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qū)育才中學 張金偉
合作性學習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理論。它側重以學習者為本,并且通過學習者之間不停交流意見的過程,使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得到促進,使意識品質與價值觀三維方向的整體得到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自我完善。這種活動是一種小組成員之間合作互動的活動,以學生幫助學習為主,教師要負責管理和調(diào)控學習方法。課堂上,我們經(jīng)??梢钥吹酵瑢W們興致盎然的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研究,有時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爭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但也不難看到在一些小組里,只有領頭的一兩個孩子在商討,而另外幾個孩子,我發(fā)現(xiàn)卻默默無聞,既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也不分析別人的對錯,似乎并沒有合作學習的性質,好像多他一個少他一個無所謂,每每遇到這種局面,我總會走進他們,視圖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經(jīng)過多年觀察研究,我發(fā)現(xiàn)恰當合理的分組,才是開展積極合作的前提,合作不僅要在課堂上,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前課后,讓每一個孩子在愉快而輕松的氛圍中與人合作,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這就是我今天要談論的,如何在勞動與技術課上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合作成為勞動與技術課程學習的助推劑。
我認為勞動技術課程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等文化課學習。通常來說,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合作以異質同組的形式為主,依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成績,教師適當進行劃分小組,主要思考的是讓學習好的學生帶動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以說是好學生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習困難生進行幫助和指導。而這些僅僅是我們的理想,要想達到真的是值得懷疑的。當幾個孩子一組進行活動的時候,常常是學習好的學生成為了主要人物,那些學習困難生則成為可有可無的人物。各項活動都由組長組織,組長法則分工,組長負責匯報、組長負責交流。大多數(shù)情況下形成一種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嫌棄困難生做的不好,這兒慢、那兒不好,最后,都由好學生來代替,而學習困難生由于自己的力不從心,也愿意讓別人代勞。長此以往,合作效果非常差!只會造成這樣的后果:學習好的學生能力更強,學習困難生與他們差距更大!這樣的結果與合作學習的最初想法正好相悖。文化課的學習是這樣,技能課的學習更是如此。
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重點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的勞動技能方面的成績不一定就好。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在勞動技能方面就不一定不好。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對一些技能非常的有好奇心,動手的能力也非常的強。針對這一點,所以,我們在勞動與技術學科上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時,不但要知道不同學生在一些方面的的愛好,還要了解學生在勞動技能方面的特長。我非常同意讓學生能自己組合或者采取同質異組的方式,而且通常是四到五人一組為宜。
所以,孩子們彼此都比較了解對方,而且對同伴擁有某方面的技能、特長特別了解。另外,勞動與技術這一學科的學習更講究合作態(tài)度、合作意識,只有這樣才會是有效合作。哪怕是由幾個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一起進行合作學習,他們也會很好的展現(xiàn)出主人翁意識,主動積極參與,不只是甘愿當配角或是旁觀者了。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會增強他們得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更不會出現(xiàn)我們不愿看到的由組長或學習好的學生主導的尷尬局面了。這種分組方式最少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這樣的小組更能發(fā)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對組內(nèi)相對薄弱的小組教師可以適時關注,予以幫助,對能力較強的小組給予更高層次的要求。這樣的小組合作,無論對怎樣的小組組合,它的合作效率都是非常有效果的。二是這種小組使教師的評價更加有效。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教師都能有層次的對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這是因為小組的搭配強弱不同,因此,也就使每個小組完成作品的技術含量大不相同。教師依據(jù)學生作品技能的好壞適當劃分好層次,特別是對技能相對來說比較差的小組,給予更多的鼓勵,使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能夠對自己充滿信心,并在老師的評價中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誠然,勞動與技術這門學科要求操作和實踐更為重要,多練多做,在不斷金建中掌握技巧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課前合作是準備。
勞動與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因為它有時間、場地和設備等條件的制約,所以,有些內(nèi)容的教學必須要提前通知學生,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包括材料準備、資料的查閱等,而且要根據(jù)情況進行自主自組勞動小組,還要推出小組的負責人。也就是說,在課前,要求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心中有數(shù),有備而來。
在每節(jié)課前,作為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多多接觸書本和課堂之外的有趣的事物,感受和接觸一些更為豐富的生活世界,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更強烈的好奇心,初步學習根據(jù)教學要求搜集相關的資料。
進行好課前的合作設計是教師對下一次課的一個基本的構想。當前的勞動與技術課程已經(jīng)不僅僅是單純的進行制作作品了,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從作品設計方面不斷拓寬。即要讓學生不但要了解設計和制作作品的基本程序和技巧,還要在課前合作中讓學生在了解本課教學目標,還要根據(jù)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在此基礎上,對自己小組將要制作完成的作品有初步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畫圖、文字或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意。那樣,學生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來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討,進而設計出更加完美、更加科學的創(chuàng)意作品。不但節(jié)約了課堂上的時間,還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更能使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制作作品中的問題,以便及時有效的進行指導。
可見,在教學中恰當?shù)倪\用合作就會使學習效果更突出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還能很好的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逐漸形成。更可喜的是,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都有了提高,最終達到掌握新技能的目的,為將來成為能適應社會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