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化育小學 侯勁達
我們的教材內(nèi)容豐富,涉足的面非常廣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的教學。多媒體引進課堂,使課堂變成了有色彩、圖片、動畫、聲音等的“電影院”。不僅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官,而且使教學內(nèi)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了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通過獲取、傳遞、處理信息,實現(xiàn)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運用,讓學生通過視聽感官刺激和感受,促進學生對道德知識的認識和道德情感的體驗,最終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
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積極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生動的圖片和視頻、聲音等等處處都在撞擊著學生的心靈,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到一個新的層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和理性的發(fā)展,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增強了明理和導行的效果。如教學《和爸爸媽媽交朋友》一課時,教師想要通過父母對孩子的愛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學習了前面課文之后,老師播放了班上一位同學媽媽對孩子成長回憶的錄像,母親慈愛的臉龐以及親切的話語,打動了每個學生、每位老師,讓看者流下了眼淚。看過錄像之后,孩子們看到手中媽媽給自己的親筆信,更是泣不成聲。老師通過電腦軟件的演示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從聽覺上、視覺上感染學生,大大增進和提升了孝敬父母的情感,自然地內(nèi)化成自己的一種情感體驗,而不需要教師的過多說教。
以充分的、豐富的情境做鋪墊,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如上《我們的母親河》一課時,教師先演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地球上都哪里有水,播放人們在地球上辛勤地勞動、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再講了水的重要性之后,說:“如果我們不節(jié)約用水,我們的地球?qū)@個樣子?!逼聊簧铣霈F(xiàn)了一個干枯的地球在轉動。學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設想了各種結果?!叭藗儧]法生活。”“地球上的水都沒有了,動物植物都死掉了。”學生之所以能答得這樣好,我想和多媒體的使用有直接的、必然的關系,它以情景化學習材料作為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媒介,直觀形象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結合課堂所學方法,學生便可迅速地理解。
在教學制作校園文明小報的時候,教師通過電腦網(wǎng)絡展示聯(lián)系背景畫所寫的寄語,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撰寫小文,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實現(xiàn)語文課和電腦課的“綜合”。在綜合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例如,在教學《騰飛的祖國》中,我要求學生尋找大量資料,在班級內(nèi)舉行小型辯論會對祖國的未來發(fā)展做出新的規(guī)劃。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像這樣讓學生網(wǎng)上收集有關學習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好朋友》一課,教師利用多媒體中的《還是好朋友》為輔助教學,其內(nèi)容是兩個小朋友先吵架了,后來和好了,看完后小組討論,說說兩個小朋友為什么吵架?,朋友之間又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通過直觀、鮮明的圖像與生動的語言、語調(diào)的多媒體聯(lián)系實際,想像其中的原因,這一方面是在幫助兩個小朋友找原因。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明白朋友之間應該快樂相處。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幾個問題: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么?影響有哪些?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顯然,這是知識與思維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wǎng)中下載查找到相關資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補充。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展開討論,教師適時點拔、評價。于是一個個閃耀著創(chuàng)新火花的答案誕生了。通過網(wǎng)上的查閱、交流和相互間的思維碰撞,點亮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也和其他學科一樣,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fā)式教育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電教手段將一些文字、圖片、動畫等展示出來,既能啟發(fā)學生去主動觀察、思考,又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例如,教學《節(jié)約水和電》時,可首先向?qū)W生提出:同學們知道我們梅州市一天需要多少生活用水嗎?一天又浪費了多少水嗎?待學生議論后,多媒體展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缺水情況和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從近到遠,由淺入深,使學生對水資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懂得了節(jié)約用水的道理,從而啟發(fā)他們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信息技術教學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的運用,學生在不自覺中,在心情愉悅的環(huán)境下,使課本知識得到記憶鞏固,同時又活躍了學生思維,這樣就將過去那種把知識記憶留待課后的舊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轉變,從而把學生從背誦記憶中解放出來,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從事其他活動,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在實現(xiàn)這種目標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扮演著“研發(fā)工具”的角色。
實踐證明,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革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實效性是適應當前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利用多種媒體傳遞教育信息,能改變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適應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信息時代的環(huán)境,學生的視野、學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錮在小小的課本與教室空間里,它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更好地使學生會做人、成為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也能讓任課教師,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輕松地達到了寓教于樂,出色地完成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任務,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所以,我們要勇于探索、善于總結、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品德與社會課堂“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