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學 李 飛
測試是學生和老師在英語的學習和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測試能讓學生對于本單元或者本學期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楚的掌握,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有指導意義,以利于下一學習階段學生改進學法,教師完善教法。因此,對于測試的研究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國內外學者在語言測試評價體系的研究方面,主要認為信度,效度,和實用性這三者可用于測試評價的標準。而陳佑林教授在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項目“語言測試的評價標準研究”中提出:語言測試的評價標準應由,思想性,可靠性,有效性,公平性,規(guī)范性,實用性,后效性等七個一級指標構成。(語言測試的評價標準研究,陳佑林1)本文重點研究語言測試中的有效性。
根據(jù)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要求學生要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詞匯,語法,語音等)和英語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四種,并初步形成利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人文性則對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做出了要求,主要包括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方面。 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注意結合隱形課程和顯性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在測試中也應不僅考慮到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要包括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
1.封閉類試題
多項選擇,正誤判斷,完形填空等。
2.開放類試題
完形填空(無選項),簡短答案題(多存在于閱讀與聽力),寫作,口語。
3.單獨性與綜合性試題
單獨性試題指只對一項內容進行測試,例如:詞匯測試,聽力測試,閱讀測試等。綜合性試題指融合了聽說讀寫,語法,詞匯,語音等因素在內的考察。
1.內容的有效性
內容的有效性是指檢測目的所要檢測的內容與試卷實際檢測的內容是否一致。內容有效性可能涉及到語言能力或者是語言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又可分為語言要素與語言技能。語言要素包括語音、語法、詞匯。語言技能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語言交際能力包括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語交際能力。
2.理論的有效性之語言學習潛能
理論的有效性指的是試卷所體現(xiàn)出的理論與相關的理論研究的成果是否一致。根據(jù)Pimsleur 設計的PLAB( Pimsleur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 ) ——著名的語言學習潛能測試,PLAB主要考察學生的言語智能(對詞語的熟悉程度和分析言語材料的能力),學習動力,聽覺能力。
1.選拔的有效性、區(qū)分的有效性、達標的有效性
選拔的有效性指的測試結果用來有效地選拔語言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那么這就要求測試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測試結果要有高低之分,這樣才會有利于選優(yōu)。區(qū)分的有效性指的是測試的結果能將不同層次的考生區(qū)分開。例如,在高考中,如果考生的成績在某一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特別多,而在其他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又特別少,這樣的結果肯定不利于不同層次的高校選拔人才。達標的有效性指的是測試的結果能將已達標的考生和未達標的考生區(qū)分開。
2.預測的有效性
預測的有效性指的是基于測試結果所做預測的準確性。
3.驗證的有效性
驗證的有效性指的是測試結果用來驗證某事的準確性。例如,在語言教學的研究中,我們認為某種新方法的使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成績。為了證明這種想法,我們決定做個實驗,實驗結束后,我們通過測試來檢驗實驗班和對比班學生的口語學習效果。如果我們所用的測試對實驗班的學生有利,而對對比班的學生不利,即使測試結果能說明試驗班的英語成績優(yōu)于對比班的成績,這樣的結果也不能用來驗證該方法的效果。因為這樣的測試沒有驗證的有效性。
4.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測試結果可用來作為教學管理決策的依據(jù)。此次測試結果,分析出了學生達到既定分數(shù)線的實際人數(shù),其實際分數(shù)又與教師所預測的分數(shù)有一定的差距,這無疑是對教師的教學和領導層的決策具有指導性的。
首先,就要從測試內容入手,即選擇相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但英語語言知識包括的范圍太廣,教師在出題的時候如何選擇須考的知識是一個問題。在編寫一本教材的過程里,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編寫者所必須要注意到的東西,那就是知識點的復現(xiàn)率。知識的復現(xiàn)能加深學習者對于之前所學的印象,以在無形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出題時也應注意對之前所學重要知識點的涵蓋。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材,考卷三者的有機結合。
再者,語言技能的方面,聽說讀寫翻譯,是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說這一方面的測試太過于繁雜,高考也并未涉及這一方面的內容,因此被大家所忽略,而翻譯對于語言學習者的要求過高,因此在中小學階段的測試中對于翻譯的考慮有限。但,這五者的結合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的意義重大,哪一項技能都不應被放棄,因此,在日常課堂中,我們的教師應加大對于學生的產(chǎn)出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上的培養(yǎng),將聽說課進行得更為活躍,避免學生成為,分數(shù)上的巨人,口語交流上的矮子。
最后,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應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應加大對于學生思想工作的力度,避免學生產(chǎn)生對于考試的抑制情感??荚嚭蠼處熕龅目偨Y在給予學生適當壓力的同時,給予一定的表揚。
除此之外,對于新課標中要求的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以及學習策略等方面,我們對英語的測試中也應有體現(xiàn)。而閱讀理解是包含上述三方面最理想的題型。
英語測試命題要從測試內容、語言技能、學習動機、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及學習策略等方面去考慮并力爭在試題中加以體現(xiàn),方能確保測試的有效性。