生才會慢慢地養(yǎng)成好習慣。他們有什么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fā)揮榜樣的感染教化作用。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在教學中時刻提醒學生的坐姿、寫姿、讀姿等等,如坐姿: “1 2 3——快坐好”、“腰板——直”、“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頭正、身直、肩平、腳安”等等;寫姿:“一個圓、兩指捏、三指墊、放下來”;讀姿:“拿起書、準備讀,”低年級的學生更要強調其眼到、口到、手到:“小手指、準備好?!狈艑W回家之前,及時提醒學生在家要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并適時教學生預習和復習的方法。筆者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對形成好習慣的學生給予表揚,使其他學生學有榜樣,并通過獎勵的方式,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有養(yǎng)成好習慣的愿望和行動。
學校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只要把小節(jié)抓好了,就能把養(yǎng)成的好習慣抓好。比如,遇見客人要大方、微笑致意有禮貌、遞送禮品用雙手、見到長輩要問好、同學相處要友愛、誠實守信有修養(yǎng)。如,出門要道別,進門要叫人;吃飯時要等齊了人才吃,好菜要先讓長輩吃,中高年級學生要為父母盛飯;會整理書包、會保持個人衛(wèi)生,會自己收拾房間,會洗自己的東西、會掃地清理垃圾。
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時,光靠說教學生是難以接受的,收效也不大。如每次在讀書、寫字的時候,我總忘不了對學生說:“拿起書——準備讀”,“123——快坐好,腰板——直”。平時,在集隊、集會時,筆者要求學生做到“快、靜、齊”,發(fā)現(xiàn)有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及時指出,并幫助其糾正。久而久之,使學生漸化外來的強制性為內在的自覺行為習慣,使學生“要我有好習慣”變成“我要有好習慣”,自己成為好習慣的主人,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積極主動地去養(yǎng)成好習慣。這樣,老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要培養(yǎng)21世紀的合格接班人,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但“十個手指都有長短”,要改變學生的一些陋習,就得要求教師要有“愛心、細心、耐心、恒心和平常心”。只有“五心”齊備,才能促進好習慣長久保持。而如果教師對事業(yè)和對學生的愛兼?zhèn)溆谝簧恚褪且粋€完美的教師了。
首先,是班主任要富有愛心。古語有云: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小學生并非是鐵石心腸,相反他們很容易被感化,他們也擁有一顆投桃報李的心。所以,只要我們在班級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灑下點點愛心,讓兒童感受到溫暖和陽光,他們就會送來春天般的微笑。而這樣一來,我們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心扉就打開了,也便于我們交流了,可以更好地實施教學引導措施,從而糾正兒童的壞習慣,培養(yǎng)其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班主任要富有一顆細致入微的心。身為小學班主任,我們不能對班級的大事小事充耳不聞,而是要做到事無巨細,對每件事都要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鍛煉敏銳的洞察力,去深入了解兒童的行為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從他們身上尋找一點一點綻放光芒的地方,這便是我們實施教育教學的突破口,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付出的多,那么最終收獲的果實也就更多。
再次,是小學班主任要有耐心。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班主任對于兒童的錯誤和不理解現(xiàn)象并沒有包容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很不耐煩的現(xiàn)象,須知這其實就為我們的高效課堂構建埋下了安全隱患,可能會遭到小學生強烈的抵觸和反抗,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多一點付出,循循善誘,最好是在不經意間糾正其不良的學習習慣。
復次,是教師持之以恒的恒心。這是我們班主任作為教師的教學意志體現(xiàn)和對高效教學的信念的堅持,因此,我們班主任要以良好的精神號召——教學的恒心,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基石,以促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最后,是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教師這一職業(yè)具有“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美稱,所以,我們要對得起這一職業(yè)美稱,將小學基礎教育作為一項人生的事業(yè)來看待,那么當我們桃李滿天下之時,就可以笑談“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概言之,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需要我們作為班主任的精心呵護、耐心付出,悉心澆灌,如此,他們才能在辛勤園丁的滋養(yǎng)之下,成長為茁壯而茂盛的參天大樹。才能長成棟梁之材。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要促進兒童的綜合發(fā)展。
[1]周南照.21世紀教師與父母必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孫云曉,卜衛(wèi).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健康人格[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3]孫云曉.新發(fā)現(xiàn)——當代獨生子女的健康人格[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