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臺山市臺城二小 伍雁儀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我培養(yǎng)學生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是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第一道大門,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上課時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位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恰到好處地給予表揚。如,“小峰非常認真聽課,有的同學也要像他那樣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或者稍加提示。一年級學生爭強好勝,都喜歡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教學效果比較好。
小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同時具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形式,由于年齡特點,一年級學生更多的是具體的形象思維。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主題圖、教具和多媒體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和競賽等,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這樣學生在課上都樂意聽就不容易“走神”,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認真學習中去。長久以往下去,就能使學生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在一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體的數(shù)學教學中,我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6的分與合”時,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多問幾個“為什么”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擺”“是這樣填”要好得多。
另外,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在進行9加幾的加法學習時,剛開始有的學生就像順口溜那樣叫起來:9+2=11、9+3=12、9+4=13……千別以為學生都會了,就算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算法準確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問那些認為自己已經(jīng)學會的學生:“你們能說出計算的過程嗎?”這時整個課堂回歸平靜,呱呱叫的聲音消失了。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重新靜下心來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而對那些還不會計算9加幾的學生我就引導:“不懂的同學,我們不能輸給他們,馬上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肯定行?!边@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調(diào)動起來了。我請“想出來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有時我在課堂上故意出錯,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使學生不迷信老師,有判斷思維。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yǎng)說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對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便于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
在班里,總有一些膽大敢說的學生,但也有不少膽小怕言的學生,最重要的是給予學生有敢說的勇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時常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對于那些愛思考、敢說的學生,我都會及時表揚:陳柏權同學想得真快,回答真響亮真準確;麥子欣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的真棒等。對于那些表達能力不強的,怕發(fā)言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狞c撥、適時的引導和鼓勵的目光,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說得不對,我也會以鼓勵的語氣對待,讓他樹立敢說的信心,知道說錯也不要緊,老師不批評。還有當很快發(fā)表出正確答案后,我把復述,我把復述的機會讓給不敢發(fā)言的同學,并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你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等,以此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于那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的機會讓給光聽不說的,并及時鼓勵:"你也會說了,繼續(xù)努力。"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在教學中,有時我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交流;把點名回答改為幾位或一大組一起回答,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在做中想,想中學,使他們的思維從直觀向抽象發(fā)展。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拼一拼”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精心組織相關的動手操作活動,就能喚起學生潛在的動力,對學習數(shù)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時,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動,來認識體會這些立體圖形的主要特征。邊操作邊思考:長方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推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長方體能在桌面上滑動?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覺?推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滾動?把圓柱拿出來玩一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圓柱可以在桌面上滾,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滾,它們的滾動是一樣的嗎?為什么不一樣?)這樣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領悟。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yè)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教給學生寫作業(yè)方法,從數(shù)字和符號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有規(guī)范要求。對于作業(yè)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jīng)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yè)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要求學生在限時內(nèi)完成作業(yè)。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是發(fā)揮作業(yè)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勞動獲取知識的關鍵,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很有意義。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對學生的意志和情感不斷訓練的過程。因此, 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