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海南戍軍考

      2017-03-10 07:40:38丁書云
      關(guān)鍵詞:瓊州鄧州宋濂

      丁書云

      (中山大學(xué) 歷史系,廣東 廣州 510275)

      ?

      元代海南戍軍考

      丁書云

      (中山大學(xué) 歷史系,廣東 廣州 510275)

      海南地區(qū)是嶺南地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建立以后,將海南地區(qū)作為其進攻安南、占城等國家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陣地,對海南地區(qū)進行了重要的軍事布防。元政府在高、雷、化三州安置鄧州舊軍中萬戶府進行鎮(zhèn)戍,在海南島上設(shè)置黎兵萬戶府。黎兵萬戶府在萬人以上,是元代軍制史上比較特殊的例子,可見元政府對海南地區(qū)軍事鎮(zhèn)戍之重視。

      元代;海南;鄧州舊軍萬戶府;黎兵萬戶府

      至元十五年(1278),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帶領(lǐng)南宋舊將馬成旺,統(tǒng)兵數(shù)十萬掠地雷州,討伐海外四州。在進攻瓊州之前,阿里海牙企圖招撫南宋瓊州安撫使趙與珞,但趙與珞拒絕投降。馬成旺招降其滯留瓊州舊部,擒獲趙與珞和其他南宋在瓊州的守將,將海南島納入元朝統(tǒng)治的版圖之中。元從建立之初,便是一個極具擴張性的帝國,然而大帝國的西邊和北邊完全被蒙古宗族所控制,蒙古內(nèi)部矛盾重重,版圖的擴展便集中在東、南二邊。海南島位于極南之地,元政府一直將海南地區(qū)作為進攻安南、占城等東南亞國家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陣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瓊州安撫使陳仲達聽鄭天祐言“交趾通謀占城,遣兵兩萬及船五百以為應(yīng)援”①[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九《外夷·安南》,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4641頁。;《元史·占城傳》也說:“占城近瓊州,順風(fēng)舟行一日可達其國?!雹赱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九《外夷·占城》,第4660頁。這些記載都說明了海南對于元代經(jīng)略南海諸國的重要性,那么元政府對于海南的軍事建置就擺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至元十七年(1280),元設(shè)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雷州、化州、高州、欽州、廉州、瓊州、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等九州,任命朱國寶為海北海南道第一任宣慰使兼都元帥,其治所在雷州,并在瓊州設(shè)立分司。也就是說元代的海南地區(qū),實際上包括現(xiàn)在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這是本文中所依據(jù)的海南地區(qū)的地理范圍,以此討論元在海南地區(qū)所鎮(zhèn)戍的地點及主要兵力布置情況。

      一、高、雷、化等路的鄧州舊軍萬戶府

      雷州乃是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治所,南接海南島,北鄰兩廣,是重要的軍隊防守之所。元未將海南島單獨劃開,而將其與雷州半島相連,可能是將雷州半島作為進一步經(jīng)略海南島的跳板??梢?,高州、雷州、化州三州對于元代經(jīng)略嶺南地區(qū)之重要性。且高、雷、化地區(qū)處于兩廣之交界,為湖廣行省管轄,而海北廣東道屬于江西行省管轄,高、雷、化三州也處于湖廣行省和江西行省交界之處,必須要對此進行重要軍事布防。

      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治所雷州,也就是所轄戍軍有一部分在雷州地區(qū),至于其精確數(shù)字并沒有史料記載。但是除了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兵力之外,可以肯定的是,元政府派了一個萬戶府鎮(zhèn)守在高、雷、化地區(qū),這便是鄧州舊軍中萬戶府。元兵制規(guī)定統(tǒng)軍5,000-7,000人為中萬戶府,那么說明元在高雷化地區(qū)的鎮(zhèn)戍軍隊?wèi)?yīng)該在5,000人以上,7,000人以下。

      鄧州舊軍萬戶府的軍隊乃為河北史氏史天澤舊部,這些兵將曾在史天倪之子史權(quán)的率領(lǐng)下駐守鄧州,故以后稱為鄧州舊軍萬戶府,后朝廷撥歸史天澤掌管。元世祖感念河北史氏家族對蒙元所做的貢獻,在至元間便任命史天澤長子史格接管鄧州舊軍,為鄧州舊軍萬戶府萬戶。但是,后來由于漢人世候勢力的壯大,元世祖為遏制漢人勢力的發(fā)展,將漢人所統(tǒng)領(lǐng)萬戶進行重新分配。至元三年(1266),史格代替張弘范為亳州萬戶府萬戶,元朝廷將原史天澤部下所屬鄧州舊軍萬戶府歸張弘范掌管。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張弘范班師還朝,上奏忽必烈要求仍然掌管其舊部亳州萬戶,忽必烈同意張弘范的請求,并將鄧州舊軍萬戶府還給史格掌管。*[元]姚燧:《姚燧集》卷十六《榮祿大夫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大司農(nóng)史公神道碑》,查洪德點校,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1年,第245頁。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史格去世,元世祖授其長子史耀為鄧州舊軍萬戶府萬戶,但因史耀為史格庶子,其弟史榮為史格之嫡子,在史格死后,他“號誓柩前,必以萬戶歸榮”。*[元]《姚燧集》卷十六《榮祿大夫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大司農(nóng)史公神道碑》,第246頁。后啟奏朝廷,將鄧州舊軍萬戶交予年僅十四歲的史格嫡子史榮掌管,從此以后,鄧州舊軍萬戶府都由河北史氏家族世襲管控?!对贰匪d至元二十九年(1292)二月,“以泉府太卿亦黑迷失、鄧州舊軍萬戶史弼、福建行省右丞高興并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將兵征爪哇,用海船大小五百艘、軍士兩萬人”*[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紀(jì)》十四,第359頁。。史弼乃河北蠡州博野人,早年從攻襄樊,至元十五年(1278)為江淮行省參知政事,行黃州等路宣慰使,平南昌都康諸盜賊。至元二十六年(1289),平臺州盜賊楊振龍,拜尚書左丞,行淮東宣慰使。元世祖欲征爪哇,對史弼說:“諸臣為吾腹心者少,欲以爪哇事付汝?!?[明]宋濂等:《元史》卷一六二《史弼傳》,第3799頁??梢姡雷婧霰亓沂窍氚颜鞣プν鄣氖虑槿珯?quán)托付給史弼的。至元二十九年(1292),拜史弼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史耀雖然也做過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但很顯然,史弼與史耀非同一人,史弼所屬的河北博野家族與史耀所屬的河北真定史氏家族也沒有聯(lián)系。因此,可以斷定《元史》此處說史弼為鄧州舊軍萬戶是為明顯的一個錯誤。

      那么如上文所說,鄧州舊軍萬戶府為河北真定史氏世襲所有,其鎮(zhèn)守地為何會在雷州同時兼鎮(zhèn)高、化等州呢?這跟史氏家族終元一世與嶺南地區(qū)有密切聯(lián)系有關(guān)。以史天倪和史天澤為首的真定史氏家族,為蒙元統(tǒng)治立下汗馬功勞,自然蔭及子孫,其子孫史格、史耀、史煬先后在嶺南地區(qū)做官。以鄧州舊軍萬戶史格為例,從阿術(shù)攻襄樊,湖廣平章阿術(shù)“將二十五萬戶居前,每五萬戶擇一人為帥統(tǒng)之,格居其一”*[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澤傳》附《史格傳》,第3663頁。。后又從攻靜江,初靜江諸峒都降服云南,史格遣使者詔諭,“來者五十州,云南爭之,事聞,詔聽史格節(jié)度”,*[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澤傳》附《史格傳》,第3664頁??梢姾霰亓覍ζ湫湃沃?,又升廣西宣撫使、廣南西道宣慰使。史格一生成就都在廣西,至元十五年(1278),宋將張世杰率眾圍攻雷州,雷州城中糧絕,士兵以草木果腹,史格“漕欽、廉、高、化諸州糧以給之,世杰解圍去。詔格戍雷州”*[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澤傳》附《史格傳》,第3664頁。。此時,朝廷詔史格駐守雷州,他所帶領(lǐng)的應(yīng)該是原屬張弘范的亳州萬戶。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將鄧州舊軍萬戶歸還史格統(tǒng)領(lǐng),此時史格擔(dān)任廣南西道宣慰使,至元二十八年(1291)逝世。《元史》中再也沒有提到鄧州舊軍萬戶府的鎮(zhèn)戍地點問題,但推測史格從至元十六年(1279)之后大部分時間都在廣西,其所統(tǒng)萬戶府應(yīng)該在廣西地區(qū)鎮(zhèn)戍,史衛(wèi)民在他的《元代軍事史》一書中亦有考證。

      除了鄧州舊軍萬戶府屯戍高、雷、化地區(qū)之外,至元三十年(1293)八月丁未,湖廣行省臣言海南、海北多礦土,可立屯田,元政府 “詔設(shè)鎮(zhèn)守黎蠻海北海南屯田萬戶府以董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紀(jì)》十四,第374頁。不僅管理海南島的屯田,而且管理的也有海北高州、雷州、化州地區(qū)的屯田,此時高雷化應(yīng)該有大量的屯田軍,但是元貞元年(1295)秋七月,“以其地多瘴癘,縱屯田軍二千人各還翼”,*[明]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兵志三·屯田》,第2578頁。元政府下令“減海南屯田軍之半,還其元翼”,*[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八《成宗紀(jì)》一,第395頁。只留下兩千人與招募民進行屯種;大德二年(1298)五月辛卯,“罷海南黎兵萬戶府及黎蠻屯田萬戶府”,*[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紀(jì)》二,第419頁。屯戍軍隊悉令還各翼,止令民戶八千四百二十八戶屯田,其中瓊州路五千一十一戶,雷州路一千五百六十六戶,高州路九百四十八戶,化州路八百四十三戶,廉州路六十戶。*[明]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兵志》三,第2578頁。此處記載黎兵屯田萬戶府廢除時間為大德三年(1299),與《元史·成宗紀(jì)二》記載大德二年(1298)不符,其中一個有誤。此時高雷化地區(qū)所余屯田雖然沒有處于海南島上的瓊州路多,但也有三千三百多戶。

      二、海南島上的戍軍

      海南島是元政府經(jīng)略海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跳板,元政府一向十分重視對此地區(qū)的兵力布置。至元十七年(1280),元設(shè)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以朱國寶為第一任宣慰使,并且在瓊州路設(shè)安撫司,稱瓊州路軍民安撫司,瓊州路安撫司第一任安撫使為陳仲達。元文宗曾經(jīng)潛邸于瓊,在即位以后,將瓊州路安撫司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另外有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耙宦啡姟蹦耸呛D蠉u上地方軍事機構(gòu)。

      元在海南島上的戍軍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漢軍、新附軍、南番軍和黎兵。元統(tǒng)治者早在建國之初便已經(jīng)規(guī)定“河洛、山東據(jù)天下腹心,則以蒙古、探馬赤軍列大府以屯之;江、淮以南,地盡南海,則名藩列郡,又各以漢軍及新附等軍鎮(zhèn)戍”*[明]宋濂等:《元史》卷九十九《兵志二·鎮(zhèn)戍》,第2538頁。。元在海南島上的戍軍也有大量的漢軍和新附軍。據(jù)《正德瓊臺志》載:“元初,湖廣行省于平陽、保定冠州等翼輪差管軍萬戶一員,率千百戶統(tǒng)漢軍一千海南鎮(zhèn)守,三歲交換,以新附土軍分隸。炮手所轄冠州、許州、冷水河翼衙門建于營內(nèi),土漢軍營屯于城外?!?[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第十八《兵防上》,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9年,第228頁。由此可見,常駐海南的漢軍有1,000人,在平陽、保定、冠州等地輪流抽調(diào),元政府還設(shè)一名萬戶進行統(tǒng)領(lǐng),并且“以新附土軍分隸”??梢?,這1,000漢軍是海南島上地位最高的軍隊?!墩颅偱_志》中還提到了海南島的炮手軍,炮手軍是元代一個特殊的兵種,以炮匠編制為軍,直屬于樞密院,用于攻城作戰(zhàn)。元屯駐三翼炮手軍于海南,雖不知其具體兵數(shù)是多少,但其除了鎮(zhèn)戍海南島以外,其圖謀安南、占城的軍事目的也可以窺見。

      海南島上的駐軍還有大量的新附軍,包括原南宋駐守海南的禁軍、廂軍以及海南的土軍等。海南土軍都是各處“獲罪免死者”*[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十八《兵防上》,第228頁。發(fā)配而來的,并沒有明確的數(shù)量記載。根據(jù)上文所引《正德瓊臺志》,海南土軍也是分隸各處鎮(zhèn)守,其鎮(zhèn)守地在瓊州西城外之靖海營,“西隅之靖海營,若宋末祥興遺卒置”,《正德瓊臺志·兵防下》又說:“靖海營在城外西隅,至元間屯土漢軍于此”。*[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二十《兵防下》,第239頁。由此可以推斷出,元代海南的土軍并非全是南宋屯駐海南的土軍,很大一部分是崖山兵敗之后投歸瓊州的南宋軍隊,也就是所謂的“祥興遺卒”。南宋也有一部分江浙水軍,在兵敗之后被元政府派駐在瓊州的守將收編為水軍,進行防戍鎮(zhèn)守,這便是元在海南白沙津所置的白沙水軍?!墩颅偱_志》載:“元白沙水軍系浙軍自宋末從祥興帝船遁至本州島,為元兵所敗,遺卒收為水軍,后于白沙津置鎮(zhèn),設(shè)官管領(lǐng),給糧巡防海上?!?[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二十一《海道》,第270頁。但是遺憾的是,這些南宋降元而被元統(tǒng)治者安置在海南的軍隊數(shù)額也并沒有明確的記載。

      海南島上還存在一些南番兵,也就是元在對外征伐中收羅的東南亞國家的軍隊。至元十六年(1279)十二月,“中書省與唆都議招收海外諸番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世祖紀(jì)》七,第217頁。至元二十年(1283),時任瓊州安撫使的陳仲達等率領(lǐng)軍隊征伐占城,戰(zhàn)于木城,占城軍隊兵敗潰散,其中一部分便投降了元朝。駙馬右丞唆都將這部分投降元軍的占城軍人,連同其父母妻子安置在瓊州的海口浦,立營寨,稱為南番兵。*[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二一《海道》,第277頁。以番囚麻林為總管,官階四品,并且承諾官職世襲。這批南番兵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外國人,元政府將其歸為色目人一類,因此待遇較高,凡入營籍,“不分老稚,皆月給口糧三年以優(yōu)之”。*[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七《風(fēng)俗》,第92頁。但是,南番兵的名額也是不清楚的。

      元政府在海南島上駐軍數(shù)量最多的應(yīng)該是黎兵。黎兵是由官府征發(fā)世居海南島上的黎人和漢人組成,相當(dāng)于鄉(xiāng)兵組織,不全由黎人組成,元政府在海南島設(shè)黎兵萬戶府作為管理黎兵的軍事機構(gòu),從屬于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其治所在瓊州瓊山縣外的南橋北。*[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十八《兵署》,第240頁。而關(guān)于黎兵萬戶府建立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有元順帝元統(tǒng)二年(1334)、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和至元二十八年(1291)這三種不同的說法。持順帝元統(tǒng)二年(1334)這種觀點的大概是因為《元史》有記載,云元統(tǒng)二年海南黎族經(jīng)歷了大暴亂之后,湖廣行省上書朝廷:“海南僻在極邊,南接占城,西鄰交趾,環(huán)海四千余里,中盤百峒,黎、獠雜居,宜立萬戶府以鎮(zhèn)之。”而中書省準(zhǔn)奏,依廣西屯田萬戶府之例,設(shè)置黎兵萬戶府。*[明]宋濂等:《元史》卷九二《百官志》八,第2341頁。但是早在大德二年(1298),成宗便下令“五月辛卯,罷海南黎兵萬戶府及黎蠻屯田萬戶府,以其事入瓊州路軍民安撫司”*[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紀(jì)》二,第419頁。。既然在大德二年(1298)黎兵萬戶府已經(jīng)和鎮(zhèn)守海北海南黎兵屯田萬戶府一道被罷廢,而且《正德瓊臺志》有明確記載說中書省準(zhǔn)湖廣行省所奏,于次年“復(fù)置黎兵萬戶府,增萬安翼為十三所,萬千百戶,兼用土人”。*[明]唐胄編集:《正德瓊臺志》卷十八《兵防上》,第229頁。既然是“復(fù)置”,那么元統(tǒng)二年(1334)才建立黎兵萬戶府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認為黎兵萬戶府乃至元三十年(1293)建立可能是因為《元史》記載說,“丁未,湖廣行省臣言海南、海北多礦土,可立屯田,詔設(shè)鎮(zhèn)守海北海南屯田萬戶府以董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紀(jì)》十四,第374頁。。至元三十年(1293),元政府設(shè)鎮(zhèn)守海北海南屯田萬戶府,有些學(xué)者將此屯田萬戶府與黎兵萬戶府混為一談。但是,大德二年(1298)五月,元政府又下令“罷海南黎兵萬戶府及黎蠻屯田萬戶府,以其事入瓊州路軍民安撫司”。*[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紀(jì)》二,第419頁。由此可見,鎮(zhèn)守黎蠻屯田萬戶府與元在海南島所設(shè)的黎兵萬戶府并非一個機構(gòu),也沒有史料明確記載黎兵萬戶府是在至元三十年(1293)建立的。王獻軍在他的《黎兵萬戶府設(shè)置時間考》中認為黎兵萬戶府設(shè)立的時間應(yīng)該是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其引用《正德瓊臺志》中的材料:“至元二十八年,闊里吉思平黎,議僉土民為黎兵。用則為兵,散則為民。立五原、仁政、遵化、義奉、潭攬、文昌、奉化、會同、臨高、澄邁、永興、樂會十二役,各立千、百戶所,隸萬戶府管領(lǐng)。大德二年(1298)罷,拔隸軍民安撫司?!?[明]唐胄編集:《正德瓊臺志》卷二十《兵防下》,第263頁。明確說明黎兵萬戶府建立的時間為至元二十八年(1291)。王獻軍還引用了邢夢璜《至元癸巳平黎碑記》的內(nèi)容來證明闊里吉思至元二十八年(1291)受忽必烈之命南下平黎,平黎進行了兩年,至元三十年(1293)結(jié)束,在平黎之時設(shè)立黎兵萬戶府來管理數(shù)量龐大的黎兵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至元二十九年(1292),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黎兵的相關(guān)機構(gòu)。《元史》記載,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七月“戊寅,黎兵百戶鄧志愿謀叛,伏誅”。*[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紀(jì)》十四,第365頁。鄧志愿為黎兵百戶,既然百戶已經(jīng)出現(xiàn),那么其相應(yīng)配套的千戶、萬戶應(yīng)該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是王獻軍認為黎兵萬戶府建立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另一個原因。*王獻軍:《元代“黎兵萬戶府”設(shè)立時間考》,《中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3年第2期。

      但其實不然,關(guān)于黎兵萬戶府設(shè)立的具體時間,海南師范大學(xué)的李勃則考證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之后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李勃:《元代黎兵萬戶府始置年代考》,《貴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其理由是至元二十年(1283)九月壬戌,元政府打算“調(diào)黎兵同征日本”*[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二《世祖紀(jì)》九,第257頁。,《元史·占城傳》記載:“二十年正月,行省傳令軍中,以十五日夜半發(fā)船攻城。至期,分遣瓊州安撫使陳仲達、總管劉金、總把栗全以兵千六百人由水路攻木城北面;總把張斌、百戶趙達以三百人攻東面沙嘴;省官三千人分三道攻南面”*[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一十《外夷·占城》,第4661頁。,這只隊伍中有1,600為海南黎兵。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正月,又“詔發(fā)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券軍,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運糧萬戶張文虎等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討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紀(jì)》十一,第295頁。。同年(1287)九月,湖廣行省省臣又上言:“海南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南寧軍總管謝有奎、延欄總管苻庇成,以其私船百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紀(jì)》十一,第300頁。助征交趾出動了七千黎兵,那么說明有一部分黎兵留守在海南島上。這些記載都說明元代海南島上的黎兵是元政府對外作戰(zhàn)的一支重要力量,說明早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黎兵已經(jīng)在海南島上大規(guī)模存在。而且黎兵軍官有“總把”、“總管”、“百戶”等,那么可以推斷,至元二十八年(1291)之前,海南島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的配套機構(gòu)——黎兵萬戶府,這是符合元代的軍事制度規(guī)定的。元制:“考之國初,典兵之官,視兵數(shù)多寡,為爵秩崇卑。長萬夫者為萬戶,千夫者為千戶,百夫者為百戶。世祖時,頗修官制,內(nèi)立五衛(wèi),以總宿衛(wèi)諸軍,衛(wèi)設(shè)親軍都指揮使;外則萬戶之下置總管,千戶之下置總把,百戶之下置彈壓,立樞密院以總之?!?[明]宋濂等:《元史》卷九八《兵志》一,第2507-2508頁。總把、千戶、百戶都在上文所引史料中出現(xiàn)。其考證之嚴密,筆者深表贊同,故認為黎兵萬戶府的設(shè)置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但是成宗大德二年(1298)廢罷,順帝元統(tǒng)二年(1334)又復(fù)建。

      以上是黎兵萬戶府的建置問題,接下來討論黎兵萬戶府軍隊人數(shù)的問題。如上所述,黎兵是元初征伐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派遣黎兵出征動輒千人以上,黎兵應(yīng)不在少數(shù)。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授陳仲達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帥,命他與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廉希恕等率領(lǐng)蒙古兵二百人、漢軍兩千人、順化新附軍五千人,輔之以黎兵一萬四千人,準(zhǔn)備平黎。但是,陳仲達病逝,忽必烈又命湖廣行省平章闊里吉思為統(tǒng)帥。闊里吉思平黎之后,僉土民為黎兵,一共有十二翼,隸屬萬戶府統(tǒng)領(lǐng),此時黎兵已經(jīng)達一萬四千人之多。到了元統(tǒng)二年(1334),重建黎兵屯田萬戶府,“統(tǒng)千戶一十三所,每所兵千人,屯戶五百,皆土人為之,官給田土、牛、種、農(nóng)器,免其差徭”*[明]宋濂等:《元史》卷三八《順帝紀(jì)》一,第824頁。。這時候的黎兵一萬三千人以上,可見黎兵有元一代一直在萬人以上,元兵制規(guī)定統(tǒng)兵七千人以上的為上萬戶府,元黎兵萬戶府由于黎兵數(shù)量龐大,是元代兵制的一個特例。

      三、元在海南地區(qū)軍事鎮(zhèn)戍的特點

      元政府為了防遏和圖謀南海諸國,派了一大批心腹重臣南下嶺南地區(qū)作為其先鋒,*關(guān)于元在嶺南地區(qū)的選官,筆者已經(jīng)另行文專門探討,此不贅述。與此相對應(yīng),元朝在嶺南地區(qū)的軍事布置也是為達到這一目的服務(wù),而海南地區(qū)作為嶺南地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在此的軍事鎮(zhèn)戍自然貫徹這一宗旨。如上所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瓊州安撫使陳仲達聽鄭天祐言“交趾通謀占城,遣兵兩萬及船五百以為應(yīng)援”;《元史·占城傳》也說:“占城近瓊州,順風(fēng)舟行一日可達其國?!边@些都可窺見元代把海南地區(qū)作為進攻占城等國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陣地。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南島上的黎兵還直接參與了對外作戰(zhàn),至元二十年(1283)九月壬戍,元政府打算“調(diào)黎兵同征日本”*[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二《世祖紀(jì)》九,第257頁。;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瓊州安撫使陳仲達聽鄭天佑言“交趾通謀占城,遣兵兩萬及船五百以為應(yīng)援”*[明]宋濂等:《元史》卷二〇九《外夷·安南》,第4641頁。,此次陳仲達就派兵兩萬以及戰(zhàn)船支援朝廷,數(shù)量可謂不??;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正月,又“詔發(fā)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券軍,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運糧萬戶張文虎等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討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紀(jì)》十一,第295頁。;同年九月,湖廣行省省臣又上言:“海南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南寧軍總管謝有奎、延欄總管苻庇成,以其私船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紀(jì)》十一,第300頁??梢姡璞谟懛ソ恢?、助征南海諸國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董偱_志》又載:“元白沙水軍系浙軍自宋末從祥興帝船遁至本州,為元兵所敗,遺卒收為水軍,后于白沙津置鎮(zhèn),設(shè)官管領(lǐng),給糧巡防海上?!?[明]唐胄:《正德瓊臺志》卷二十一《海道》,第270頁。元在白沙津渡口所設(shè)的白沙水軍也是為了巡防海上,保證南部邊疆的安寧。

      有元一代,海南島上的黎兵在萬人以上,雖然是元代兵制的一個特例,但結(jié)合筆者對整個嶺南的研究,元在嶺南地區(qū)的軍事力量還是較少,并且具有臨時性,很大程度上是為鎮(zhèn)壓叛亂而從長江沿岸地區(qū)臨時調(diào)戍,在完成任務(wù)之后,許多軍隊又北撤,這些筆者將在其他文章中詳細說明。據(jù)筆者研究,嶺南地區(qū)的鎮(zhèn)戍人數(shù)廣東、廣西、海南地區(qū)加在一起最多有五萬人,五萬人的軍隊不在少數(shù),但考慮到嶺南地區(qū)地域遼闊,而且,元朝統(tǒng)治者一直將兵力集中在黃河和長江兩大區(qū)域,放在全國背景之下,元代在嶺南地區(qū)的駐軍顯得微乎其微。

      蕭啟慶乃是研究元代軍事制度的專家,他在《元代鎮(zhèn)戍制度》一文中對元代的鎮(zhèn)戍進行了重要分析,認為蒙古統(tǒng)治者為了拱衛(wèi)大都地區(qū)的安全以及加強對江浙經(jīng)濟命脈地區(qū)的控制,將蒙古軍主要集中于黃河流域,將漢軍和新附軍主要集結(jié)在長江下游地區(qū),因此華南地區(qū)各地駐兵數(shù)量就相當(dāng)薄弱。茲摘錄他對元代駐守各地軍事力量分析如下:

      自南宋以來,南方不僅人口稠密,而且大都會較多。欲控制南方,必先緊密地掌握此一區(qū)域里神經(jīng)中樞的大都市,因此南方大城多屯有重兵。1284年,揚州即駐有三十翼(翼在此處顯指千戶而言)大軍。1290年于揚州、建康及鎮(zhèn)江三角地帶設(shè)立七萬戶。當(dāng)時世界第一大城的宋舊都杭州則設(shè)有四萬戶。外國游客至杭州者皆有戍兵森嚴之感,據(jù)馬可·波羅說,杭州共駐軍三萬人,而在杭州的“一萬兩千橋梁上,每橋皆駐兵十人,日夜戍守。”至于南方其余各地的鎮(zhèn)戍情形,因文獻不足,難以確考,但于重要地區(qū)黨赤設(shè)置萬戶。在1285年以前,浙東至少駐有五萬戶。至于江西行省,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江西及廣東的一部分,在1284年,贛州、潮州、吉安、撫州、建昌等地皆有軍隊屯扎。據(jù)《潮州志》說,該地所立者為萬戶(《永樂大典》卷5343)可推想上述所立者亦為萬戶。又據(jù)《元史·兵志》,江西行省各地原駐軍二百二十六所,1298年合并為六十四所。福建原置軍不詳,該年合為五十三所,至于相當(dāng)今湖北南部、湖南、廣西、貴州及廣東西南部的湖廣行中書省,無法得知其詳。四川境內(nèi),除去蒙古軍都萬戶府以外,尚有十三萬戶,云南則有四萬戶(分見《元史》卷100)。華中、華南的軍力分布,雖不得詳知,但可推斷:因大部的蒙古軍集中于黃河流域、漢軍及新附軍則集結(jié)于長江流域,華南各地之駐兵數(shù)量相當(dāng)薄弱。*蕭啟慶:《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元代軍事鎮(zhèn)戍》,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62-263頁。

      他雖然只講了華南地區(qū)駐兵較少,并沒有具體講述海南地區(qū)的駐兵,但與其他地區(qū)對比,作為華南或嶺南部分地區(qū)的海南地區(qū),其軍事鎮(zhèn)戍較少乃是不爭的事實。而蕭啟慶認為元代對南方地區(qū)控制的“力不從心”*蕭啟慶:《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元代軍事鎮(zhèn)戍》,第264頁。的觀點,也可以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海南和整個嶺南地區(qū)提供一個重要思路。

      (責(zé)任編輯:胡素萍)

      A Study of the Garrison of Hainan in the Yuan Dynasty

      DING Shu-yun

      (DepartmentofHistory,SunYe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Hain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ngnan region.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the feudal govern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established Hainan as a maritime springboard and an advance position for its invasion of Annam and Champa Kingdom, etc, thus implementing essential military deployment in Hainan. The Yuan government set up a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respectively in Gaozhou, Leizhou and Huazhou and a similar prefecture—over ten-thousand-households—on Hainan Island, which was a special example in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hence the due attention of the Yuan government to the military protection and garrison in Hainan.

      the Yuan Dynasty; Hainan; the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of the old army; the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of the Li army

      教育部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7-16世紀(jì)中國南部邊疆與海洋經(jīng)略研究”(項目編號:12JZD013)

      2017-01-20

      丁書云(1991-),女,河南周口人,中山大學(xué)歷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元史。

      K247

      A

      1674-5310(2017)04-0109-06

      猜你喜歡
      瓊州鄧州宋濂
      偕妻赴海南
      河南鄧州“四議兩公開”工作法 解鎖鄉(xiāng)村治理有了“金鑰匙”
      思念(通韻)
      誠信的宋濂
      “中國·鄧州第四屆《紅樓夢》讀書競賽總決賽”綜述
      宋濂冒雪訪師
      宋濂誠信求學(xué)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娃娃畫報(2015年3期)2015-05-11 04:33:16
      第六屆中俄旅游教育論壇在瓊州學(xué)院成功舉辦
      讓雷鋒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傳——南陽市鄧州“編外雷鋒團”學(xué)雷鋒紀(jì)實
      中國火炬(2013年4期)2013-07-25 09:30:58
      靖西县| 澜沧| 绥芬河市| 泸州市| 买车| 华池县| 铁岭县| 岳西县| 乐安县| 衡东县| 东兴市| 澄江县| 托里县| 武邑县| 开鲁县| 台安县| 石楼县| 西盟| 临颍县| 铜鼓县| 依安县| 高密市| 巴彦县| 卓资县| 临城县| 砚山县| 和平县| 休宁县| 类乌齐县| 孝感市| 营口市| 张掖市| 洪江市| 杭锦旗| 萍乡市| 德令哈市| 孟州市| 印江| 吉首市| 黔南|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