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婷 (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412007)
淺談同時期中國風格對歐洲洛可可風格的影響
姜婷婷 (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412007)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在文化的繼承和延展方面也在做著很大的努力,使得建筑、家具、藝術等領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過程,用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在同一時期內(nèi),所產(chǎn)生的藝術風格及流派,并不會因地域的不同而停止交流,會有許多思想先進的個人,通過書籍、繪畫等方式,將另一地域的藝術風格及流派的產(chǎn)物記錄下來,然后帶回本地域,通過結合、發(fā)展,促進當?shù)氐乃囆g風格及流派的形成和發(fā)展,這對藝術的交流產(chǎn)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出現(xiàn)了不同地域在同一時期內(nèi)所出現(xiàn)的風格流派或作品中,有些許相似的藝術感覺。
洛可可風格;中國藝術;洛可可家具;清代家具; 影響
洛可可(Rococo)風格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隨即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藝術風格,由于是在路易十五的統(tǒng)治時期盛行的,因此又可以稱之為“路易十五式”,洛可可風格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jié)藝術而興起的,該藝術風格具有精致、細膩、輕快、繁復等特征,在其形成的過程當中,有受到來自中國藝術的影響,因為洛可可這個字的書寫方式,是從法文中的Rocaille和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來。Rocaille 是一種將貝殼與小石子的材料成比混合,所制成的室內(nèi)裝飾物,而巴洛克則是一種更早的一個宏大而華麗的巴洛克藝術風格,所以也有人把洛可可的風格稱之為巴洛克風格的后期,也稱之為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的階段。
洛可可風格最先是運用于家具設計和裝飾藝術中的。路易十五式繼承王位后,給宮廷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普通的藝術時尚帶來了變化。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設計風格逐漸的被添加了更多曲線和自然形象為主的元素所取代。這些特征在建筑設計上有明顯的表現(xiàn)。在路易十五的叔叔攝政時期(1715-1723),由于貴族的宮廷生活不僅僅是在凡爾賽宮,因此藝術風格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從形成初期僅在宮廷里,再到后來法國的上層階級社會。因此洛可可設計風格被視為是路易十五的過渡統(tǒng)治時期藝術風格的產(chǎn)物。
相比之前的巴洛克風格和之后的新古典風格,此藝術風格反映了那個時期社會中的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并且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家也接收到了外來文化的啟迪,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添加了許多富有異國風情的元素。
18世紀30年代,洛可可風格在法國高速發(fā)展,并受到了來自中國藝術文化的影響。洛可可藝術風格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開始與其他不同的特征和元素相互融合,其中就包含了東方藝術和不對稱組合。
洛可可風格以法國為起點,迅速擴展至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并與當?shù)氐娘L格相融合。因為18世紀初瓷器使用的普及,所以主要表現(xiàn)在陶瓷器、銀器等方面,但隨著拿破侖的崛起,洛可可風格也隨之被新古典風格取代。
從殷商時期絲織品的外銷,到5世紀希臘貴族喜歡的絲綢,以及陶瓷器在歐洲的普及,絢爛精美的東方工藝文化使得歐洲人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一種天真、浪漫主義的態(tài)度,認為中國就是“天朝上國”,無論什么都是無法企及的國度,18世紀歐洲的皮毯、紡織品、瓷器、家具上,都可以看見帶有東方趣味的人物、山水、花鳥,還有龍鳳的圖騰。有的曲線和復雜的花草紋案很明顯是受到中國影響,因為這些圖案、紋樣在中國的瓷器、刺繡和漆器等作品上是隨處可見的,中國藝術中的簡練概括和虛實結合的手法,也給歐洲的藝術以有益的啟事。在藝術氣質方面,17-18世紀,隨著中國陶瓷器、紡織品、家具等深入歐洲社會的藝術領域,使得中國藝術對歐洲的審美情趣也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西方室內(nèi)設計、陶瓷、家具、園林設計中生成了“中國流派”。中國工藝品的輸入使得一些收藏家的趣味發(fā)生變化。
在文化藝術發(fā)展的長河里,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擺脫外來的文化影響,各個的文化藝術在形成的過程中,都能吸收與之相適應的,并且有利于發(fā)展的因素,下面以對洛可可風格影響最大的家具方面進行闡述。
中國的裝飾風格在洛可可的家具裝飾藝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時大多數(shù)的家具是以直線型為主的(靠背、腳飾都呈直線型),但當以線條柔美的、舒展為主的明式家具傳入后,歐洲人立即被這種外形所吸引。于是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相繼采用了中國家具中特有的的“三彎腿”、弧形扶手、靠背等曲線型的設計形式。洛可可的家具從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fā),圓角、斜棱以及細線紋飾都讓家顯得并不那么龐大、笨重。各個裝飾部分擺脫了以往的功能劃分,結合裝飾形成了整個整體。呆板的欄桿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利用不同的顏色的桃花心木、烏檀木、花梨木等上等木料加工而成吊飾。
洛可可設計風格以回旋曲折的殼形的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點,以凸曲線和彎角作為主要造型基礎,并以中國漆為基調(diào),發(fā)展出一種既有中國風格有帶有獨特歐洲風的涂飾方法。相對于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打破了藝術風格上的對稱、淳樸、平衡的規(guī)律,在家具的設計上,以復雜、自由的波浪線條為主,洛可可風格的興起與中國家具傳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正好是處在清朝的強盛時期,西方人都稱中國為天朝上國,有很多的傳教士、商人等紛紛來到中國取經(jīng),將一些文化、藝術等作品帶回國,在當時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具的引入,清朝當時盛行的家具大多是為統(tǒng)治階級皇家和貴族服務的,所涉及的裝飾都極力的彰顯出豪華奢侈,運用非常昂貴的材料及高超技術手法。在造型方面,清中式的特點是體態(tài)寬大,曲線型靠背和扶手連成一片,體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莊重厚實,凸顯了主人尊貴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是權利的象征。在用材方面,清中式采用色澤深、質地密、紋路細致的硬木,其中首選紫檀木,因為紫檀木本身的名貴及突顯的文化內(nèi)涵,特別是經(jīng)過匠工們精雕細琢、百寶鑲嵌,很好的迎合了達官貴人們追求奢華的風氣,形成了獨有的精神風貌。在裝飾紋案方面,清中式家具有求多、滿、富貴、奢華,有典型的象征皇權的龍鳳圖案,有寓意富貴、長壽、多子多孫的表達吉祥的圖案(如蝙蝠、山石加、靈芝、蟠桃等),還有多用在家具邊緣裝飾的牡丹、荷花、靈芝的花卉題材,這些高超的技藝以及奢華的做工引入到歐洲后對洛可可家具的樣式起到了很好的啟發(fā)作用。歐洲的洛可可家具在造型設計方面,從追求宏大壯麗、莊嚴肅穆到追求典雅柔和,家具的體積明顯縮小,彰顯女性化。因為當時社會對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的癡迷喜愛,因此家具大量采用曲線,椅、凳、床類家具更加的舒適。在木框、扶手、靠背、床墊等部分都采用了軟墊的方式,面料也更加的考究,采用中國的絲織品等。在制造工藝上,椅、凳、床的木制框架部門保留有雕花,雕刻的風格便可簡單典雅。大部分桌子、櫥柜都放棄了復雜繁重的雕花,改采用珍貴的木材,特別是選用南美的紅木作為拼花貼木皮工藝的裝飾用料,拼花的紋案多樣。多為幾何圖形和花卉圖案。在材料應用上,基本采用櫻桃木,崇尚自然唯美的曲線和細膩的紋路。在裝飾紋案上,洛可可的家具帶有女性的陰柔之美,注意曲線的體現(xiàn),例如在沙發(fā)的靠背、扶手、椅腿等部分的設計上,都會有起伏的C形或S形精巧結合,洛可可時代的家具設計,有力而變化自由的曲線占了上風,裝飾題材具有自然主義的傾向,和清中式家具一樣喜歡用千變?nèi)f化的草葉,還有貝殼、薔薇等花卉題材用來裝飾。由于文藝復興之后,整個歐洲社會充滿著開放的氣息,在藝術裝飾領域也一樣,隨著路易十五式的即位,以及當時洛可可風格的倡導者蓬皮杜夫人提出的符合大眾審美的藝術思想,崇尚女性美,于是出現(xiàn)了向往典雅柔美、纖細秀麗的設計思潮,中國家具等設計風格也符合了歐洲貴族的欲望。當時到處盛行中國風的設計,中國工藝的諸多特點令歐洲人耳目一新,中國家具柔軟弧形設計代替了歐洲家具中的直線裝飾,因為中國家具的工藝如表面上漆、涂繪、鍍金等十分復雜精細,這些啟發(fā)了歐洲的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洛可可風格就采用了大量的中國設計藝術元素,摒棄了古典主義以直線為主的設計風格,更加傾向于自然的唯美,以巖石、貝殼、花卉元素等為主題。可以說歐洲的洛可可藝術風格的產(chǎn)生,與當時的中國風格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洛可可設計風格中的較多工藝設計都受到中國藝術的啟發(fā)、影響。因此,在歐洲有時也把洛可可風格稱之為“中國裝飾”。
隨著文明的進步,文化交流的廣泛,各個設計風格、流派都會打破地域限制,相互借鑒,相互影響,再根據(jù)自身的文化、政治需求進行結合、發(fā)展、壯大,形成影響一時的藝術潮流,因此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設計出舉世聞名的作品服務大眾。
[1]陳小翠.洛可可時期家具與清代家具的比較研究——奢華的演繹[J].大觀周刊,2011(4):107、172.
[2]梁冰.中國藝術對羅可可藝術的影響[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3).
[3]百度百科,洛可可藝術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5vgEaxMl1-fGQr6y4L3EZwV9z8aIh8KUDKdvbC2bPe7H-uJN7PPiqlht4STZiNQoJb2LcokZThmJCXX8JjMG.
[4]洛可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5%8F%AF%E5%8F%AF.
[5]陳冉冉.中國藝術對18世紀法國羅可可藝術的影響[J].藝術探索,2008,22(2).
[6]張輝.中國清中期宮廷藝術與法國洛可可藝術之比較[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0.
[7]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