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楓,孫永香
(江陰市山觀第二中學,江蘇江陰 214437)
近年來,事故頻發(fā)、災(zāi)難不斷。天災(zāi)、人禍,不時考驗著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地脆弱,人的生命是那么地短促。而另一方面,有那么一大群人,時刻浪費自己的生命,漠視著自己生命的獲得,把時間消耗在一些無謂的交際,游戲,無所事事中去,總認為時間還早,還有很多。試想,一個人連生命都不珍惜、不熱愛,那最終一定會如同行走在人世界的軀體,失去自我。所以,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探討勢在必行。
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是一個生活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有差異的,正如“有一千的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不同,答案也是不一樣的。筆者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東西。一個人存活在世,首先,一定要有目標,要有追求,要有理想,否則他就會活在空虛,迷茫中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
初一的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他們具有的更多的還是感性思維,理性思維極其有限,同時,他們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許多特點,身體發(fā)育、知識經(jīng)驗、心理品質(zhì)等方面,還很不成熟,“孩子氣”很濃,對問題的看法還處在直觀階段,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所以針對他們的教育,必須有很強的故事性。因此,筆者選擇了下面兩則故事。
故事一:在我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熱愛生活的人。有一個為他人勞動的七十歲老人,和另一個百歲老人見面了。百歲老人見他如此蒼老,說:“你怎么七十歲就變成這樣了,臉上那么多皺紋,身上怎么還那么多傷呀?”七十歲老人回答:“沒事,為人民服務(wù)是應(yīng)該的!”老人一笑而過。百歲老人用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望著老人說:“你看看我,保養(yǎng)得多好!你只要把自己保養(yǎng)好就行了,不用顧及別人太多!你真實愚蠢!”七十歲老人只是淡淡一笑就離開了。
對于這則故事,可能很多學生對于七十歲老人的行為有很多不理解,總認為已經(jīng)到了退休年齡,為什么還堅持勞動。對此,筆者用愛因斯坦的名言來教育他們,愛因斯坦曾說:“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奉獻的生命的意義?!睂τ诎贇q老人而言,雖然保養(yǎng)得好,但生命對他而言,只剩下軀殼,對于社會而言,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他的活,輕于鴻毛。而與之不同的是,七十歲老人,雖然蒼老,有很多傷,但他仍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他的活,重于泰山。人生是短暫的,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要我們熱愛生活,幫助他人,如文中的七十歲老人那樣,那么我們價值就是無限的。
故事二:葉欣 (1956年7月9日-2003年3月25日),1974年就讀廣東省中醫(yī)院衛(wèi)訓隊,1976年畢業(yè)。1983年任廣東省中醫(yī)院急診科護士長,后轉(zhuǎn)至廣東省中醫(yī)院二沙分院擔任護士長,為SARS期間殉職的醫(yī)護人員之一。2003年SARS事件期間,葉欣因工作在醫(yī)務(wù)工作第一線而感染,后因此于3月25日逝世,是第一名因此事件殉職的中國醫(yī)務(wù)人員。
對于第二則故事,學生第一時間就被主人公感動了,借此契機,我用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的話來教育學生,他過:“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比~欣用生命履行自己的職責,最終犧牲了自己,保全了他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嘹亮的狀歌。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可以在思想上和她靠攏,行動上向她看齊,為自己的人生點亮絢麗的燈火。
兩個故事,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人生,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付出奉獻的信念。職業(yè)不在貴賤,身份無論高低,只要有心,生命就有價值。
最后,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在學習生命教育之后的想法,及時布置德育作業(yè),把對生命的思考認真記錄在德育作業(yè)本上。并在期末評選出初一年級十佳生命天使,以鼓勵孩子們對生命的珍視。
校園安全是個永恒的話題。具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每天因為各種意外事故至少損失一個班數(shù)量的學生,每年約有1.6萬的中學生非正常死亡。這些數(shù)據(jù)擺在我們面前,觸目驚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自行車已經(jīng)從中學生唯一代步工具中隱退下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拼車。平時不難看到,每當放學之時,各種車輛飛馳,歸心似箭,有空就鉆,從不顧忌周圍環(huán)境,有的黑車還存在超載,這些現(xiàn)象都存有很大的隱患,只要一不留神,那就是“車仰馬翻”,釀成慘劇。對此,筆者在初中德育課程中,增加了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騎自行車上學,必須遵守交通法規(guī),不呼朋引伴,不左顧右盼??刂栖囁?,更不得雙手離把;在校門口須及時下車,校園內(nèi)不準騎車;不坐黑車,無證無牌車輛上學。
“吃”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一天三餐,不管是正餐,還是點心,水果、飲料,最終起到充饑解渴,補充養(yǎng)份的效果。但飲食習慣、衛(wèi)生、安全很多時候卻得不到保障,食物中毒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為確保學生的飲食安全和質(zhì)量,筆者在初中德育課程中添加了食品安全教育,時刻提醒學生,教育孩子注意:(1)“健康第一”時刻牢記在心,合理飲食,不暴飲暴食,并杜絕吃零食的壞習慣,避免病從口入;(2)學會識別食品的保質(zhì)期限,拒絕“三無”產(chǎn)品,和變質(zhì)食品說“不”,杜絕因食品而危害身體健康;(3)對食堂的用菜、用料以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起到監(jiān)督作用,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存在,及時向負責老師反映;(4)拒絕露天室外小吃,特別是油炸食品,灰塵、病菌、過期或地溝油,有可能傳染疾病,引發(fā)食物中毒。
俗話說“水火無情”。在過去的歲月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多對我們來說是慘痛的教訓的事故,這些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決不能掉以輕心。盡管在我們的樓層里,裝備了許多消防設(shè)施,也有專業(yè)人員定期檢查,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們學生“防”的意識,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燃。所以,初中德育課程必須教育學生尊重生命,遠離校園火災(zāi),時刻要注意:嚴禁在校園內(nèi)使用明火,嚴禁焚燒任何廢紙雜物;積極保護消防設(shè)施,不得人為破壞。
針對上述情況,讓孩子們明確校園安全的嚴重性,培養(yǎng)切實可行的自我保護意識勢在必行。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在培訓:(1)列舉生活中還有哪些安全隱患,會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消除這些安全隱患?(2)今天我的收獲有哪些?(3)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已的生命?
最后,期末,在初二年級學生中評選出十佳校園小衛(wèi)士,有效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永恒的話題,在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還是實現(xiàn)社會價值,都是切實可行的,讓我們的學生在校園中,在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相長中,珍惜生命,把握機會,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高更遠。
[1]崔淑慧.文化視閾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劉慧.生命教育內(nèi)涵解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3]史佳露.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本真追求[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6):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