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潘艷民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目前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已逐步加深,新時期的高校學生工作要全面貫徹我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服務核心價值觀,將服務理念始終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工作轉型的不斷發(fā)展,使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以全面有效提高。
其內涵主要是指高校在進行學生工作時,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尊重學生主體,將育人作為根本,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將原胡的以教育者為主導的教育關系,轉型為以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兩者互為主體的雙向互動教育關系,要求做到人格平等?;诜绽砟钕碌膶W生工作轉型的關鍵在于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轉型過程中,要將服務理念與教育觀念以及管理概念三者相互融為一體,以服務學生成才為工作目標,將服務學生發(fā)展作為主要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服務機制、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從而使為學生服務的質量能夠得到不斷提升,為高校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更多有利條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文化多樣化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已經不斷深入。當代學生們的思想觀念變的越來越復雜,權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如果高校的學生工作還遵循原有傳統(tǒng)模式的只靠感覺、單憑經驗和習慣去開展,那將難以適應當今新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及教育需要。目前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yè)已經越來越重視,要求各大高校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育根本,為學生們提供更好地人性化的教育。因此,學生工作處于這種新時代背景下就要不斷更新服務觀念及理念,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提供適合的服務來,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對外已經逐步開放,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使當代大學生們的開放意識、自主意識以及需求意識日益提高,國際化人才發(fā)展目標較為強烈。我國傳統(tǒng)的學生工作主要是以教育工作人員為主體,以強調管理為主要方法,以說服教育為主要體現形式,這種老套的工作方式已經跟不上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腳步,同時也無法滿足新時期大學生們的人才發(fā)展需求了。因此,學生工作必須要進行轉型,在學生工作轉型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以服務為教育理念,充分體現道德情感以及人文關懷,讓學生教育工作變得更加人性化,從而滿足學生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情感及心理需求、學業(yè)及就業(yè)發(fā)展需求等等,給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及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更多服務支持,使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及職業(yè)道德素質等得到全面提升,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提供有利保障。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當今的高等教育從傳統(tǒng)的義務的主題轉變成了權利主題,學生的身份從傳統(tǒng)的受教育者轉變成了當今的教育權利擁有者,因此使校生關系以及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可以將當今的學生視為教育的“消費者”,那么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在開展學生工作時就要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容,擴展服務的項目以及服務渠道,使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途徑我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曾突出強調,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要著重提高學生們的教育質量,促進高校人才發(fā)展。因此,我國高校在開展學生工作時,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工作的核心任務,轉變對人才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模式。
這是推動我國高等院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前提,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對學生工作進行轉型是高等教育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具備民族特色的國際化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學生工作的目標和義不容辭的教育使命。在實現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樹立起以服務理念為核心的價值觀,將加快學生工作轉型作為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從當代教育的改革趨勢進行分析,教育的發(fā)展速度越快,就越應該重視和滿足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發(fā)展環(huán)境,使教育工作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為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有件。在學生工作轉型過程中,還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國有很多高校表面上雖然已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忽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問題,這些高校在開展具體的學生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以教育者為體,以說教式教育模式和問題式管理方式為學生工作的主要開展形式,注重事后處理教育,而忽視預警教育,強調整齊統(tǒng)一式發(fā)展,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個性化發(fā)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強化服務意識與服務理念、實施轉型是當代學生工作的使命與責任。
這是推動我國高校學生工作轉型的重要核心內容,要想實現學會服務并強化服務首先是要對說教式的工作方式進行轉變,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學生的人格與自己的人格處于平等的狀態(tài),做到不以勢壓人、將每個學生都視為是獨立有思想的個體,在提倡民主的社會前提下,尊重學生們的行為與思想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對學生真誠相待,與他們之間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更多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他們謀取應有的權益,成為學生們真正的良師益友。其次,要學會研究學生,也就是讀懂學生。因為學生工作的對象就是學生這個主體,因此要想實現學生工作的轉型,就是對學生們進行及時、全面的了解,要隨時掌握不同時期學生們的言、行、意等方面的變化,要了解學生的內心,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么、在乎的是什么,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學生工作變得更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最后,要做到服務于學生,這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也是一種工作理念,更是一個工作過程,在進行學生工作轉型中,要圍繞學生工作的具體目標,把為學生成長和成才提供的服務視為一切學生工作的出發(fā)點,強化工作重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通過服務去教育學生、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
綜上所述,當代學生工作教育者應當堅持以服務學生為根本理念,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根據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實現人性化教育,將服務貫穿于學生工作的全過程,以此來促進學生工作轉型的不斷發(fā)展,努力提高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有利的幫助。
[1] 向小川 .高校轉型發(fā)展之翼:干部隊伍轉型升級[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28期
[2] 賈美艷 .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背景下教師自我身份的重構:基于教師作為社會服務者的視角[J].中國成人教育.2014(10):106-108
[3] 于敏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團隊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J].會計月刊.2016(9下):119-120
[4] 林溪云 .論應用型高校“雙師型”教師能力及提升策略[J].莆田學院學報.2015(3):24-27
[5] 羅蕾 .新形勢下80/90后青年教師行為特點及管理方式初探[J].科技資訊.2014(11):34-35
[6] 王海濤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批判性反思[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教育學刊.2016-23(7):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