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燒身考

    2017-03-10 22:46:11田國慶
    青年文學(xué)家 2017年3期

    摘 要:從《妙法蓮華經(jīng)》來看,以身供養(yǎng),是要服香,飲香油,身涂抹香油,用寶衣纏體而灌諸香油,自燃其身。此宗教儀式可從古印度的《奧義書》得到印證。燒身儀式來自古印度的祼祭儀式。燒身供養(yǎng)實際上是僧人凈化靈魂,洗凈罪孽,往生極樂,得證佛果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我認(rèn)為,佛教的燒身儀式可能來源于古印度的祼祭和火祭。燒身供養(yǎng)的罪業(yè)凈化和往生彼岸的思想也來源于古印度祼祭和火祭的信仰。

    關(guān)鍵詞:燒身;奧義書;祼祭;罪業(yè)凈化

    作者簡介:田國慶(1991-),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在讀研究生,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佛教文獻。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02

    燒身的研究,張師子開的觀點和分析最具有代表性,認(rèn)為是毀滅肉身來修正法身,以獲得升天的修煉方式。[1]本文主要以《奧義書》的關(guān)于古印度祼祭、火祀[2]的記載和中國僧尼傳中燒生供養(yǎng)兩者進行對比分析,初步得出結(jié)論,兩者的無論從宗教儀式上分析還是從宗教內(nèi)涵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故認(rèn)為古印度的祼祭和火祀對后世佛教燒身供養(yǎng)具有重要影響。

    《比丘尼傳》中關(guān)于燒身供養(yǎng)的記載一共有六則,一則是馮尼燒六指以供養(yǎng),其余五則為燒身供養(yǎng),有三則記載比較詳細(xì)分別是:妙善尼、慧耀尼、曇簡尼[3]?!陡呱畟鳌肪硎?lt;亡身篇>中記載比較詳細(xì)的有六則:釋法羽、釋慧紹、釋慧益、釋僧慶、釋法光、釋曇弘。[4]《續(xù)高僧傳》卷<遺身篇>[5]有:釋法凝、釋大志、釋會通。

    從上面所引之例子來看,燒身供養(yǎng)之地理分布非常之廣,非一時一地之僧眾所為。南起交止,北達(dá)并州,東至廣陵,西止隴西。不僅有僧尼,還有在家之信眾?!睹罘ㄉ徣A經(jīng)·藥王菩薩品》:“‘我雖以神力供養(yǎng)于佛,不如以身供養(yǎng)。即服諸香——栴檀、熏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瞻卜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凈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p>

    燒身供養(yǎng)當(dāng)為《法華經(jīng)》流行中土后才有的現(xiàn)象,儒家之觀念,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燒身供養(yǎng)與之格格不入。中國古代用火處理身體,見于羌人和儀渠。如《墨子·節(jié)葬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然后成為孝子?!盵6]又《呂氏春秋·義賞篇》:“地羌之民,其虜也,不憂其系壘,而憂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盵7]此是先民用火藏處理死者之記載,斷無生者自愿而以身投火者?!睹罘ㄉ徣A經(jīng)》中,以身供養(yǎng),服香,飲香油,身涂抹香油,用寶衣纏體而灌諸香油,自燃其身。中土僧眾基本遵循這些儀式。這可能來自古印度的祼祭。祼祭需向火禱告,以酥油灌火。

    《考史多奧義書》第二章[8]:“如有求莫一寶物者,當(dāng)在圓月或新月之夜,在上弦半月中,吉祥星象下,燃火如儀,周遍掃除,散布圣草,咒言散水,如法為之已,屈其右膝,以祭杓或以木杯,或以銅盂,斟酥油而灌于火,[向之而祝曰:]“于是嗅此煙氣,以酥油涂其肢體,禁默不語,往而申其所求于其主者,或遣使者求之,則得之矣?!?/p>

    《考史多啟奧義書》中記載了古印度舉行祼祭儀在月夜之下祈求,其月亮為通往大梵世界的大門。中國僧尼燒身亦多在月夜之中,亦是黑暗之中大放光明,以度化眾人,仿效菩薩自燃其身。如比丘尼妙善,曇簡,比丘釋慧紹,釋慧益,釋慧益等均是夜中燒身。佛教的燒身供養(yǎng)從儀式上和古印度古老的祼祭儀式的基本要素具有極高相似性。如妙善尼,至四月八日夜半,以布自纏而燒其身體;法音寺曇簡尼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積薪,引火自焚;兩者于時間點上都和《考史多奧義書》第二章記載的祼祭在圓月或者新月的夜半舉行相符?!斗ㄈA經(jīng)》中燒身要以酥油涂身體,《考史多奧義書》中祼祭亦要“以酥油涂其肢體已”。

    又《出世奧義書》[9]:“于是,有人安立祭祀之火者,其卒也,斯逝者之福樂,以《韋陀》之咒頌而興。或亦有人處安樂境,而愿超出人生諸期;乃擷集獻祀祖禰之蔬果,入乎林間,于黑半月初一日之晨,猶(最后一次)安置祭祀之火,祭獻祖禰,備饗訖事,則以酥油食物等投火中敬獻大梵神,而咒祝曰:‘彼全知,遍明,是智成光熱,獻與此圣灌,永生庶可得!于是更從而誦曰:‘大梵升于天,彌漫此界彼界,遍生成萬物,愿我善愿神,賜予一切福?!?/p>

    后世佛教的燒身的具體的儀式細(xì)節(jié)還與古印度的祼祭保持者高度的一致。韋伯認(rèn)為,宗教儀式的高度穩(wěn)定性是為了保證整個儀式的有效,任何背離了儀式的輕微改變都有可能造成儀式的無效,故而宗教儀式總是十分穩(wěn)定的[10]。

    然細(xì)細(xì)推究,此種相似性還是有所變化的,印度之祭祀在月夜之中,是因其月亮信仰,月是往生大梵世界的門戶,故在其下祈求。中國僧尼之月下燒身是為了在用黑夜來凸顯燒身儀式的莊嚴(yán),以達(dá)到度化眾生宣傳佛法的目的。如釋慧紹,“即于焚身之日。于東山設(shè)大眾八關(guān)。并告別知識。其日闔境犇波。車馬人眾及赍金寶者。不可稱數(shù)”。釋慧益,“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將就焚燒。乃于鐘山之南置鑊辦油。其日朝乘牛車而以人牽。自寺之山。……帝亦續(xù)至。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滿山谷。投衣棄寶不可勝計?!睙肀旧砭湍軌虍a(chǎn)生轟動的宣傳效果,故于月夜中燒身之人更為矚目,肉身毀滅的苦痛,和心靈解脫的寧靜兩者統(tǒng)一,在月夜之下,烈焰之中更顯明晰。當(dāng)能震撼俗眾,使人心生贊嘆,禮敬皈依。如燒身供養(yǎng)之人亦應(yīng)選擇在林中之月夜,深山密林之中無人能夠阻止燒身之人以身供養(yǎng)。

    燒身的儀式來自古印度的祼祭儀式,這只是儀式的相似性,燒身供養(yǎng)實際上是僧人凈化靈魂,洗凈罪孽,往生極樂,得證佛果的一種重要手段。古印度人認(rèn)為人身在火之中罪業(yè)能夠得到凈化,人能在火之中得到鍛煉?!栋變麸堈邐W義書》[11]:地、水、火、風(fēng)、空,五德瑜伽起,得瑜伽火身。(徐注:“宛若此物理之軀,經(jīng)此一番鍛煉,乃近金剛不壞云。)

    按照弗雷澤巫術(shù)的交感原則來看,火能帶來給人光,光給人在黑夜中以行動能力,火給人帶來了熱,熱能讓人在寒冷和潮濕的自然氣候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對于火儀式的解釋,弗雷澤在《金枝》里面介紹了有兩種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個是,篝火是太陽魔法或者巫術(shù)儀式,是根據(jù)模擬巫術(shù)的原則,點起火來,在地上模仿天空中光合熱的偉大源泉,以求得人、畜、植物所需要的陽光供應(yīng),這是威廉哈德曼的看法?!盵12]另一個方面,篝火儀式不一定與太陽有關(guān),其目的是希望得到凈化,只要燒掉并毀去一切有害的影響,不論是人的形式,如巫婆、魔鬼、和妖怪,或者是一種非人的形式,一種擴散開來的污穢或者空氣的污染。古希臘的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天火來凡間被宙斯處罰,天火代表的是一種神性的力量。從《奧義書》所記載的火祭和祼祭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們向火來祈禱糧食的豐收,子孫的延綿健康?!洞罅珠g奧義書》[13]:“子生已,(其父當(dāng))燃火,抱置膝上。金屬器中和凝乳酥油,勺此凝酥油灌獻于火而祝曰:“在爾身我增千萬,我家榮華大權(quán)勢,或于嗣續(xù)或牛羊,毋有傷于苗裔!娑訶!”

    這種篝火儀式的祈求內(nèi)容,在全世界內(nèi)有很多相類似的記載。在莫郎書附近,人們把一個草人放在火堆里燒掉。年輕人和孩子們圍著火堆唱歌跳舞,并且得從火堆上跳過去,以求來年豐收,婚姻美滿,或者皆此來預(yù)防腹痛[14]。法國阿登山區(qū)把貓扔到火里,或者在火上烤死。讓牲口從煙和火焰中穿過,以預(yù)防疾病。瑞士的花火星期日,人們認(rèn)為在黑暗中劈劈啪啪地?zé)捏艋鹩啵?dāng)年的收成就會更好,在火邊跳的越高,亞麻長得越高[15]。這些風(fēng)俗的記載中,篝火儀式往往由兩種功用,一種是以火的光熱為動能,促進事物的發(fā)展,如讓莊稼豐收,子孫繁盛。一種是以火光熱的作為毀滅性的能量,消滅對人類不利的事物。如治療疾病,驅(qū)除自然災(zāi)害。在弗雷澤的《金枝》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外國的許多關(guān)于火的儀式的內(nèi)在含義都是和罪業(yè)凈化類似。如愛爾蘭的科馬克的貝爾坦節(jié),祭司念咒,燃篝火,將牛群趕到火邊,或者從火煙中走過可防疾病。這體現(xiàn)了火的破壞性力量,但是這種破壞性的傾向在宗教儀式中被人為的引導(dǎo)到了對人有利的方向上去,更多地體現(xiàn)在對疾病,邪惡事物的毀壞之中。在中國古代,同樣有火葬而使得靈魂登天的記載,如《墨子·節(jié)葬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然后成為孝子?!盵16]又《呂氏春秋·義賞篇》:“地羌之民,其虜也,不憂其系壘,而憂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17]此兩者皆是古代先民之火葬習(xí)俗的表現(xiàn)。先民以類比之思維形態(tài),凡俗之物能在火中得到鍛造,如鍛造金屬,在火中淬煉留下的是精華,不能留著,為于人無用的廢棄物,故類而思之,靈魂亦能在火中得到鍛造,而肉體是被焚毀的無用之中,人的靈魂能在火中得以往生天堂?!栋變糇R者奧義書》中的瑜伽火身,《十四婆羅門書》中“罪惡如何多,皆必盡消,凈化而純潔,不老而永生矣!”《考史多啟奧義書》所說月夜之中,在火旁禱告,以期望能往生大梵世界。皆為采用火毀滅凡體、罪惡,而靈魂得以凈化升天之明證?!睹罘ㄉ徣A經(jīng)·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言燒身供養(yǎng),必當(dāng)?shù)梅鸾鹕怼=砸曰鹬畾鐑艋δ芏鵀闊碇诮绦袨榈膬?nèi)在精神依據(jù)。

    因此,我認(rèn)為,佛教的燒身儀式來源于古印度的祼祭和火祭。燒身供養(yǎng)的罪業(yè)凈化和往生彼岸的思想也來源于古印度祼祭和火祭的信仰。

    注釋:

    [1]參見張師子開《傅大士研究》第九章之“燒身考”第341——350頁,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2]見徐梵澄譯《五十奧義書》,第327頁,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北京,2007年。

    [3]梁·釋寶唱著,王儒童校注《比丘尼傳校注》第84頁、第115頁、第145頁,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0冊,第404-405頁。

    [5]同上,第678-683頁。

    [6]孫詒讓《墨子間詁》上冊第187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7]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上冊第328頁,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8]徐梵澄譯《五十奧義書》第31—34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年。下文所引《奧義書》之內(nèi)容皆為此書。

    [9]同上,第734頁。

    [10][德]馬克思 ·韋伯《宗教社會學(xué)》第15頁, 康樂、簡惠美譯,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

    [11]同上,第265頁。

    [12][英]G.J.弗雷澤《金枝》第984頁,汪培基、徐育新、張澤石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年。

    [13]同上,第465頁。

    [14]同上,940頁。

    [15]同上,945頁。

    [16]孫詒讓《墨子間詁》上冊第187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17]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上冊第328頁,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參考文獻:

    [1]張勇《傅大士研究》第九章之“燒身考”第341——350頁,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2]徐梵澄譯《五十奧義書》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北京,2007年。

    [3]梁·釋寶唱著,王儒童校注《比丘尼傳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劉亞丁《佛教靈驗記研究——以晉唐為中心》,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5][德]馬克思 ·韋伯《宗教社會學(xué)》, 康樂、簡惠美譯,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

    [6][英]G.J.弗雷澤《金枝》,汪培基、徐育新、張澤石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年。

    [7]孫詒讓《墨子間詁》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8]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米泉市| 台湾省| 梧州市| 文安县| 娱乐| 卓资县| 光泽县| 镇江市| 交城县| 梨树县| 郎溪县| 方城县| 定西市| 昭通市| 吴川市| 吴堡县| 武功县| 峨眉山市| 金沙县| 元谋县| 饶平县| 昭觉县| 宁津县| 临澧县| 吴堡县| 嘉荫县| 沙雅县| 凤庆县| 新乡县| 宁乡县| 崇左市| 军事| 敖汉旗| 泸定县| 长岭县| 桐柏县| 沐川县| 青冈县| 嘉禾县| 沙坪坝区|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